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RS/GIS的水电梯级开发对汉江上游陆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6:06
热度:

基于RS/GIS的水电梯级开发对汉江上游陆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摘要】:汉江水电梯级开发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其后期蓄水对汉江上游(陕西段)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

【摘要】:汉江水电梯级开发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其后期蓄水对汉江上游(陕西段)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因此本研究根据水电工程对流域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区数据资料(1985-2010年)的基础上,根据选取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土流失敏感性和生物因素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对汉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影响上游陆生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1996年评价综合值等级(2.931)偏向于Ⅲ级,而2010年(2.948)更偏向于Ⅲ级,但前后差别极小,表明汉江上游梯级开发工程对汉江上游陆生生态环境总体影响不大。 (2)通过对影响陆生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因子的分析,研究发现汉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于汉江上游确实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1996年汉江上游陆生生态环境各准则层综合评价值分别为土地利用2.935、水土流失3.2、景观格局3.2和生物因素1.12。2010年各准则层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44、3.5、2.8和3。与1996年相比较,2010年准则层综合评价值增加的为水土流失和生物因素,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综合评价值则呈下降趋势。 (3)通过缓冲带对比分析可知:各土地利用类型在500米缓冲带内变化幅度最大;四个缓冲带的NPP最大值均有显著提高,1000-2000米缓冲带内变化幅度最大;500-1000米内的各景观指数变化最明显(除香农多样性指数外):水土流失不敏感区域面积增加最多的是500米缓冲带,水土流失轻度敏感区变幅最大的是500-1000米缓冲带;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等级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分别是1000-2000米和500-1000米缓冲带;极敏感等级在每个缓冲带内的变化达到100%;1000-2000米缓冲带内NDVI值变化最小,其余三个缓冲带变化基本相同。 本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汉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汉江上游的陆生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为已建水电站进行了回顾性评价,同时为后续水电站建设提供指导,从而更实现汉江上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电梯级开发 陆生生态环境 模糊综合评价法 汉江上游 陕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8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11-16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2-13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3-15
  • 1.2.3 研究评述15-16
  • 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6-18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8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18-21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21-34
  • 2.1 自然环境概况22-24
  • 2.2 规划与开发现状24-27
  • 2.2.1 黄金峡水电站24-25
  • 2.2.2 石泉水电站25
  • 2.2.3 喜河水电站25
  • 2.2.4 安康水电站25-26
  • 2.2.5 旬阳水电站26
  • 2.2.6 蜀河水电站26
  • 2.2.7 白河水电站26-27
  • 2.3 水电梯级开发陆生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27-28
  • 2.4 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8-30
  • 2.4.1 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28-29
  • 2.4.2 汉江水电梯级开发对流域陆生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体系构建29-30
  • 2.5 水电梯级开发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30-34
  • 2.5.0 陆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30
  • 2.5.1 陆生植物现状调查与评价30
  • 2.5.2 植被评价30-31
  • 2.5.3 陆生动物现状调查与评价31
  • 2.5.4 土地利用评价31
  • 2.5.5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评价31-32
  • 2.5.7 景观生态格局评价32
  • 2.5.8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32-34
  • 第三章 汉江水电梯级开发对研究区陆生生态环境影响34-53
  • 3.1 陆生生态环境评价34-50
  • 3.1.1 动植物、植被调查与评价34-40
  • 3.1.2 生物多样性变化40-45
  • 3.1.3 土地利用变化45-46
  • 3.1.4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46-47
  • 3.1.5 景观格局评价47-48
  • 3.1.6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48-49
  • 3.1.7 归一化植被指数评价49-50
  • 3.2 评价区域内敏感目标50-53
  • 3.2.1 朱鹮自然保护区概况50-51
  • 3.2.2 朱鹮分布状况51-52
  • 3.2.3 对朱鹃自然保护区的影响52-53
  • 第四章 缓冲带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及综合评价53-66
  • 4.1 缓冲带内各指标评53-59
  • 4.1.1 土地利用变化53-55
  • 4.1.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55-56
  • 4.1.3 景观格局评价56-57
  • 4.1.4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57-58
  • 4.1.5 归一化植被指数评价58-59
  • 4.2 水电梯级开发对汉江上游陆生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评价59-66
  • 4.2.1 陆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选取59-60
  •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60
  • 4.2.3 权重计算结果60
  • 4.2.4 模糊综合评价法60-66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66-70
  • 5.1 结论66-67
  • 5.2 保护措施与对策67-70
  • 5.2.1 已建水电站的保护措施67-68
  • 5.2.2 后续水电站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对策68-70
  • 参考文献70-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8-80
  • 致谢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李春晖,杨志峰,郭乔羽

