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稀土氧化物催化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0:38
热度:

稀土氧化物催化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研究【摘要】:甲烷催化燃烧与传统火焰燃烧相比,具有热值高、污染少等特点,对于发电、内燃机和室内供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中,贵

【摘要】:甲烷催化燃烧与传统火焰燃烧相比,具有热值高、污染少等特点,对于发电、内燃机和室内供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中,贵金属催化剂活性高,但其价格昂贵,且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因此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成本较低的高活性氧化物催化剂。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利用稀土元素独特的催化性能,开发稀土在甲烷催化燃烧中的应用,对于甲烷燃烧催化剂的研究和稀土的高效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稀土氧化物在甲烷燃烧催化剂中的应用为研究背景,系统地研究了稀土氧化物特别是轻稀土氧化物对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活性,得到了影响稀土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一些规律性认识。通过研究反应机理和动力学,以理解稀土氧化物在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指导,发展了催化材料合成的新方法,制备了全系列新型稀土纳米催化剂,体现了较好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取得了如下主要的研究结果。 1.研究了晶格常数对于氧化镨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格常数的Pr6O11纳米棒。随着样品晶格常数增加,氧化镨的催化活性逐渐降低,氧化镨的氧化还原性能降低,同时中强碱性位的碱性随之增强。氧化还原能力的降低和碱性的增强共同作用使Pr6O11纳米棒甲烷催化燃烧活性下降。随着晶格常数的增加,Pr6O11纳米棒的形貌越来越规整,催化剂表面的缺陷位也逐渐减少,致使Pr6O11纳米棒的氧化还原能力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晶格常数的增加,Pr原子和O原子的距离也逐渐增大,这使得O原子上的电荷分布变得更为空间弥散,有利于亲电进攻如CO2吸附,从而使得Pr6O11纳米棒中强碱性位的碱性增强。 2.研究了在相同反应条件下,Er2O3和Mn3O4催化甲烷氧化反应的差异,发现金属-氧键(M-O键)键能可以影响反应产物的分布。由于Er2O3的Er-O键键能非常高,导致Er2O3上甲烷发生部分氧化反应生成H2;但是在低Mn-O键键能的Mn3O4上,甲烷则发生完全氧化反应生成H2O。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发现,在Er2O3和Mn3O4上,甲烷都是先在催化剂表面解离,并且和催化剂表面的氧原子反应生成羟基。而后,根据催化剂上O-H键和M-O键键能的大小,这些羟基可以进一步反应生成H2O或者直接断裂生成H2。如果O-H键键能大于M-O键键能,则羟基转化生成H2O,反之则生成H2。由此表明,化合物中化学键的强弱可以改变稀土氧化物上催化反应机理。 3.选择一系列不同M-O键键能的稀土及其他金属氧化物为甲烷燃烧催化剂,应用同位素氧示踪等手段研究了M-O键键能对于金属氧化物催化甲烷燃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属氧化物上的甲烷燃烧反应遵循Mars-van Krevelen机理,在金属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控速步骤是晶格氧的提取,表面晶格氧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催化剂的活性具有线性关系,体相晶格氧可以通过迁移能力的大小影响填补表面晶格氧的能力,从而影响晶格氧提取这一控速步骤。因此,具有良好晶格氧活性的金属氧化物可以作为潜在的甲烷燃烧催化剂。 4.以稀土氧化镨和常规的氧化铝负载钯催化剂为研究对象,CO氧化为模型反应,研究了预处理条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预处理气体(如H2、02或Ar等)处理会对氧化物负载的钯催化剂活性产生较大影响,原因是预处理气体会在氧化物载体上产生大量表面基团,这些表面基团可以抑制钯颗粒的迁移及烧结。而载体的活性氧量会影响钯催化剂的稳定性,活性氧越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也越高。由于在Pr6O11载体上具有较多的活性氧,因此用氧化镨为载体的钯催化剂具有比氧化铝为载体时具有更高的低温催化活性。 5.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开发了一种可以制备形貌和尺寸可控的纳米氧化物的新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层状液晶作为模板剂,利用水热方法制备了稀土化合物的纳米薄片,制备的纳米薄片不但形貌规整、厚度可控,而且具有结构刚性、耐高温等优点。与传统稀土氧化物相比,用层状液晶法制备的纳米稀土材料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和优异的催化性能。该制备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各种金属化合物的纳米薄片材料。 【关键词】:甲烷 催化燃烧 反应机理 纳米稀土氧化物 层状液晶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3
