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合资潮”后“独资热”或将出现?
新能源汽车“合资潮”后“独资热”或将出现?近日,几则重磅消息煽动起“蝴蝶的翅膀”,给风口浪尖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带来一股灼人的声浪,成为业界心心相念的&
近日,几则重磅消息煽动起“蝴蝶的翅膀”,给风口浪尖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带来一股灼人的声浪,成为业界心心相念的“谈资”。
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辛国斌于2017年9月8日在泰达论坛上表示,中国工信部启动了相关研究,制订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近期还将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
美国主流媒体彭博社近日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正在考虑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自贸区内建立独资电动车业务,该政策最快将在明年实施。
上述消息带来的震撼,可谓冰火共至,“悲欣交集”,恐怕是业内普遍的心态。
那么,“合资潮”方兴未艾,“独资热”又或将接踵而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扛得住吗?
早已成为全球市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鹿死谁手呢?
新能源汽车网对此略作剖析,仅供评鉴。
外商巨头跨国“赶集” 来势汹汹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市场。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在全球占比均过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在成为海外车企争抢的“香饽饽”。
众所周知,外国车企进入中国,必须找中国本土企业建50:50的合资企业,这是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规定了,而且合资伙伴不能超过两家。但是前不久,政府主管部门针对电动车开了个绿灯,允许第三家出现,于是就有了江淮大众,还有在路上的福特众泰,雷诺-日产联盟正与中国东风汽车集团组建新的合资公司,戴姆勒将与北汽集团在中国建立一家电池厂。
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是早就对外喊话希望能在中国建厂。2017年6月,有美国媒体报道特斯拉工厂将落户上海,虽然最后证明是一场乌龙,但是足见特斯拉想要来到中国的愿望。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在内的12个领域的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
2017年9月15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下半年还将在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
美国主流媒体彭博社近日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正在考虑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自贸区内建立独资电动车业务,该政策最快将在明年实施。
据悉,中国目前有十一个自由贸易区,除了传出特斯拉将落户的上海自贸区,其他十家位于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根据2016年7月的政策,外商可以在自贸区进行钢铁生产、摩托车生产、盐的批发、加油站和娱乐场所的独资经营。
那么如果真对汽车业的独资经营权也放开,真的会有大批外国车企蜂拥而至自贸区开厂设店么?
这要从二方面来看:
一方面对于已经有稳定中方合作伙伴的外国车企来说,多年来对合资企业已经有非常大的投入,再去成立独资企业除了会影响与现有伙伴的合作关系,如何平衡各方资源也会很棘手。
二是对于像特斯拉这种还没有中方合资伙伴的企业,自然会积极把握这个机会。但是即便如此,对于特斯拉们来说,找一个中国合资伙伴其实也不仅仅是被迫满足中国的政策要求,中国伙伴还意味着更多地方资源的支持,更多的便捷性,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多个朋友当然比自己的单打独强很多。
总之,2017年9月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政策消息密集出现,引发一波又一波热议。在中国准备启动相关研究,制订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以及双积分管理办法即将发布实施的背景下,鼓励外国车企加快推出新能源汽车似乎也显得顺理成章。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仅是整车企业,动力电池领域的外资势力更是来势汹汹。
自2013年以来,三星SDI、LG化学、韩国SK、日本松下等纷纷开始在中国建厂,但很快,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遇冷。由于多种原因,搭载外资企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均未能进入推荐目录,这导致外资电池企业始终被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
然而,进入2017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截止到目前已经发布了7批推荐目录,其中前四批均未见外资动力电池企业搭载的产品入围。自第5批推荐目录开始,质的变化发生了,搭载AESC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先后进入了第5、6批推荐目录。而在第7批推荐目录中,中外合资企业三洋能源进入推荐目录。据悉,与松下建立合作的中国企业是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国电池工厂的合作协议也已经签订,在今年下半年投入生产,2017年电芯年产能约为1亿支。
上述这些显性的事实和消息,都无疑给业界释放出飓风酝酿的信号: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将提前步入全球竞争时代。或可预见,与跨国巨头的贴身肉搏已不可避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包括零部件企业)又有几分胜算呢?
