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一次秋季暖云微物理结构探测试验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03:52
热度:

一次秋季暖云微物理结构探测试验【摘要】:针对2008年10月24日四川盆地上空未形成降水的低层暖云,利用夏延ⅢA飞机搭载的PMS系列探头进行了探测试验,分析了云的微物理结构。分析结

【摘要】:针对2008年10月24日四川盆地上空未形成降水的低层暖云,利用夏延ⅢA飞机搭载的PMS系列探头进行了探测试验,分析了云的微物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云体构成以小云滴为主,大云滴浓度较低,降水粒子很少。云中小云滴的液态含水量、数浓度、直径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小云滴的液态含水量和小云滴的体积平均直径正相关。相对云上部,云底有较少的小云滴、大云滴(小雨滴)和更加稀少的降水粒子。未能形成地面降水主要是由于云中液态含水量很少,云的厚度薄,云滴凝结增长困难,云雨滴碰并不活跃,发生碰并的路径较短、时间不长。 【作者单位】: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飞机观测 PMS 液态含水量 数浓度
【基金】:中国气象局2010年面上项目CMATG2010M2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2009Z0034 川气课题2010-青年-13联合资助
【分类号】:P412.15
【正文快照】: 引言外场观测研究是认识云物理过程的最重要途径[1],其中飞机穿云探测由于能够了解云中粒子分布等关键信息,历来受到大气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一些观测试验开始应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公司(PMI)的PMS系列探头[2-6]。PMS系列探头可测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次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过程分析    张磊;何晖;黄梦宇;马新成;金华;张蔷;

飞机增雨作业物理检验方法探究及个例分析    刘晴;姚展予;

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飞机云物理观测结果分析    孙鸿娉;李培仁;闫世明;晋立军;申东东;封秋娟;李义宇;

四川盆地气溶胶飞机探测个例初析    王维佳;刘建西;张世林;刘平;石立新;董晓波;肖红茹;刘东升;

“催化-供给”云降水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洪延超,周非非

2003年8~9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云系微物理飞机探测研究    张佃国;郭学良;付丹红;李宏宇;

一次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宏微物理结构探测研究    齐彦斌;郭学良;金德镇;

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特征分析    李照荣,李荣庆,李宝梓

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

一次延安层状云微物理结构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    王扬锋;雷恒池;樊鹏;吴玉霞;陆忠艳;

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    石爱丽

回流天气系统层状云的非均匀性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个例分析    刘健;齐彦斌;蒋彤;陈知新;米长树;纪瑛英;

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分布与演变    王维佳;

数值模式产品应用于安徽省可增雨区预报的研究    翟菁;周后福;冯妍;张建军;

伊犁河谷春季高层云滴谱分析    王旭;李金玉;

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初步分析    饶彤华;张成军;

机载探测仪在辽宁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耿树江;班显秀;

河北省气溶胶与云微物理结构的飞机探测个例分析    邓玮;银燕;石立新;段英;吴志会;

一次切变线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分析    李铁林;尹彬;郭献林;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研究进展    房彬;王吉宏;杨文霞;

辽宁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的效果评估    房彬;班显秀;

阴天条件下河北地区大气气溶胶粒子分布特征分析    孙玉稳;李云川;孙云;

乌鲁木齐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降水回波特征    窦新英;古丽巴哈·伊米提;

2011年隆冬北京初雪的成因分析    董林;符娇兰;宗志平;

一次层状云人工增雨催化条件分析    李铁林;尹彬;郭献林;邵振平;

江西夏季对流云降水效率特征与提高途径    李玉林;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特征与云中微物理和上升气流的关系    李建华;崔宜少;单宝臣;

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气溶胶物理特性的观测分析    成天涛;吕达仁;陈洪滨;李占清;

新疆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对沙尘气溶胶贡献分析    高卫东;

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刘奇俊;胡志晋;郑国光;

层状云中强降水云带与地面降水量的对应关系    杨文霞;牛生杰;孙玉稳;吴志会;

吉林省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综合探测分析    谷淑芳;纪英瑛;孙海燕;

液态CO_2进行层云催化效果的观测分析    金德镇;雷恒池;郑娇恒;肖辉;崔莲;吴玉霞;刘健;

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    汪小康

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    钟水新

城市污染大气环境下云和降水形成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封彩云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研究    杨成芳

基于CloudSat及MODIS卫星云产品对GRAPES全球模式和WRF模式云微物理方案的对比检验    吴伟

河北省春秋季层状降水云系宏微观结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居丽玲

水电站泄洪雾化理论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    张华

河南层状云系多尺度结构和人工增雨条件的研究    周毓荃

沙尘气溶胶微结构及其对降水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牛生杰

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    周非非

新疆山区云水资源卫星资料应用研究    彭宽军

EVAD技术的改善及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    李瑞义

华北地区积层混合云降水数值模拟和人工增雨概念模型研究    林磊

机载W波段测云雷达Z值对云参数的敏感性研究    滕煦

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及其垂直运动的诊断分析    王培

风廓线雷达探测零度层亮带的试验研究    黄钰

山西省两种降水云系微物理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    刘莹莹

南京冬季一次浓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刘霖蔚

云卫星资料在天山山区降雨云研究中的应用    张萍

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暴三维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术艳

