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煤价涨了但行业脱困了吗?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9-07 17:31:21
热度:

煤价涨了但行业脱困了吗?如今,煤炭价格在历经四年大幅下跌后触底回升,一些朋友认为价格过高了,行业脱困了,煤炭又火了。如何理解当前形势,又该如何面对,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价

如今,煤炭价格在历经四年大幅下跌后触底回升,一些朋友认为价格过高了,行业脱困了,煤炭又火了。如何理解当前形势,又该如何面对,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价格涨了行业恢复了吗?
 
动力煤价格从2011年的855元/吨经历了连续4年的大幅下跌。当前,煤价自2016年初的最底谷370元/吨历经一年反弹至580元/吨,短短一年左右时间涨幅56.8%,不得不说煤价涨的有些快。

但必须理性看到,相对于行业长达4年的下行期而言,当前的价格持续不到1年,煤炭行业在长期下行期欠发的社保、工资,减少的开拓与准备,超期使用的设备,不断积累的高息负债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只有煤价稳定在较高水平一段时间,方可能实现国家提出的行业脱困发展目标。一切看到价格上涨就高呼行业已恢复或是重拾暴利的朋友,是不了解煤炭行业,对行业极不负责任态度的体现。当前,行业利润虽大幅提升,但账面利润的改善不等于现金流的改善,在负债率高企、融资成本上升、银根收紧的金融环境下,企业的资金周转仍然捉襟见肘,应对偿债高峰依然力不从心。正如下面两张图所示,反映了国内主要煤炭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的情况。从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等指标看,盈利指标自2016年是有所好转,但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仍然处于高位,且更重要的是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在2016年继续下降。今年6月份,在我们调研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时,也发现了其现金流仍然非常紧张,主要原因在于负债高、货币紧、成本升,偿还本息的压力依然很大,这才是行业最真实的一面。

更何况当前仍处于去产能阶段,很多煤企所属煤矿的借贷是“统借统还”,关闭退出落后产能是资产层面的退出,但负债确留在了集团。以华东地区一家大型煤炭企业为例,截至2015年底,9对拟关闭退出矿井涉及负债总额76亿元(直接明确以矿井为主体的债务),另外集团公司“统借统还”煤炭债务51.2亿元。据测算,9对矿井关闭退出后,将导致母公司负债率提高8.7个百分点,每年增加财务费用3600万元以上。如若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煤价做支撑,恐怕很多企业难以承受如此的负债还款压力。
  
因此,请社会各界尤其是产业人士理性一些,煤炭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然成为历史,如果只看到账面利润大幅提升的表象,从而不知所以然,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免会再次跌落底谷。

二、行业下行期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回顾煤炭历史,大致经历了百废待兴时的“有水快流”,黄金十年时的“高速扩张”,周期下行四年的“产能过剩”,以及当前的“触底回升”。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宏观经济、能源结构、产业政策、企业力量综合影响的结果。在还没有被当前高启的煤价冲昏头脑前,还是需要认真反思长期下行的四年里,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只有清醒的认识过去,才会从容面对行业周期性变化,当煤价再次下跌时有效应对。我想主要有四点。
  
一是煤炭需求高速增长期已宣告结束,不应再抱有幻想。煤炭长期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2%以上,伴随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到中高位,以及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量增速高企的阶段也宣告结束,不会再次回到黄金十年,小幅提高再过渡到稳中趋降将是中长期趋势。
  
二是企业以量补价绝不可行。煤价下行期,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价格越低越超产,以增加产量、优先开采低成本煤层来弥补价格下跌带来的负面效应,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事实证明,这种行为只会使价格越跌越深,全行业加速恶化。
  
三是降低煤炭价格不能启动市场。煤炭消费是刚性需求,其消费量相对价格的弹性很低。因此,价格提高对消费量的冲击不明显,相应的,降低价格也不会对全社会总需求产生明显影响。靠打价格战,丧失底线的降价对于需求而言毫无意义。煤炭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贱卖国内优质资源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四是投资冲动的后果非常严重。在“十二五”初期,行业已呈现见顶之势的情况下,部分煤炭企业仍然热衷于扩张性投资,电力央企也纷纷扩张其煤炭资产,再加之地方推动的兼并重组,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是当前高企的负债和紧张的现金流原因所在。

三、行业该如何面对当前形势?
  
不难看出,煤价反弹时间不长,行业恢复言之尚早,健康发展更待时日。回顾过去教训深刻,面对未来仍需理性。痛定思痛,对于当前煤价而言只是理性回归的过程,没有任何可以放松警惕的理由。尤其应看到现在煤炭价格的触底回升并非由需求的大幅改善造成的,基础并不牢固,而是有效产能相对不足导致。所以切不可回到黄金十年时期狂热状态,盲目投资,继续增加产能,而是要坚定国家去产能的目标不动摇,从意识上和战术上做出根本性调整。
  
一是意识上切实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规模不等于效益,大而美与小而精同样重要。2016年全国煤炭产量34亿吨左右,降幅9%,却使得煤炭企业利润增速达到了200%以上,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与其扩张规模,不如内部挖潜。产能控制了,安全保障了,环境友好了,价格提高了,效益回升了,企业做强了,何乐而不为?
  
二是严格按照核定能力组织生产。以往习以为常的超能力生产虽然保障了供应,但也严重冲击了市场,扰乱了相关规划,同时给安全生产和环境承载带来了压力。当前,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安监部门严格执法,全行业践行自律,企业对高煤价也普遍没有了超产的冲动,从你超我也超,变成了大家都不超,依法依规组织生产。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绝不容许再有超能力生产的现象存在,这是原则和底线,谁突破了底线,必将受到公众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三是借助行业周期性复苏期降杠杆。当前全国煤炭企业的整体负债率仍然保持在70%以上,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高达80%以上。如此高的负债率是黄金十年期极度扩张造成的,也是极不健康的,且伴随关闭退出落后产能,核销资产,有进一步上行的风险。应清醒的看到,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有当前的周期性向好,就有今后的周期下行。只有借此机会,利用煤价回升带来的现金流改善降低资产负债率,方能应对今后的周期下行,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四是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是煤基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当前政策红利,尽早彻底退出落后产能,集中精力做优先进产能。近期,国际矿业巨头嘉能可在一方面与兖煤抢夺澳洲顶级的联合煤炭资产同时,一面出售其在昆士兰州的煤炭资产,便是明智地调整结构之举。另一方面是拓展能源相关产业。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绕不开煤炭,煤炭也应在能源结构调整中争当先锋。以煤为基,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企业可发挥煤矿用电多、负荷稳定、网架现成的优势,利用废弃工业场地、井田地面范围及其周边地区积极探索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可以有效降低用电成本,若能结合自备火电厂,更可实现多能互补,结余电量优先上网销售,实现产业转型发展。
  
再回到开篇的疑问,煤价涨了,行业真的脱困走向健康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而且行业离着真正的脱困健康发展还有很大距离,价格的短时间复苏不足以弥补过去周期下行的欠账,更不足以使企业应对当前紧张的资金周转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即便价格持续复苏,企业基本面貌彻底改善,恢复到正常水平,也未必是行业真的走好了。煤炭产业必须要从意识上彻底抛弃数量速度型发展模式,严格按核定能力依法控制产量,认真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理性对待煤炭市场,方才是真正的向好,方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