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审计署公布18省节能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结果 新能源车企骗补仍存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6-27 11:32:36
热度:

审计署公布18省节能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结果 新能源车企骗补仍存 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2017年第9号公告,公布18个省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报告直指新能源汽车

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2017年第9号公告,公布18个省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报告直指新能源汽车推广存在的问题。其中披露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偏高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闲置情况。

公告指出,自2016年12月至今年2月底,在审计抽查的13家汽车生产车企中,部分车企瞄准新能源补贴政策设计生产车辆,有些企业甚至通过关联交易或弄虚作假方式获补16.72亿元。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大量闲置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在16家被抽查企业所购买的35500辆新能源汽车中,有2200辆闲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00辆年行驶里程不足3000公里;在延展调查的66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车企中,有30家2016年销量不到500辆。

公告还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偏高,在抽查的13家汽车生产企业6801辆享受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中,有3511辆电动客车的补贴额超过单车售价的70%。

近几年,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财政部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高额的新能源补贴成为了部分车企眼中的“新蛋糕”,动辄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纯电动客车)的补贴极容易诱导车企铤而走险。由此,新能源车企骗补追责也掀起了浪潮。

2016年年初,中央4部委启动了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调查,俗称“新能源骗补”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90多家主流新能源制造企业,调查范围为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

在经过8个月平静如水般的调查后,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对外初步通报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情况,并公布了5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的企业。其中,苏州吉姆西很快就收到了行政处罚,直接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对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苏州金龙、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五洲龙等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

2017年2月4日,工信部在网站上公布了对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重庆恒通客车的7家车企行政处罚书,这也是是工信部处罚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根据工信部的行政处罚决定,上述几家企业被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撤销不符合规定的车型公告资格,同时被责令限期2个月进行整改。

对于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追查,远没有结束。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不管有多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国家财政补贴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扣回,并且依法处置,直至取消企业资质。”苗圩表示,对于新能源骗补决不姑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