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面源污染型河流污染特征与生态修复技术解析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7-09 06:33:30
热度:

面源污染型河流污染特征与生态修复技术解析面源污染型河流的治理是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聚焦热点之一。北控水务集团南京市政设计院副院长、水环境设计院院长王阿华先生围绕“面源污染型河流综合

面源污染型河流的治理是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聚焦热点之一。北控水务集团南京市政设计院副院长、水环境设计院院长王阿华先生围绕“面源污染型河流综合控制与生态修复”主题,向与会者介绍了面源污染型河流的定义及污染特征、生态治理策略、面源污染物综合控制和河流适用生态修复技术,并对未来的河流整治工作要点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以期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面源污染型河流的定义及污染特征

在我国的部分流域和河流中,其点源、内源等污染程度往往较轻或已得到较好控制,河流黑臭化现象不存在或已明显改观,水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恢复,但水体有黑臭化的潜在风险或仍难消除阶段性黑臭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和健康水生态系统缺失等问题仍旧突出。事实上,对于上述类型的水体,面源污染物在总入河污染物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上述类型的河流(流域)被定义为面源污染型河流(流域)。长远来看,面源污染型河流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其重要性将逐步凸显。

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雨水径流及干湿沉降三大部分。其中,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物主要源自养殖业、种植业和农村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污染物按照有无雨水管网分为雨水管网初期雨水和无雨水管网地区的初雨径流。此外还包括直接进入河流水体的干湿沉降污染物。

面源污染物的流失往往随着降雨而发生,其污染特征为量大面广、冲击性强、来源复杂。通常,农村与城镇面源污染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如城镇面源污染物流失的峰值浓度高于农村,且峰值的出现时间更早,这与城市的地表滞留作用更弱有关。面源污染物入河后,极易导致水体氮磷超标而呈现富营养化,增加水华爆发风险,并诱导产生一系列的负面生态效应。

blob.png

两类面源污染产污差异

面源污染型河流生态治理策略

谈及面源污染型河流的生态治理策略,王阿华院长指出,面源污染型河流的治理需针对区域特点的不同进行全流域通盘考虑,同时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来源差异,对不同类型的面源污染物质进行分类、分区的综合整治,这一治理策略已成为水环境治理领域的行业共识。

从流域的角度来看,河流通常依次经过清水产流区、污控净化区和出流缓冲区,而后汇入到受纳水体江河湖库中。其中,清水产流区位于流域的上游,污染程度往往较轻,自净能力强,生态系统完整健康。污控净化区内人类活动频繁,受农村生活污水、养殖业、种植业和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严重,其污染负荷在严重时将远远超出河流的自身净化能力,因此该区域应该视为面源污染型河流的污染控制和治理重点区域。据最新科研成果显示,污控区内充当“毛细血管”的低级别支流往往会遭受到更加严重的有机物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入河的直接受纳水体,因此建议优先治理。此外,出流缓冲区位于流域下游,是流域治理的最后屏障,因此仍需要加强沿河两岸面源污染物质的流失控制,以及利用生态工程等多种措施对上游来水携带的面源污染物进行消纳阻截。

blob.png

面源污染型河流生态治理策略

基于上述生态治理策略,王阿华院长提出,面源污染型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应遵循“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处理”+“水体生态修复”的理念,重点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河道水质提升和河道生态系统构建方面开展工作。

blob.png

面源污染型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路线图

1  2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