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快充最强解析 门槛不在技术而在资本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4-10 11:33:14
热度:

快充最强解析 门槛不在技术而在资本苹果引发了快充私有协议爆发快充,是为了迎合大众快节奏生活而出现充电技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众对于低电量的恐惧。笔记本上很早就有快充技术,比如Thi

  苹果引发了快充私有协议爆发

  快充,是为了迎合大众快节奏生活而出现充电技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众对于低电量的恐惧。笔记本上很早就有快充技术,比如ThinkPad X1 Carbon、华硕灵耀3等,随着Type-C接口的普及,一个充电器同时为笔记本、手机充电已经成为可能。但快充技术发展至今却出现了多个快充协议,这些协议的背后,并不全是因为技术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流派,更多的是受到了资本的控制。

  大家都知道iPhone标配的充电器输出为5V 1A,很多人为了提高充电效率,纷纷购买iPad充电器,因为iPad充电器输出为5V 2A,相比之下充电效率提高了一倍。苹果为什么不为iPhone标配5V 2A的充电器呢,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充电时的电流是由设备本身控制而不是充电器,充电器的功率越大,设备会在支持范围内允许充电器加载更高的电流。所以用iPad充电头给iPhone充电,不存在安全问题。

  苹果当然不会允许第三方厂商肆意推出适合iPhone的充电器,不仅推出了Lighting数据线认证,就连充电器也需要认证,这使得非原装充电器为iPhone充电时,电流被限制在了1A以下。苹果推出这样的软硬件认证,很多人说是为了安全。前面我们提到了,控制电流的是设备本身不是充电器,说白了苹果这么做,纯属为了利益。

  苹果这么干之后,其他厂商也纷纷效仿,推出了适合自家芯片的快充私有协议。其中最有名的两个就是高通的Quick Charge和联发科的Pump Express。

  得益于高通芯片的强势,Quick Charge在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目前已经迭代到QC3.0。QC1.0就是大家熟知的5V 2A,总功率10W;QC2.0则将电压提高,分为5V、9V、12V和20V三种,手机厂商普遍采用9V档,平板和笔记本厂商则采用12V或20V。相比QC1.0的10W要高;QC3.0则在电压控制上更为精细,以200mV为一档,提供3.6V到20V电压的灵活选择,普遍为12V以下给手机用,功率大约在20W左右,20V给笔记本用。

  联发科的Pump Express有普通版和Plus版。Pump Express Plus(PEP)与QC3.0一样通过精细控制电压实现快充,不过PEP要比QC3.0要早,主要通过识别电流波动调节电压(同QC2.0),相比同期的QC2.0通过在数据线上增加单独的D+D-线要友好的多。

  在此之前早有通用的快充协议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是VOOC,目前常见的只出现在手机上。这个是OPPO自己把硬件给改造之后实现的,改造的硬件包括充电器、数据线和电池,效果是非常惊人的。它与高通、联发科高压小电流的思路相反,其采用的是低压大电流的思路,普通线材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电流,所以与其他厂家的无法通用。VOOC能够实现高达25W的充电功率。

  大家纷纷做自己的快充,我们将其理解为划分势力范围,一些读者可能会反对,如果没有这些厂商做快充技术,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充电慢悠悠的状态。即使是厂商跑马圈地,用户依然享受到了福利。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USB推广小组早在2012年就制定了充电协议,虽然当时没说是快充,但从所实现的功率上来看,完全是标准意义上的快充。这个充电协议全称为“USB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所实现的充电功率包括10W、18W、36W、60W、100W五种规格。不仅如此,该协议还能够实现双向充电,比如两台笔记本连接之后可以互相充电,比上面讲的3种快充要强大很多。

  可惜的是,这个标准并不是强制性的,很少厂商在自家产品中遵循这个标准。由此来看,放着有现成的、而且在通用性方面非常不错的快充方案不用,却自己制定各自快充标准,不是为了利益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如果未来苹果在自家的产品中支持USB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想必很多“墙头草”厂商势必也会随波逐流,逐步开始支持这个“大一统”的识别协议。到时候手机、电脑甚至能够通用充电器,也就不存在快充不通用的情况。

  总结:

  快充技术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被资本所扭曲的过程,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快充的意义在于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可能对于消费者来说,过程无所谓重要的是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目前的快充方案确实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是最好成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