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湘潭土壤污染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7-26 13:30:26
热度:

湘潭土壤污染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土地资源与水、空气一样,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壤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好在人们对土地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土地资源与水、空气一样,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壤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好在人们对土地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土地污染进行治理的方法越来越科学。

日前,2017年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暨地市级环保局长研讨会举行,全国30余家地市级环保局长参加。湘潭市环保局负责人就湘潭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典型发言,湘潭治土的成功经验,得到与会人员高度肯定。

湘潭治土有何良方?7月24日,我们对此进行了采访。

及早谋划 解决污染源头问题

湘潭是一个老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土壤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突出,主要污染因子是镉、铅、锰等重金属以及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机物,污染主要来源为化工、有色冶炼、制革、电镀、电解锰等行业的遗留工业场地和工业弃渣场地,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湘潭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突出治理历史遗留土壤污染,加大治理力度,通过优结构、严监管、抓退出、重治理,土壤污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实现100余家涉重涉化企业的退出;昔日竹埠港化工区全面启动“退二进三”,实现转型发展;百年锰矿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基本完成,利用废旧遗弃矿山打造的地质公园今年内可建成开园;辖内的湖南农药厂、五矿湖铁、牛头化工等一批历史遗留企业及周边的土壤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全市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谋划要早,‘十二五’初期,湘潭就立足土壤污染现状,明确了治理目标,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重污染传统产业退出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三到五年努力,较好解决土壤污染源头问题。”市环保局负责人称。

就具体实施过程来说,湘潭坚持一区一策,根据不同地域的污染情况出台不同的实施方案,如针对“百年锰都”锰矿工业区的土壤污染治理以生态修复为主;针对竹埠港工业区采取风险管控为主、示范治理为辅的推进模式;针对原湖南农药厂厂区及周边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引进国内大型治理公司开展土壤治理试点工作;针对湘乡五矿湖铁工业区及周边铬污染问题,邀请了南方科技大学和环保部规划院等顶级技术团队帮助开展调查和动态模拟工作,力求实现科学治理和精准治理。

创新机制 保障项目实施

“要解决好新形势下土壤污染治理问题,除了要有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还必须创新各项工作机制,加速推动实施。”市环保局负责人称,首先,他们创新了工作机制,早在2012年,湘潭即确立了“市领导、区运作、市场化”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在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重点支持土壤环境监测、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等。

同时,政府筹建了雨湖经开区、岳塘经开区分别作为承担实施污染企业退出的主体,在加强市级统筹、举全市之力坚定推进的同时,强化区级执行,切实增强一线战斗力,为全面实现污染企业退出和后期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好源头控制是开展污染治理的有效保证,如何让污染企业停下来、退出去,让治理措施跟上来、沉下去,是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步骤。对此,湘潭按照“关停、退出、治理、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强政策引导,对企业关停退出实行“一企一策”,对按期主动关停的企业实行奖励,并对按时退出的企业在用地、安置、搬迁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加强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完成搬迁选址,协调金融机构对企业新厂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土壤污染治理任务重、治理难度大,单靠国家投入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湘潭积极探索搭建市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争取专项治理资金,推进治理的市场化运作。通过融资平台,发行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专项债券18亿元,并获得银行3亿元的配套资金。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合作开发项目,引进民营环保企业合资组建“湘潭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污染综合整治的项目投资和实施平台。通过努力,逐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成功将竹埠港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全国首个重金属污染治理PPP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发行“竹埠港重金属污染治理企业债券”,为治理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部门联动 探索治理新路径

在土壤环境监管方面,湘潭建立了国土、农业、环保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由农业部门牵头,对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进行重点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废弃包装物,以及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由国土部门牵头,对污染严重难以修复的耕地或其他土地,提出土地用途调整意见;由环保部门牵头,对涉重金属的污染源企业加强监管和日常巡查,严厉打击污染土地的环境违法行为。从2018年起,湘潭将对列入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每年向社会公开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近年来,湘潭环境监测部门承担了省级课题《空气降尘中的重金属成分研究》,市环境科学院承担了国家环科院《重金属污染防治绩效考评》项目的子课题研究,农业部门承担了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并先后与中科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等进行技术协作,开展蚕桑对土壤修复、低吸收低集富水稻品种筛选等技术研究,加强科技支撑。同时,湘潭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组,为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并委托清华、中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参与土壤治理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创造性引入监测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探索治理新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对于土壤治理,湘潭落实责任,加强考核。首先将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至县(市)区、园区、市直部门和企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今年6月,湘潭启动了环境污染治理“夏季攻势”战役,各主要土壤污染治理责任单位分别向市人民政府递交了土壤污染治理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治理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计划书。

同时,加强督查督办。对土壤污染的重点项目,建立“周碰头、月调度、季督查”工作机制,每月组织一次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专题督查讲评会,对完成任务滞后单位下达市长交办函。

严格考核奖惩是保障。湘潭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目标纳入政府对各级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定考核工作细则,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对治理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完工后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项目的督查,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最大效益。

市环保局负责人说,这几年,在国家环保部和各级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下,湘潭在土壤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土壤污染是多年累积造成历史后果,对其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把治理任务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抓。未来湘潭土壤环境防治任务仍然艰巨,湘潭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尽职尽责,奋发而为,还湘潭人民一方“净土”,为实现“伟人故里、大美湘潭”建设努力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