液态CO_2人工引晶后云微物理和降水变化的观测分析    金德镇;雷恒池;郑娇恒;肖辉;崔莲;吴玉霞;刘健;

2003年8~9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云系微物理飞机探测研究    张佃国;郭学良;付丹红;李宏宇;

近年来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雷恒池;洪延超;赵震;肖辉;郭学良;

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李仑格,德力格尔

青海东北部春季系统性降水高层云系微物理结构分析    赵仕雄,陈文辉,杭洪宗

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特征分析    李照荣,李荣庆,李宝梓

2007年秋季河北地区云微物理结构的飞机探测分析    张瑜;银燕;石立新;段英;吴志会;

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及云液态水含量的测量    雷恒池;金德镇;魏重;沈志来;

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    石爱丽

回流天气系统层状云的非均匀性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

长沙地区秋季降雨天气类型与飞机增雨技术研究    徐冬英;王璐;王治平;樊志超;

不同天气系统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周黎明;牛生杰;王俊;

秦巴谷地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    朱梅;肖天贵;余兴;徐小红;

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飞机云物理观测结果分析    孙鸿娉;李培仁;闫世明;晋立军;申东东;封秋娟;李义宇;

大连市火箭人工增雨流动作业技术与业务流程    李红斌;张殿刚;张靖萱;赵繁盛;濮文耀;赵雅轩;

基于VB+MO的一种在飞机增雨效果统计评估中不规则影响区计算的适用方法    孙跃;肖辉;周筠珺;金德镇;崔莲;

人工增雨催化区跟踪方法与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汪玲;刘黎平;

河北大茂山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雪作业影响分析    秦彦硕;段英;李二杰;刘世玺;刘妹妹;贾媛媛;

一次飞机增雨作业的云参数变化响应分析    林丹;王维佳;

海南省农业抗旱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技术研究    崔丹;袁正腾;

2013年广东春季飞机增雨抗旱服务典型个例分析    高建秋;游积平;赵博;林俊君;

福建对流云作业效果检验方法及个例分析    臧欣;姚展予;黄玲光;王铁;耿利宁;周燕;杨晓峰;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俞亚勋,王劲松,李青燕

利用GMS5红外分裂窗数据反演水汽的应用研究    李成才,朱元竞

GMS-5红外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    李万彪,刘盈辉,朱元竞,赵柏林

河套低压降水性层状元的云雨特征    汪学林,陆煜钧,李占柱,李云得,李永振,于勇

梅雨云系中亮带不均匀性的理论探讨    洪延超,黄美元,王首平

一个缓慢移动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内层状降水区的微结构分析    叶家东,范蓓芬,W.R. Cotton,M.A.Fortune

用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我国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及有效水汽含量方法的研究    杨景梅,邱金桓

冷云飞机人工引晶检验    王以琳,雷恒池

2002年台风Ramasun影响华东沿海期间可降水量的GPS观测和分析    丁金才,黄炎,叶其欣,朱文耀,宋淑丽,梁旭东

“催化-供给”云降水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洪延超,周非非

云滴电谱仪    赵燕曾,谢威光,陈锡明

云滴的表面自由能统计分布理论    张学文;

对云滴凝结增长方程的质疑    周少祥;

巨盐核对云滴活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杨洁帆;雷恒池;张云;

气溶胶核化清除的化学效应──Ⅱ:动力学参数对云滴化学非均匀性的影响    刘小红,洪钟祥,王明康

积云中云滴群凝结增长的数值模拟    徐华英,黄培强,黄美元,郝京甫

云雨的秘密    易仕明;

云滴数浓度影响混合型层状云降水的数值模拟    杨正卿;银燕;刘聪;周毓荃;

沙尘气溶胶粒子表面变性对云滴形成过程的影响    黄蔚薇;杨军;凌士兵;牛生杰;

暖云降水微观物理机制的統計理論    周秀骥

2005-2006年北京云滴数浓度的飞机观测    黄梦宇;邓兆泽;赵春生;张蔷;

宁夏夏季层状暖云降水观测研究    张丰伟;刘晓莉;桑建人;张逸轩;李义宇;乔晶煜;

黑碳存在于云滴内部造成的辐射强迫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王志立;张华;李江南;荆现文;卢鹏;

新型机载云物理探测系统及应用    李培仁;封秋娟;任刚;申东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