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地下水监测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有何影响?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6-29 10:33:31
热度:

地下水监测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有何影响?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呈迅速增长态势,部分区域地下水超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呈迅速增长态势,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带来诸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地下水污染问题使地下水资源的环境安全形势更加紧张。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而且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非常重视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出台《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想保护和治理地下水,就要了解地下水环境,这就需要进行地下水监测。

正在开展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2015年开始建设,相关部门共建设两万余个监测站点。这一举措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要对地下水进行监测?这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后应从哪些方面深入推进地下水监测工作?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地下水监测是水资源决策的基本依据之一

地下水监测结果作为地下水开发和利用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在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首席专家李文鹏说:“我国开始地下水监测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保留的钻孔,对全国地下水进行监测,水利部利用农村农用井进行监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城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监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展全国性专门监测孔建设,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是掌握地下水动态信息、开展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科学基础。从这一层面来说,地下水监测是水资源决策的基本依据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鸿汉表示,要想知道地下水的情况,就要靠监测手段。没有监测,就好比盲人摸象,制定出的政策就没有依据。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掌握地下水动态信息,才能对地下水状况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提出科学的地下水保护对策。

“监测就好比是体检。只有通过监测,才知道到底地下水污染到什么程度,有多少水量,水质怎么样,水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水位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这些数据有利于对水资源开发方式、生态保护方式做出正确的诊断,也让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变得有依据。”李文鹏说。

同时,他指出,地下水监测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在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方面的改革措施是否得当。

缺乏污染场地和污染源层面的监测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完成后,国土资源部将建成10168个地下水监测点,水利部将建成10298个地下水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分别布设在35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面积上,大约170平方千米才有1个监测点。

由此看来,地下水监测点密度依然偏小,只能概略监测地下水水量以及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李文鹏表示:“各级地方政府要依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建设省市级地下水监测网络,与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形成完整的监测网。我们希望在这次建成的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基础上,加密监测点位。”

对此,陈鸿汉表示,目前的地下水监测大多侧重国土和水利方面,虽然这次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覆盖全国,但是属于大尺度、区域性的监测,缺少污染场地和污染源层面的监测。

李文鹏也表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要是从国土和水利方面的需求开展地下水监测,针对浅层地下水污染防控与环境保护考虑得尚不够细致。尤其是在污染源比较突出地区,比如污染化工区、矿山开发区、城市区、重大工程等区域,应加强研究,建设更符合实际的地下水监测孔。”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发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开始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结合区域、城市和工业园区层面的调查评估,重点针对“两源”(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污染源)开展详细调查评估。并针对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状况开展现状调查。

“新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要求对地下水进行监测且数据公开,监测数据结果纳入环保监测系统。尤其要求工厂要对上下游的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指标至少要包括建设项目的特征因子。对场地和污染源监测真正是从2011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和全国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开始的。但是,这些地下水监测工作更多地属于调查工作。”陈鸿汉指出。

1  2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