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双中心”方案备受关注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8-04 18:32:56
热度: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双中心”方案备受关注千呼万唤未出来,全国碳交易中心花落何处?近日,一个名为“北京-雄安”双中心的方案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专家指出,依

千呼万唤未出来,全国碳交易中心花落何处?近日,一个名为“北京-雄安”双中心的方案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专家指出,依托北京-雄安双总部模式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可以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示范,既可以为雄安新区培育新的低碳服务产业提供支撑,也可以侧面支撑京津冀的雾霾治理。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双中心”方案备受关注

只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

为确保2017年平稳启动全国碳交易体系,国家发改委2016年就进行了全系统的工作动员,但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的选址却迟迟没有敲定。

目前,一个名为“北京-雄安”双中心的方案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今年“两会”期间就建议将全国碳市场的交易系统及其管理机构放在北京。再综合考虑党中央、国务院4月份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以及未来全国碳市场发展,贺强提出了“北京-雄安”双中心建设交易系统及其管理机构,共同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的工作思路。

贺强表示,从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定位,雄安新区作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以及碳市场在推进国际气候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来看,在北京-雄安设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所,通过“双中心”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应该都是最佳的选择。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今年启动

2013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碳交易试点相继启动,迄今已顺利运行近四年。2017年6月,各地陆续迎来了2016年度履约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广东244家控排企业、天津109家控排企业都于6月100%完成履约。上海321家控排企业中,仅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1家企业未按时履约。不过目前,该企业已完成了履约清缴工作。

深圳811家企业中,803家已按时完成履约,履约率为99%。

北京控排企业最多,947家企业中既涉及电力、水泥、石化等全国碳市场纳入行业,也包括服务业、事业单位等。目前,925家企业按时完成了履约,履约率为98%。

湖北、重庆履约推迟,至今没有新进展。而作为非试点的福建首次迎来履约期,277家重点排放单位有6家未按时完成履约,履约率98%。

按照往年,履约期后应当开始下一年度的碳配额分配。但试点碳市场配额结转方案尚未出炉,目前仅有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于7月25日率先上市了深圳2017年碳排放配额(SZA-2017)。

而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要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建立碳排放配额市场调节和抵消机制,建立严格的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逐步健全交易规则,增加交易品种,探索多元化交易模式,完善企业上线交易条件,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试点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试点碳市场从机制设计到交易标的均各不相同,无法形成试点地区的跨区交易,市场分割及碎片化状态,不但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更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碳价格信号,这些都有望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后逐步得到解决。”贺强表示。

“双中心”方案彰显多重价值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申报的遴选工作,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江苏、福建、深圳等9个省市参与,截至目前已完成三轮次方案申报及意见征求工作。

一旦管理机构和交易系统确定,全国碳交易中心的落户地也就确定了。然而截至2017年8月,评选结果还未公布。且后续还有启动注册登记系统、全国交易系统,完成重点企业的开户、信息录入、登记注册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

21世纪经济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第二轮方案申报时,交易系统建设的思路从一家全力承担变为几家联合设立全国交易平台。

不过,9个申报省市涉及到的8大交易机构大多股权复杂,最多的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都有十个以上股东,联合设立也并非易事。

贺强也表示,从技术上讲,在电子化交易时代,9省市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承担起建设和运营全国碳交易系统的任务。

但碳交易作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市场机制,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决定了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与放在上海、深圳等传统金融中心等选择相比,北京-雄安‘双中心’方案更能彰显中国碳市场的多重价值。”贺强表示,“事实上,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主要的碳定价中心也都是首都。”

贺强提出,可在北京和雄安设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所。其中,北京为管理总部,将承担风险监管、政策研究、国际合作等职能;雄安新区为运营总部,将承担交易运营、产品创新、信息管理、会员服务等具体功能。

贺强认为,这是落实中央政策、促进全国碳市场发展的创新性安排,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全国碳市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重要抓手。

贺强向记者解释,一方面,全国碳市场与北京“四个中心”定位高度契合,尤其体现在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方面,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重要展示窗口是北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北京的碳市场生态系统聚集最全、发育最好,也具备迅速启动建设全国交易系统及其管理机构的各类条件。

另一方面,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设思路也与全国碳市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未来还可能有众多央企的总部、办公室设在雄安新区。从长远看,雄安新区具备成为全国碳交易中心的各项条件,从服务排放企业角度来看也是最为合适的选址。

同时他指出,依托北京-雄安双总部模式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可以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示范,既可以为雄安新区培育新的低碳服务产业提供支撑,也可以侧面支撑京津冀的雾霾治理。

“根据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相关专家初步测算,未来中国碳配额将是欧盟的3倍,预计高峰成交量可达到260亿吨以上,以目前最低碳价30元/吨计算,未来中国碳市场成交额可达8000亿元以上;以欧盟最高碳价120元/吨计算,未来中国碳市场成交额有望达到30000亿元。如此体量的市场还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雄安新区培育新的低碳服务产业提供支撑。”贺强表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