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车内振动噪声分析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22:52
热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车内振动噪声分析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其结构特征,并针对某款具有代表性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对其车内振动噪声分别从客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其结构特征,并针对某款具有代表性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对其车内振动噪声分别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包括:为了识别并分析HEV车内振动噪声,布置传感器的位置:驾驶员右耳、副驾右耳、后排左侧左耳、后排中间、后排右侧右耳、方向盘、仪表板、驾驶员座椅导轨,分别在以下工况进行了测试试验:定置工况(包括怠速、缓加速(POT)和急加速(WOT))和行驶工况(包括20、40、50、60、80、100、120、140km/h匀速和加速)。得出:当低速时,在驾驶员右耳处测得的噪声声压级较低,当超过50km/h的车速时,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较高,而尤其在加速工况下,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陡然增加。这是因为对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而言,低速时,只有电机工作、发动机不工作,汽车处于纯电动模式;随着速度的增加,当车速高于50km/h时,发动机开始工作,并给蓄电池充电;当加速时,电机和发动机同时工作,所以车内噪声声压级突然增大。基于传递路径分析原理,通过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仿真得出的整个噪声频谱与实际测试得到的噪声频谱接近。并得出主要振动噪声传递路径:左悬置、前右悬置和后悬置x、y、z三个方向中传递函数谱值最大的分别是z、x、z,频率主要集中在中低频范围;以及路径贡献量:在100~500Hz的范围内路径贡献传递函数的贡献值最高的是前左悬置z向,对车内噪声贡献最大的是后悬置,悬置传递函数的贡献值最大的是后悬置y向,贡献值最高的是后悬置。从主观方面,通过聚类和分类、层次聚类、混合的GANN、蒙特?卡罗模拟和线性判别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评估车内振动噪声等级。基于提供的数据,提出的层次聚类的算法和混合GANN和LDA两种算法能够有效地聚类和分类振动噪声的等级。通过参考经验噪声与振动的趋势,将这些组之间的舒适度区分为5个群,即最愉悦,中等愉悦,临界,中等讨厌和最讨厌。LDA算法通过使用振动噪声的输入数据库,成功地对经历的振动噪声产生的烦恼状态局部化了。本文探讨并且分析HEV车内振动噪声,增进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内噪声源的传递途径和振动规律的全面了解,为设计和故障诊断及振动噪声控制提供详细的理论指导。从而推动HEV设计水平的提高,以期在较小的研究范围内和最短的周期内得到HEV的最佳开发方案,并且加快其成熟发展。 【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振动与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U46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9-10
  • 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10-13
  • 1.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10-11
  • 1.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11-12
  • 1.2.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12-13
  • 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振动噪声研究现状13
  • 1.3.1 国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振动噪声研究现状13
  • 1.3.2 国内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振动噪声研究现状13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第2章 声学和振动原理及测试设备15-27
  • 2.1 声学基础和振动理论15-21
  • 2.1.1 声学特性参数及测试环境15-17
  • 2.1.2 振动理论基础17-18
  • 2.1.3 信号处理及传感器简介18-21
  • 2.2 声强测量法及声强测量仪器简介21-24
  • 2.2.1 声强测量的基本原理21-23
  • 2.2.2 声强测量仪器简介23-24
  • 2.3 汽车模态分析及LMS test.lab软件简介24-26
  • 2.3.1 汽车模态分析原理24-25
  • 2.3.2 LMS test.lab软件简介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HEV车内振动噪声识别试验及分析27-53
  • 3.1 试验的技术条件27-31
  • 3.1.1 试验的外部条件27
  • 3.1.2 试验的车辆条件27-28
  • 3.1.3 试验的传感器布置28-31
  • 3.2 HEV振动噪声评估试验31-33
  • 3.3 试验数据采集及处理33-41
  • 3.3.1 定置工况33-38
  • 3.3.2 行驶工况38-41
  • 3.4 试验结果分析41-52
  • 3.4.1 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41-42
  • 3.4.2 车内噪声TPA模型42-44
  • 3.4.3 仿真结果分析44-45
  • 3.4.4 车内噪声源识别45-47
  • 3.4.5 路径贡献分析47-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HEV车内振动噪声评估53-70
  • 4.1 评估方法53-58
  • 4.1.1 振动评估53
  • 4.1.2 声学等级评估53-54
  • 4.1.3 蒙特?卡罗模拟54
  • 4.1.4 聚类和分类54-58
  • 4.2 结果58-69
  • 4.3 本章小结69-70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70-72
  • 5.1 内容总结70
  • 5.2 研究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7
  • 申请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解决4135机型船振动噪声的措施    潘旭初;

有限元技术在预测发动机振动噪声中的应用    范淳

机械振动噪声综合性实验课的革新    陈光冶,赵玫,周海亭

运行列车所引发的振动噪声分析及其可用性探索    韩忠东;李丽;杨锋杰;翟培合;陈颙;陈棋福;李纲;

某型发动机振动噪声的理论模态分析研究    阚磊;江志林;

电机振动噪声的研究(一)    黄国治;曾兆炎;罗麦;

同步电机的磁振动噪声和控制措施    王庆春

降低振动噪声技术的现状与今后的课题    黄永和;

降低拖拉机传动系振动噪声的研究    张惠敏

柴油机振动噪声的动态特性研究    葛蕴珊;梁杰;黎苏;黎志勤;

基于振动噪声波数谱模型的降噪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葛辉良;白琳琅;张自丽;

振动噪声技术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综述    段鸿杰;王龙;童志远;

大型复杂圆柱壳中高频振动噪声仿真计算方法研究    缪旭弘;王雪仁;贾地;靳国永;庞福振;

柴油机瞬态工况振动噪声的测量和分析    胡昆鹏;张宗杰;黄民备;刘少彦;

某楼顶空调系统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    李志远;

流体加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噪声响应分析的模态模型研究(英文)    黎胜;

低频振动噪声致病机理及防治现状分析研究    黄洋清;

VDM1200驱动桥振动噪声检测系统    李保庆;刘亚明;陈云国;李川奇;

全船振动噪声综合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鉴定    记者 张银炎

柴油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噪声源识别及振动噪声特性研究    奚佳欣

冰箱振动噪声综合测试系统研究    张国良

沟槽型织构化表面对摩擦振动噪声影响的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王晓翠

高速列车车轮非圆化对振动噪声的影响及演变规律研究    韩光旭

随机调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影响    张晓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车内振动噪声分析研究    刘兴恕

国产高速动车组客室与司机室振动噪声优化对比研究    林传勇

钢铝混合结构高速船振动噪声预报与控制研究    宋学敏

汽车驱动桥振动噪声研究    张健

机械结构振动噪声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林忠

清洁机械驱动桥结构分析和振动噪声研究    王维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