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电改遇阻 发售互相割肉难以持续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6-16 09:34:56
热度:

电改遇阻 发售互相割肉难以持续经过请愿、协商,河南电力交易延期、加大协商电量。一时之间,仿佛售电公司取得了胜利,不过从电改进展看,没有真正的赢家,输家是市场和电改。一出问题,就找政

  经过请愿、协商,河南电力交易延期、加大协商电量。一时之间,仿佛售电公司取得了胜利,不过从电改进展看,没有真正的赢家,输家是市场和电改。

  一出问题,就找政府。反映了电改至中局,各方都不满的状态下重回原来轨道的迹象。一有问题,找政府出面协调,很容易拖慢改革,重走回头路。电改之外,其它的改革比如国企改革也影响到发电企业的行为。

  现在各省的电改和电力交易成了售电公司(大用户)和发电企业互相割肉的博弈,售电公司是改革后出现的新主体,多数的盈利模式高度依赖电价差。发电企业面临电力过剩和燃料成本上升双重挤压,降价空间逐步缩小,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监管加强,建设中的市场弹性越来越小,会使得电改打折扣,需要通盘考虑利益分配,并结合多方面改革做出监管的安排。否则,售电公司和发电企业的博弈将走入死胡同,电改因此也会延宕、甚至停滞。

  河南发电企业联合进市场?

  山西发电企业垄断案刚刚以罚款收场,其它地方就陆续出台反对电力市场垄断机制联合执法的通知。更有些省份电力市场存在明显的串谋行为,比如安徽。在这个时间点上河南的电力交易显得矛盾最多、最突出。

  河南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是河南渑池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发布《关于对华能热电与产业聚集区内工业企业打捆直供电合作指示的批复》。该文件同意华能河南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为渑池县产业集聚区确定的唯一一家售电公司。

  与此同时,河南今年第三次电力交易原计划在6月中旬进行。在双边协商之前申报电量阶段,河南主要的8家发电企业召开联盟会,统一口径,电量不卖给独立售电公司,降价幅度统一为6厘/度。

  而售电公司早期为了拿下大用户电量代理,很多签了1分钱的保底合同。即就算成功获得电量,度电也要赔偿用户4厘。

  根据河南售电企业联合会通过媒体发布的建议信显示,2017年2月7日河南省电力交易集中竞价降价幅度都在1.5分以上,后续两次双边协商有降价1.2分的,也有降价1.5分的。尤其对统一降价6厘难以接受,这将会导致一批独立售电公司因此倒下,因为这些售电公司签署了保底合同。

  这也同时显示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价差是主要的盈利来源,而对市场降价的前景过于乐观。要知道,在最早进行竞价交易的广东,价差也是逐渐缩小。

  毋庸置疑,发电企业统一报价已经涉嫌联合操纵市场。从报道看,售电企业也存在某种联合,一方不想让利太多,另一方靠对方的让利生存,看不出来谁是赢家。

  只觉得电改是最大的输家。

  发售互相割肉难以持续?

  发电、售电互相指责,最大的受害方是电改。电改行至中途,逐渐演变为各利益相关方的贴身肉搏。电力过剩、弃风、弃光普遍存在,社会有一种声音认为既然电力过剩,不是应该降价吗?

  但是偏偏电力是种特殊的商品,弃电不一定能输送到负荷高的地方,看着弃电也没有短期内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发电企业也满腹牢骚,煤炭价格在低位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涨,现在已经在高位。发电企业面临电力过剩和燃料价格两面挤压,已经开始步入亏损,无力降更多。另外,之前的电改更多是发电企业让利,其它方让利额度很小。

  现在各省的电力交易,都是原来大用户直供电的扩大版。售电公司对目录电价报价,发电企业对上网电价报价,中间的输配电成本核定开始得早,但并没有真正惠及各方。何况,大家对输配电成本的核定都不是太满意。

  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在一篇文章中的说法,电网企业统购统销、资产规模无节制扩张,输配电成本居高不下,电源企业没有独立的电能产品生产权与销售权。造成发电企业对电改不满意。

  其实对电改不满意的情绪蔓延在各个角落,朱四海归纳电力消费者不满意、电力生产者不满意、地方政府不满意、中央政府不满意。预期这么大的电改怎么到了这个地步?

  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人员能力有限、改革主导者层级和魄力不够,都是大家常说的原因。除此之外,国内五大四小发电集团都是国有企业,按照国有企业的管理思路,管理者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电力交易一开始发电企业就面临着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难题,有专家早就预测,最可行的方式是肉烂在一个锅里:发电企业组建售电公司,利润和亏损都在一个系统内。但电改苦苦追寻的市场化呢?还需要多久才能见到影子。(【无所不能 文|张旭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