  • 第1章 绪论13-36
  • 1.1 研究背景13
  • 1.2 天然气利用13-29
  • 1.2.1 天然气利用技术14-26
  • 1.2.1.1 甲烷氧化偶联15-16
  • 1.2.1.2 甲烷芳构化16-17
  • 1.2.1.3 甲烷制合成气17-23
  • 1.2.1.3.1 甲烷水蒸气重整17-20
  • 1.2.1.3.2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20-21
  • 1.2.1.3.3 甲烷部分氧化21-23
  • 1.2.1.4 甲烷催化燃烧23-26
  • 1.2.2 甲烷催化燃烧机理26-28
  • 1.2.2.1 贵金属上甲烷催化燃烧的机理26-27
  • 1.2.2.2 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烧机理27-28
  • 1.2.3 稀土氧化物作为甲烷催化燃烧的催化剂28-29
  • 1.3 稀土纳米材料的制备29-34
  • 1.3.1 零维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30-31
  • 1.3.2 一维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31-32
  • 1.3.3 二维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32-33
  • 1.3.4 三维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33-34
  • 1.4 存在问题的讨论及本文研究内容的确定34-36
  • 第2章 晶体结构对于稀土纳米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36-47
  • 2.1 引言36-37
  • 2.2 实验37
  • 2.2.1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37
  • 2.2.2 一氧化碳氧化反应37
  • 2.2.3 程序升温实验37
  • 2.3 结果与讨论37-46
  • 2.4 本章小结46-47
  • 第3章 金属氧键对甲烷氧化的影响47-65
  • 3.1 引言47-48
  • 3.2 实验48-49
  • 3.2.1 催化剂的制备48
  • 3.2.2 催化活性测试48
  • 3.2.3 瞬态反应48-49
  • 3.2.4 原位红外实验49
  • 3.2.5 同位素氧实验49
  • 3.2.6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49
  • 3.3 实验结果49-61
  • 3.3.1 催化活性49-52
  • 3.3.2 氢气的产生机理52-57
  • 3.3.2.1 甲烷脉冲实验52-53
  • 3.3.2.2 原位红外实验53-55
  • 3.3.2.3 稳态-瞬态反应55-57
  • 3.3.3 晶格氧的作用57-61
  • 3.3.3.1 同位素示踪实验57-58
  • 3.3.3.2 晶格氧活性58-61
  • 3.4 讨论61-64
  • 3.4.1 Er_2O_3上氢气的生成机理61
  • 3.4.2 气相氧的促进作用61-62
  • 3.4.3 晶格氧的作用62-64
  • 3.5 本章小结64-65
  • 第4章 晶格氧的氧化还原能力对于金属氧化物活性的影响65-82
  • 4.1 引言65-66
  • 4.2 实验66-67
  • 4.2.1 催化剂制备66
  • 4.2.2 甲烷催化燃烧66
  • 4.2.3 甲烷和氧的反应级数66
  • 4.2.4 程序升温还原(TPR)66-67
  • 4.2.5 同位素氧交换67
  • 4.3 实验结果67-76
  • 4.4 讨论76-81
  • 4.4.1 甲烷催化氧化机理76-77
  • 4.4.2 控速步骤77-79
  • 4.4.3 晶格氧的作用79-81
  • 4.5 本章小结81-82
  • 第5章 预处理对负载钯催化剂活性的影响82-93
  • 5.1 引言82
  • 5.2 实验82-83
  • 5.2.1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82
  • 5.2.2 一氧化碳氧化反应82-83
  • 5.2.3 原位红外实验83
  • 5.2.4 一氧化碳脉冲实验83
  • 5.2.5 程序升温还原83
  • 5.3 结果与讨论83-91
  • 5.3.1 预处理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83-85
  • 5.3.2 预处理影响活性的机制85-87
  • 5.3.3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研究87-88
  • 5.3.4 CO脉冲实验88-89
  • 5.3.5 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89-91
  • 5.4 本章小结91-93
  • 第6章 稀土化合物纳米薄片的合成及性能93-108
  • 6.1 引言93-94
  • 6.2 实验94-95
  • 6.2.1 化学药品94
  • 6.2.2 准四相相图的绘制94
  • 6.2.3 纳米稀土水合物的合成94
  • 6.2.4 稀土水合物纳米薄片的热处理94
  • 6.2.5 Y_2O_3纳米薄片的功能化94
  • 6.2.6 发光及催化性能的测试94-95
  • 6.3 结果与讨论95-107
  • 6.3.1 液晶模板剂的合成95-97
  • 6.3.2 稀土纳米薄片的合成97-105
  • 6.3.3 稀土纳米薄片的性质105-107
  • 6.4 本章小结107-108
  • 第7章 全文总结108-110
  • 参考文献110-133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133-134
  • 致谢134-135
  • 附件13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METHANE DIRECT ConVERSION TO ETHENE OVER Mo/SAPO-34 CATALYSTS    

