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39:57
热度:

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摘要】:风电存在随机性和间歇性,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

【摘要】:风电存在随机性和间歇性,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不同于目前大量研究的间歇性电源的局部互补问题,在含大规模间歇性电源的区域电网中,间歇性电源常常是从多个接入点接入电网(即“多点接入”),这样各个间歇性电源的出力波动就会在整个区域电网中形成“多点扰动”。此多点扰动引发的区域电网内部的局部潮流涌动和潮流窜动会威胁区域内一些关键联络线传输功率和关键节点电压的安全。论文将从源源互补、源荷互动、源网荷协调这三个方面研究风电扰动对电网潮流分布和运行成本的影响并提出控制策略。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新能源并网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间歇性电源的局部互补问题;分析了新能源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的研究现状。论文从源源互补开展研究,建立了潮流均衡度这个指标,用以反映电网潮流分布的综合水平:将全网潮流均衡度和系统运行成本均一化后加权得到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简要介绍了多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指出它较普通遗传算法在收敛性和鲁棒性上的优势;建立以常规机组和能量储存系统(ESS, energy storage system)为调控手段的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并用多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对之求解:将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的优化结果与仅以常规机组为调控手段的调度模型的结果对比,指出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的优势。论文接着从源荷互动层面开展研究,基于可转移负荷的模型和特点,建立以常规机组、储能系统和可转移负荷为调控手段的基于源荷互动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并指出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优化模型较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的优势。论文最后从源网荷协同优化运行层面开展研究,以串联电容器补偿器作为网络控制手段,介绍了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CSC, 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技术的模型和特点;简要介绍了双层规划理论;将TCSC和双层规划理论引入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调度中,建立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优化潮流,通过电源侧、负荷侧和网络侧的协同调控制以消除风电扰动对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关键词】:风电 多点接入 均衡性 储能系统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4;TM7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风力发电概率分布研究现状10-12
  • 1.2.2 风电场模型研究现状12
  • 1.2.3 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方法研究现状12-13
  • 1.2.4 风电并网系统中储能研究现状13-14
  • 1.3 论文研究内容14-15
  • 第二章 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15-29
  • 2.1 引言15-16
  • 2.2 潮流分布均衡性的描述16-17
  • 2.2.1 潮流均衡度的定义16-17
  • 2.2.2 潮流均衡度的特点17
  • 2.3 潮流计算方式的选取17
  • 2.4 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17-20
  • 2.4.1 目标函数17-19
  • 2.4.2 约束条件19-20
  • 2.5 求解方法及流程20-22
  • 2.5.1 多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20
  • 2.5.2 求解流程20-22
  • 2.6 算例分析22-27
  • 2.7 本章小结27-29
  • 第三章 基于源荷互动的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29-39
  • 3.1 引言29
  • 3.2 柔性负荷的发展29
  • 3.3 基于源荷互动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29-32
  • 3.3.1 目标函数30
  • 3.3.2 约束条件30-32
  • 3.4 算例分析32-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39-53
  • 4.1 引言39-40
  • 4.2 TCSC的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40-41
  • 4.2.1 TCSC的工作原理40
  • 4.2.2 TCSC的数学模型40-41
  • 4.3 双层规划理论41-42
  • 4.4 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风电并网系统双层调度模型42-45
  • 4.4.1 “源一网一荷”协同电网框架42-43
  • 4.4.2 上层规划43-44
  • 4.4.3 下层规划44-45
  • 4.4.4 关键断面的选取45
  • 4.5 求解流程45-47
  • 4.6 算例分析47-51
  • 4.7 本章小结51-5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5.1 结论53
  • 5.2 展望53-55
  • 致谢55-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如何破解风电并网困局?    张岚;

风电并网,关键在“网”    唐维;

国外风电并网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利鹏;高文韬;

基于相关机会规划的风电并网容量优化分析    乔嘉赓;徐飞;鲁宗相;闵勇;

2009年中国风电并网获大突破    

能源局双管齐下 破解风电并网    

风电并网经济技术评价研究综述    尹明;王成山;葛旭波;

风电并网,出路何在?    唐维;

大规模风电并网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主要功能    

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浅析    董晓青;李中;王强;

风电并网国标6月实施多方改造进入倒计时    

中国风电并网装机世界首位发电量逾1000亿千瓦时    刘长忠;

分布式小型风电并网系统在我国的技术可行性与投资经济性分析    徐学根;

分布式风电并网管理及技术问题分析    何国庆;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    

大规模风电并网信息通信接入技术研究    靳洋;徐其春;李炜;张禹;樊建宇;马乐;

分散式风电并网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何国庆;

风电并网技术研究    赵莹;邹亚麟;

风电制氢——走出风电并网困局    郑尔历;

科左中旗风电并网118万千瓦 上缴税金1亿元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 李延来

新标准击破风电并网难题    朱祝何

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居世界首位    记者 郭玉志 朱贤佳

去年风电并网容量增长31.6%    刘瑾

我省新增风电并网35万千瓦    宋晓华

风电并网调度运行国标有望今年推出    许可新

全区风电并网装机达500万千瓦    记者 戴宏 通讯员 张德

支撑风电并网调度管理    陈蒸 陈德钧 戴礼豪

科左中旗实现百万千瓦风电并网发电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

风电并网需建立市场化体制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

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有功协调控制研究    何成明

风电并网系统频率响应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蒋望

低碳背景下大规模风电并网消纳决策模型及方法研究    柴大鹏

随机规划理论在风电并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雷亚洲

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    凡鹏飞

风电并网的无功优化控制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    付超

分布式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及电能质量改善研究    匡洪海

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    静铁岩

基于多端直流输电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    陈霞

内蒙古风电并网管理评价体系及相关机制研究    钟朋园

风电并网条件下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李树杰

含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清洁调度    张宇

大规模风电并网对山西电网调峰及暂态稳定性影响研究    张颖

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丁楠

风电并网的外部性影响研究    张广超

大规模风电并网考核与交易机制研究    高春杰

基于博弈论的中国风电并网问题研究    陆洲

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系统调频备用优化研究    刘清泉

中国风电并网政策研究    金诗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