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栗壳基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演变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5:18
热度:

栗壳基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演变【摘要】:板栗壳的大量废弃及直接燃烧,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板栗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论

【摘要】:板栗壳的大量废弃及直接燃烧,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板栗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论文针对板栗壳自身具有的碳含量及燃烧热值较高的特点,以及内部多孔分层结构,利用预氧化、炭化工艺在有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制备出了具有较高燃烧热值的栗壳基生物质炭材料,并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板栗壳的热裂解情况及在制备过程中的结构性能演变做了研究。 本论文利用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板栗壳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板栗壳热解过程存在三个失重区,随升温速率增加,热解滞后。加入催化剂后,相同升温速率下热解提前,热解区变宽;随裂解温度上升,裂解产物中CO2比重增大,乙酸和左旋葡聚糖的出峰时间提前,呋喃类化学物有较明显下降,催化剂的加入抑制了板栗壳裂解过程中左旋葡聚糖的产生,升高温度后呋喃类化合物增加。 本论文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ray衍射仪研究了有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板栗壳在预氧化、炭化过程中各温度阶段的元素组成、基团和晶型演变。随着温度升高,C元素含量逐步增加,碳网结构逐渐增大,催化剂的加入,改变了各阶段的元素组成含量,H、O元素更多地以H20的形式脱除,产物提前形成碳网结构。 本论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板栗壳在有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预氧化、炭化过程中各温度阶段微观结构的演变。随着温度升高,样品表面孔洞变得萎缩,断面孔隙率增大,网络结构逐渐规整,催化剂的加入,使断面网络结构规整化提前,并使表面出现龟壳现象。 本论文进一步研究了有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预氧化、炭化过程中各温度阶段样品的得率及密度变化,并通过氧弹量热仪研究了燃烧热值的变化。样品得率随温度升高明显下降,密度随温度升高呈波浪形变化,预氧化阶段燃烧热值缓慢上升,进入炭化阶段之后,燃烧热值有了大幅增加。在750。C制备出得率为38.17%、燃烧热值为30.75MJ/Kg的生物质炭;催化剂的加入,提高了各阶段的样品得率,燃烧热值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750℃制备出得率为44.31%、燃烧热值为35.48MJ/Kg的生物质炭。 【关键词】:板栗壳 生物质炭 热裂解 预氧化 炭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66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课题研究背景11-13
  • 1.2 生物质炭化研究现状13-19
  • 1.3 板栗壳资源及其利用现状19-22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22-23
  • 第二章 制备及表征手段23-31
  • 2.1 实验药品仪器23-24
  • 2.2 制备过程24-25
  • 2.3 表征方法25-31
  • 第三章 板栗壳的原料特征31-38
  • 3.1 板栗壳的显微结构31-33
  • 3.2 板栗壳的化学成分33
  • 3.3 板栗壳的FT-IR研究33-35
  • 3.4 板栗壳的XRD研究35-36
  • 3.5 板栗壳的元素组成36
  • 3.6 板栗壳的密度36
  • 3.7 板栗壳的燃烧热值36-37
  • 3.8 结论37-38
  • 第四章 板栗壳的热裂解行为38-52
  • 4.1 板栗壳的TG研究38-42
  • 4.2 板栗壳的GC-MS研究42-51
  • 4.3 结论51-52
  • 第五章 不含催化剂的板栗壳预氧化、炭化过程研究52-67
  • 5.1 元素组成的变化52-53
  • 5.2 基团的变化53-56
  • 5.3 XRD研究56-58
  • 5.4 微观形貌变化58-62
  • 5.5 各阶段得率62-63
  • 5.6 各阶段密度63-64
  • 5.7 各阶段燃烧热值64-66
  • 5.8 结论66-67
  • 第六章 含催化剂的板栗壳预氧化、炭化过程研究67-81
  • 6.1 元素组成的变化67-68
  • 6.2 基团的变化68-70
  • 6.3 XRD研究70-72
  • 6.4 微观形貌变化72-77
  • 6.5 各阶段得率77-78
  • 6.6 各阶段密度78-79
  • 6.7 各阶段燃烧热值79-80
  • 6.8 结论80-81
  • 第七章 结论81-82
  • 参考文献82-88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88-89
  • 致谢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丁启朔

生产性粉尘的生物质能特性与环境影响分析    谭文雄;周玉申;马延军;

发展农村生物质能的设想与建议    戴向荣;蒋立科;罗曼;

新型生物质粉体燃料破碎系统    姚向丽;肖波;邹先梅;

尹成杰:发挥农业在解决能源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跟烟熏火燎的日子说再见——保和牌生物质气化炉用户如是说    子蓝;

美国生物质能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寇建平;田宜水;张玉华;

农村能源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    姚晓林;

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影响    王宇波;

我国发展生物质炉具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邢立力;赵生伟;

国外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王贤华;陈汉平;邵敬爱;杨国来;张世红;刘德昌;

流化床生物质CO_2催化气化模拟分析    张建社;郭庆杰;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制备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展望    周斌;雷建国;魏然;

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燃料油    田原宇;梁鹏;盖希坤;乔英云;

生物质炉具:市场前景看好,更需政府支持    王玉琪;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    孙凤莲;王雅鹏;

生物质能在能源系统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    王革华;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与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王述洋;李东升;

能源节约与开发    杨平原;张勍;

在产学研结合中推进生物质能发展    罗永浩;苏毅;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程将在我区启动    王占奇

印尼采用我市农民王有权发明的新技术开发生物质能    记者王小胜、常云亮

生物质能发展要洗好切入点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中心主任 李海滨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姚润丰

肖明松:为生物质能奔走呼号    本报记者 陈磊

发展可再生能源,不要轻视了生物质能    本报记者 陈瑜

生物质能和炼制油技术成热点    记者 顾定槐

生物质能前景诱人    雷奔

济锅打造生物质能“锅炉航母”    孟祥宾

财税规划:支持生物质能发展“路线图”    本报记者  孙雷

湿生物质定向气化制取高浓度氢气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黄浩

生物质流化床燃烧粘结特性及控制研究    尚琳琳

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刘倩

神华不粘煤和胜利褐煤与生物质共液化反应研究    王志红

生物质合成气的组分调控技术及深度净化    孟凡彬

生物质常温开模致密成型研究    闫文刚

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定向热解行为研究    刘军利

下吸式固定床农林类生物质低焦油气化过程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闫桂焕

生物质甲醇中直接降解制取乙酰丙酸甲酯的研究    彭林才

生物质焦油均相转化及其在焦炭中异相脱除的实验研究    吴文广

HPB-V型生物质成型机的改进与试验分析    牛振华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实验研究    朱孔远

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焦油裂解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贺鹏

生物质料物理压缩成型参数优化研究    段宇

生物质块状燃料成型机的研究设计    何继龙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设计与环境效应的研究    刘威

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及生物周期评价的研究    刘俊伟

基于ANSYS的生物质成型流变规律及进料螺杆模态特性研究    刘超

落下床中煤与生物质快速共热解研究    朱向伟

生物质电厂燃料供应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俞宏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