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痛点
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痛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痛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以可行性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施工-运营为工作流程,环境调查是可行性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目前,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
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痛点
流域水环境治理以可行性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施工-运营为工作流程,环境调查是可行性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目前,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可行性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施工-运营等几个环节。可行性方案设计主要是根据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模拟,提出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可行性方案经过论证后,进入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再经过论证后进入施工阶段,施工结束后项目即从建设期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运营期(一般为10年或者20年等)。
环境调查是可行性方案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水环境治理的环境调查,一般是流域级别较大区域的调查。“在环境调查中,通常地方政府会提供一些水利、水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数据给我们,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数据并不完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现场勘测、调研,并做水质分析”,北控水务流域水环境负责人讲到,“目前,环境调查一般重点调查流域内各水质的情况以及污染负荷情况,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再结合水文、水环境的模拟来判断水环境存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然后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痛点一:环境调查只关注表象,忽略了溯源,忽略了对导致水质恶化真正原因的调查
流域生态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包括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以及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三部分。其中,原始的生态系统往往保护的比较好;农村生态系统相对简单,产生的面源污染可以治理解决;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最重要,对于城市的建设等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流域水环境治理或黑臭水体治理的调查及评估往往只关注表象和水质本身,而引起水质恶化、水体黑臭、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真正原因往往被忽略”。“水环境的问题,不只是水本身的问题,城市的截污控源情况、污水处理情况、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都是影响因素”,“流域水环境问题近几年集中爆发,需要去追溯哪里出现了问题,找到这些根源,才能把水环境治理好,而这些环节在目前的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往往是被忽略的。
痛点二:效果付费机制及标准尚不清晰
目前,流域水环境项目多数采用PPP模式,项目周期一般15-25年,但基于目标考核的收费方式及回报机制还没有得到解决。工程建设费目前一般支付50%,后期的50%通过效果付费,但是解决水环境问题,采用什么标准得到有效的付费,而政府也认可这种付费方式,同时项目也能达标,这些问题目前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依然不清晰。
在目前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参与企业中,央企、国企占大多数。“虽然大企业具有资金、人脉、管理的优势,但是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个复杂的工程,南宁那考河流域治理投入200亿元,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采用效果付费方式,可能会出现交学费的企业”,一位河道治理民营企业家讲到。流域治理是个大市场,但是效果付费的机制与标准不清晰成为目前市场发展的痛点,同时,效果付费模式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