METHANE ADSORPTION AT LOW TEMPERATURE OVER HZSM-5 ZEOLITE AND Mo/HZSM-5    

Mo/HZSM-5上甲烷芳构化的诱导期──钼物种的部分还原和碳物种的沉积    姜辉,崔巍,舒玉瑛,徐奕德

甲烷芳构化的内标分析法与放大回收实验    吕元,徐竹生,林励吾,臧连发,高永敏,田志坚,张涛

担载型钼催化剂上的丙烷芳构化(英)    吕元,徐竹生,林励吾,臧连发,田志坚,刘伟成,张涛

甲烷在Mo/HZRP-1催化剂上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Ⅰ.Mo/HZRP-1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积炭行为    舒玉瑛,马丁,田丙伦,徐奕德,包信和

甲烷在铕改性Mo/HZSM-5催化剂上的直接芳构化反应 Ⅱ.铕对催化剂中钼物种的影响    刘自力,林维明

水蒸气存在时Mo/HZSM 5催化剂上的甲烷芳构化反应性能    吕功煊,丁彦,潘霞,李树本

Selective Dehydroaromatization of Methane to Benzene over Mo/MCM-49    

分子筛性质对Mo/HZSM-5催化剂上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的影响    苏玲玲,张贺,王祥生,庄建勤,徐奕德,包信和

La—Mn钙钛矿型催化剂用于高效消除VOCs的研究    杨玉霞;孙鲲鹏;赵世芳;徐贤伦;

铜锌掺杂的六铝酸盐分解N_2O催化性能研究    宋永吉;李翠清;王虹;董留涛;

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研究    高亚娜;高俊文;张勇;

Mo/HZSM-5上甲烷无氧芳构化催化剂制备的研究    杨媛媛;姚本镇;刘殿华;房鼎业;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Co/Mg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张诺伟;黄传敬;高晓晓;翁维正;万惠霖;

ZSM-5与SiC原位水热复合及其在甲烷芳构化反应中的独特性能    顾立军;马丁;姚颂东;张贺;申文杰;包信和;

Mo/HZRP-1分子筛催化剂的MAS NMR表征    刘宪春;韩秀文;舒玉瑛;徐奕德;包信和;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甲烷在Mo/HZSM-5上的芳构化反应(英文)    杨俊;张铭金;邓风;

甲烷芳构化反应中Mo/MCM-22和Mo/ZSM-5催化剂的比较    白杰;刘盛林;谢素娟;徐龙伢;林励吾;

预处理温度对NH_4 F改性Mo/HZSM-5催化剂上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的影响    李永刚;柳林;黄秀敏;申文杰;包信和;徐奕德;

Ni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    张安杰

高温Pd基密偶催化剂用于汽车冷启动尾气消除的研究    王刚

甲烷无氧芳构化Mo/ZSM-5催化剂的成型研究    任冬梅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转化炉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    郭文元

甘油水相重整制氢反应中催化剂设计与制备的研究    郭勇

MoCx/HZSM-5催化剂上甲烷和丁烷的芳构化反应研究    袁山东

甲烷低温燃烧反应分子筛负载Pd催化剂    史春开

组合多相催化技术及其在甲烷与小分子化合物耦合反应中的应用    王华

钼基催化剂上水蒸气处理对甲烷芳构化活性的影响及积碳性质研究    王红霞

甲烷芳构化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白杰

Mo,W/HZSM-5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甲烷活化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邢双英