自主品牌主场守擂 面临挑战
诚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其一定程度的技术优势,以及本土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必将对中国企业造成冲击。
但也有专家表示,今天的市场换技术和几十年前的市场换技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过去是强弱联合,今天应该是强强联合。在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企业)领域,新建的合资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主动权依旧掌握在中方企业手中。
而外企独资的大举入华给自主品牌确实带来巨大冲击和威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国际巨头合作或贴身肉搏,或许世界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将由此涅磐而生!
宁德时代总裁黄世霖就认为,外资顶级品牌的高要求促进了ATL的技术的精进,而长期与高端客户的合作经验相较同行略微领先一些,“这正是宝马选中CATL作为唯一的供应商提供动力电池的原因。”
换一种角度看,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外资企业走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两股力量和途径都是无法阻挡的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的趋势浪潮,“闭关锁国”、螳臂当车都是不可取且做不到的。
在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企业)领域,以比亚迪、宁德时代、银隆新能源等企业为例,管中窥豹,我们得以洞悉全球舞台上的中国力量。
目前,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国轩和力神这五家企业已组成了中国动力电池的第一梯队,其产能均在位于第二梯队电池企业一倍以上,2016年这五家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合计占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75%以上,从而牢牢掌控着中国市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目前,比亚迪已在美国、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国家建设了五座海外大巴工厂,比亚迪电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到了美国、日本、英国、巴西、荷兰、澳大利亚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40个城市。数据显示,比亚迪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10万辆,加上商用车,去年全球总销量约11.4万辆,同比增长约70%,居全球首位。
而成立仅六年的宁德时代早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眼中的香饽饽。借助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东风,通过领先的电池技术以及卓越的战略眼光,宁德时代已进入华晨宝马、吉利、北汽、宇通、金龙、上汽、广汽等车企的电池供应商的名单中。日前,韩国现代汽车也选择宁德时代作为首个中国电池供应商。此外,大众汽车正为其电动汽车选择电池供应商,而宁德时代是大众洽谈的供应商之一。未来,不排除宁德时代将进入特斯拉产业链的可能!前不久,宁德时代牵手苹果公司,助力造车,霸气侧露。另外,宁德时代与上汽联姻成立两家合资公司,进一步完善新能源领域产业结构。宁德时代日前已启动上市辅导,欲撬动资本市场加速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众多车企纷至沓来的订单,推动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
银隆自2011年通过战略控股美国奥钛以来,经过持续研究和创新,一举攻克了业内公认的“高安全问题”、“严寒环境条件下使用问题”、“快速充放电问题”、“电池寿命问题”及“电池产业化问题”等五大问题。得益于其自主掌握的全产业链优势,集安全、稳定、宽温、高效、快速充储等优点于一身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以及独创的四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全生命周期的高运营效率等优势,银隆钛在公交领域强势出击,迅速成长为一线品牌。
新能源汽车网认为,外资企业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加速包括动力电池企业在内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组整合,对于自主品牌企业而言,未来不仅将与国内品牌竞争,还将与国外巨头展开竞争。而为了应对挑战,本土企业必须不断升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这一角度看,外资企业的进入或将倒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快的转型升级。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野草》集)。
综上所述,在大变革时代,站在风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人,面对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和巨大挑战,来不得半点慌张和犹疑,怯懦和示弱更是无济于事,只有敢于亮剑的勇士才可能胜出。
退一步讲,或许,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节能减排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使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竟合,彰显的不仅是中国制造融入世界洪流的汽车强国梦,更是同步世界、共赢未来的大国格局和眼光。
鹿死谁手或许已不重要。
-
陈清泉: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宜分“三步走”2024-08-16
-
松下将对特斯拉电池工厂投资数百亿日元2024-08-16
-
2015年底京津冀公交车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6%2024-08-16
-
国务院: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六领域消费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成倍增长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 爱你有点难2024-08-16
-
特斯拉推出1.3万美元家用电池 让用户不怕停电2024-08-16
-
特斯拉或将发布储能电池 开拓住宅/商业用途2024-08-16
-
特斯拉瞄准家庭储能市场 做不间断电源2024-08-16
-
4部委联合下发通知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下调2024-08-16
-
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出炉2024-08-16
-
2015年中央及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大全2024-08-16
-
特斯拉推出低成本时尚家用及商用电池解决方案2024-08-16
-
特斯拉家用电池获近4万预订2024-08-16
-
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公布 2.5万起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