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侧供给酝酿新格局 “冰火”产业化照进现实
能源侧供给酝酿新格局 “冰火”产业化照进现实在中国,从零排放供电技术到智慧城市,从新能源汽车到风、光、水发电,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能源革命正悄然上演。这不,备受瞩目的中国可燃冰正
在中国,从零排放供电技术到智慧城市,从新能源汽车到风、光、水发电,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能源革命正悄然上演。这不,备受瞩目的中国可燃冰正一步步将产业化照进现实: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
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我国对可燃冰的研究就实现了从“空白”到“领跑”的跨越。7月29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很快,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日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推进我国可燃冰勘查、试采和开采产业化进程。而这距离我国在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才刚刚过去不足0天。
实践证明,此次试采做到了安全生产和环境友好,而安全和环境问题通常被认为是可燃冰开采的重大挑战。据人民日报9月5日报道,在试采过程中,一方面注重从工程设计上避免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则通过布设海底地形、气体渗漏等监测设备,构建了海水—海底—井下的一体化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实现对温度、压力、甲烷浓度及海底稳定性参数的实时、全过程监测。
业界普遍分析指出,此次试采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国首次对资源量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在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陈光进看来,如果将来能够解决潜在的技术问题,可燃冰将会是传统能源结构升级的一个成功样本。它的价值不仅在能源产业领域,对改善生态环境也有重大意义。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化合物。由于可燃冰因外形酷似冰,因此被称之为冰,又因其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直接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在产生同等热量的情况下,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相当于煤炭的40%,且基本不含铅尘、硫化物以及PM2.5等有害物质,因而能显著减小酸雨形成的概率,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而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煤炭消费占比较高,而煤炭能源具有高污染、低效率等特征,因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改善。据《小康》此前报道称,全球可燃冰的储量为2×10^16立方米,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根据目前的估算,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2倍,前景广阔。因此,可燃冰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又被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此次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首次成功试开采,仅是万里长征迈出关键性一步,未来要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开采,仍有长路要走。特别是目前发现的储量丰富、富集度适当的海底可燃冰,大多分布在大陆架边缘向深海过渡的地方,给开采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管道铺设带来不少麻烦。但毕竟是走出了重要一步,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合物所占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预计,2030年以前,我国将实现可燃冰的商业性开发。预计随着未来技术进步,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中国可燃冰的能源消费比例将会得到提升。在A股市场上,可燃冰早就不是个新鲜词。而中国海上可燃冰试采成功,对中国的油气设备与服务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此类企业将分享这一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