H-ZSM-5分子筛上乙烯芳构化过程中C4至苯的反应机理    曹亮

MCM-49分子筛的合成及磷改性    王超

CuO/AL_2O_3/Ce-Zr-La-O整体催化剂物相和制备工艺研究    马晓蓬

MCM-22分子筛的合成、改性及其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苏晓渊

致密膜反应器中MDA及POM偶合StR反应的研究    高开迪

金属基电热整体催化剂稀薄甲烷催化燃烧应用    刘婷

MCM-22分子筛的后处理及表征研究    钱吉

多级结构ZSM-5分子筛制备及甲烷无氧芳构化膜反应性能的研究    胡慧晔

甲烷芳构化与煤热解耦合提高焦油产率研究    周逊

负载型镧锰钙钛矿催化剂上甲烷催化燃烧的研究    潘智勇,张长斌,余长春,沈师孔

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严河清,张甜,王鄂凤,白延利

ThO_2-REO_(1.5)复合氧化物体系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陈笃慧,杨乐夫,蔡俊修

氧化铈和铈锆固溶体对Pd催化剂抗硫性能影响的研究    薛彬;何洪;戴洪兴;訾学红;王亮;王振阳;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增强制备甲烷催化燃烧的高分散Pd/Al_2O_3催化剂    韩森,于开录,何琲,刘昌俊

ZrO_2引入对Pd/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何湘鄂,杨乐夫,史春开,胡昱翔,蔡俊修

CeO_2改性Cu/TiO_2及其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氧乙酸研究    钟金莲;周小庆;罗序中;张宁;

镍系催化剂研究进展    石天宝

添加剂铜和银离子对MnO_2催化燃烧CH_4的影响    王翔,段连运,谢有畅

高温催化燃烧技术及其核心催化剂的研制    杨乐夫,袁强,史春开,何湘鄂,蔡俊修

掺杂钴铬尖晶石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陈景欢;李俊华;

稀土复合氧化物对二氯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刘绍英;王丽;王公应;

高活性NiO/CeO_2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的研究    李俊峰;卢冠忠;郭耘;王艳芹;郭杨龙;

Co1-xMgxO/Al2O3/FeCrAl催化剂及其甲烷催化燃烧    银凤翔;季生福;赵丽萍;刘辉;李成岳;

Pd/SBA-15催化剂的制备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银凤翔;季生福;王春伟;董亮;刘辉;李成岳;

Ce_(1-x)Co_x复合氧化物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刘长春;於俊杰;程杰;何绪文;郝郑平;

制备方法对Mg-Cr-O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胡瑞生;常桂英;孙艳;牛建中;高玲;

稀土双层钙钛矿La_2BTiO_6(B=Ca、Mg、Co)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杨忠苹;胡瑞生;戴莹莹;

六铝酸盐催化剂中锰钴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萨仁图雅;胡瑞生;龙泽荣;白雅琴;

制备条件对Co掺杂CeO_2-ZrO_2固溶体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    杨建;赵军;王嘉欣;宋焕玲;丑凌军;张兵;牛建中;李树本;

碳纳米管稀土氧化物研究获进展    华伦

美研究发现稀土氧化物可使燃料电池工作温度降低    

添加氧化镁及稀土氧化物的烧结氮化硅陶瓷    施萌

稀土高科 将控北方稀土集团    雨 儿

包钢打造北方“稀土谷”    商立今

稀土开发要环保先行    本报记者 薛景照

稀土元素的今昔    张学铭

李灿:“催化”人生    赵亚辉

中国稀土实现四个“第一”    惠军冰

李灿院士获今年何梁何利进步奖    记者应庆

稀土氧化物催化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研究    温存

负载金属催化剂结构与尺度控制及其表征    王周君

铈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对甲烷和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乔东升

合金整体催化剂载体的热稳定性研究    张东

高温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烧中应用的研究    徐金光

氧化铈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李俊峰

等离子体法制备甲烷转化高效催化剂的表征    程党国

长链烷烃脱氢与甲烷催化燃烧直接热耦合的整体式催化反应器    卢泽湘

六铝酸盐及其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研究    李彤

催化燃烧用金属载体整体型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翟彦青

稀土双钙钛矿型铝系催化剂的制备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张慧敏

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碳化硅整体结构催化剂制备与性能评价    李敏

铈基复合氧化物上甲烷和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卞小燕

金属基电热整体催化剂稀薄甲烷催化燃烧应用    刘婷

泡沫金属基结构型催化剂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李继超

钯基催化剂的超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特性研究    苗厚超

钙钛矿型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王立娟

以Fe_2O_3为活性组分的甲烷燃烧催化剂的研究    李丽娜

以Fe_2O_3为活性组分的甲烷燃烧催化剂的研究    陈清泉

甲烷催化燃烧耦合甲烷重整金属基催化元件的研究    王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