基于RS/GIS的三峡库区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蒙吉军,申文明,吴秀芹

生态影响评价中生境评价方法    徐鹤,贾纯荣,朱坦,戴树桂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曹银贵;王静;程烨;刘爱霞;许宁;郝银;饶彩霞;

中国水电工程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研究    方子云,邹家祥

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    陈丽晖,何大明

景观生态学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托口水电工程为例    陈睿;刘胜祥;崔鸿;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研究    刘胜祥,刘家武,贺占魁,杨少宗,胡秀云,王岚,袁道凌,薛联芳

观音坪电站工程评价区景观格局预测分析    张辉勇;时宝茹;朱亚波;刘胜祥;刘苏;吴迪;吴茂柏;向闱;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许其功;刘鸿亮;席北斗;沈珍瑶;魏自民;

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王波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赵青

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    刘文彬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岗位评价与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王春秀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吴泽斌

蜀河水电站施工导流流量控制研究    蔺蕾蕾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高晶

水电工程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管理研究    王英

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    于声

水电站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王翠文

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研究    蔡旭东

漾洱水电站施工区不同地类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    李娟;

锦州铁合金厂区周边蔬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肖振林;曲蛟;丛俏;

基于GIS的东至县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施申兰;

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    童军华;黄祥明;陈勇;

卫星遥感监护地球环境    李秀;

旅游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吴郭泉;刘加凤;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康秀亮;刘艳红;

基于水域风险排查结果的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分析    贺佳;宋豫秦;

贵州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贺秋华;钱谊;李昌平;刘青;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气容量核算模型    张鑫;付永胜;黄帅;龙平;

土地管理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饶欢;王涛;

基于GIS的洛阳市矿山地质环境分区评价    李昆仲;许清丽;杨凡;

基于3S技术的植物资源监测研究进展    王敬钊;王良桂;袁素霞;刘春;明军;

流域开发的生态效应问题初探    张雷;黄园淅;程晓凌;杨波;李江苏;

液体推进剂贮运可靠性评估及预测的模糊故障树方法研究    谭天晓;李红霞;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丁向华;王挺之;罗良伟;姜照勇;

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变化研究    乔治;徐新良;

用MODIS数据和CASA模型估算近五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包刚;包玉海;阿拉腾图雅;郭利彪;

基于GIS的帽儿山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及区划的研究    孔达;龚文峰;于成龙;范文义;

BP神经网络在土地分类中的应用研究——以汶川地区为例    简季;杨武年;马正龙;陈园园;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贾欣

中国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研究    鲜于玉莲

目标导向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研究    金胜勇

农田养分流失风险评价及养分平衡管理研究    丁晓东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    李爱民

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配置设计中的分解技术研究    游颖

湖南会同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效益研究    尹刚强

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    柏方敏

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马永俊

区域开发累积影响评价研究    崔瑔

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董慈蔚

湖北省粗梗水蕨种群、群落结构研究与保护建议    刁百灵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    魏合义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三峡库区防护林类型空间优化配置    马浩

煤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郭丽岗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卢宇昀

矿山开采影响下的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冯彦平

基于遥感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李莹

基于数字流域的左江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汤传勇

农业生产对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孟春燕;柳建国;王晓光;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乐山市峨边县为例    刘鎏;黄云;高德山;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安徽江淮地区耕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程久苗,苏勤

战略环境评价中的战略缺陷分析    包存宽,尚金城,陆雍森

战略环境影响识别研究    包存宽,刘利,陆雍森,尚金城

黑龙江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研究    任佳,华德尊,王静

灰关联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关小克;吴克宁;王秀丽;吕巧灵;

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格局分析方法及模型    陈靓;

景观生态学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唐红兵,洪倩

层析分析法在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李庆旭;刘光琇;卲麟惠;

黄河干流水电站水库群水量实施调度及风险研究    李会安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丰华丽

基于FVC指数对1982~2000年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师庆东

基于遥感和GIS的区域土壤侵蚀调查研究    周为峰

太湖水体透明度影响因子实验及模型研究    李一平

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及效应评价研究    孙宗凤

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王辉民

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分析与提取研究    刘新华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    吴恒杰

公伯峡水电站施工渡汛研究    谢小平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倪永明

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杨华珂

公路网规划综合评价及相关问题研究    吴涛

拉鲁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研究    李永建

汉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模式研究    周建华

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    刘文彬

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李苗苗

一种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张晓慧,冯英浚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质指标分类    王德春;王笃波;宋刚福;

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校园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杜世平;汪建;马文彬;

花凉亭水库水质数学分析方法的选择    余金生;周美正;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研究应用    李志宏;牛保江;

水环境质量区间隶属度评价法    张璐;邹志红;

企业安全管理组织风险的模糊评价    王爽英;

内蒙古托克托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    祝艳;王喜宽;毛晓长;刘艳丽;

模糊综合评价在矿井内因火灾评价中的应用    谭艳春;张人伟;陈丽霞;代小亮;

宝鸡千河流域水质分析与评价    易文利;

辽宁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调研与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研究    秦佳蕾;

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以坝王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姚军;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目标排序中的应用    唐克;崔卫兵;王征武;朱建生;

大学生团队精神定量评价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团队精神评价中的应用    王春霞;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军用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李振东;张启义;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城市立交方案比选研究    许长青;

黄河上游已建梯级电站的水环境累积效应    寇晓梅;牛天祥;黄玉胜;潘文光;杨忠敏;

黄河上游已建梯级电站的水环境累积效应    寇晓梅;牛天祥;黄玉胜;潘文光;杨忠敏;

基于3S的福建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    李计英;沙晋明;张春贵;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盖美;赵晓梅;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    陈川璐 湖南省衡阳市审计局

邢可利在宁强检查嘉陵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    记者 王兴

峨山县绿汁江水电梯级开发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 赵恩 蒋燕

赵正永会见日本客人    记者 杜朋举

水电梯级开发呼唤流域统一调度    本报记者 邱军

九寨沟县加大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    记者 林迁忠

加强服务搞好配合全力推进工程进展    记者 颜春匀

我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记者 原亮亮

漾濞县积极开发水电资源富民活县    通讯员 苏丽芬

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战略合作协议签订    记者 蒲飞 通讯员 邵康

基于RS/GIS的泾惠渠灌区人类活动强度定量模型建立的研究    奥勇

基于RS/GIS的西辽河平原地下水位埋深变化与植被生态的响应研究    陈志云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成本辨识及其动态评估理论    薛联青

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模拟研究    王坤

基于RS/GIS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影响定量分析研究    李文波

道路运输超限货物在途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宗成强

基于顾客价值的房地产价值链及价值创造研究    冯梓洋

人力资本会计确认与计量实证研究    罗新华

隧道工程地下水水害防治与评价体系研究    潘海泽

现代产品设计规划的关键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刘杰

基于RS/GIS的水电梯级开发对汉江上游陆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海杰

提升我国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解恒岩

企业BPR影响因素分析及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张鹤达

同煤集团可持续发展问题及评价研究    谢海英

静电喷涂机器人的反求设计    王义

铁路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敬枝平

特许经营体系绩效评价研究    杨海英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    邓力文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研究    谢天聪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黄河水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    翁洁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