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球能源战略:从能源实力到能源权力
我国全球能源战略:从能源实力到能源权力全球的能源权力格局正在被重构,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不再“一枝独秀”,这意味着能源权力不再以“油权&rdquo
全球的能源权力格局正在被重构,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不再“一枝独秀”,这意味着能源权力不再以“油权”为唯一核心。如今,“能源供应权”“能源需求权”“能源技术权”“能源金融权”以及“能源碳权”正在成为全球能源权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世界不同地区及经济体因为拥有不同的能源权力优势,在全球能源权力结构中各据一方。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全球能源战略应该如何转型?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中国也能获得能源权力优势吗?
引进先进节能和环保技术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能源消费大国,还是新能源科技研发大国,是国际能源领域的重量级“玩家”,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全球能源战略。中国自2006年才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全球能源战略起步较晚。当前,全球能源形势发生重大改变,无论是能源生产还是能源消费都酝酿着革命性的调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合作,中国全球能源战略基本成熟,其战略目标也从单纯增强能源实力,向着将能源实力转化为能源权力的方向转变。
中国全球能源战略的物质基础:能源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对外能源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形成了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是一个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时,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能源生产与发展体系。
其次,能源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政府高层互访和各种首脑峰会等方式,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能源合作协议,并与多个国家组织签署了能源合作框架协定,为中国开展对外能源双边与多边国际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建立了多个油气国际合作区域,获得了相当规模的权益油气资源。中国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着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
第四,建立了对外能源贸易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石油、液化天然气、天然气、煤炭、铀矿为主的能源进出口贸易体系,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管道为辅,国际市场上以现货、期货及长期购买协议等多种方式结合。
第五,中国能源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国有能源企业不仅掌握了国际能源合作项目运作模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资本运作、合同谈判等方面的经验,海外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只有当国家能源实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这个国家才具有影响他国的能源权力,才具备全球能源战略的实施能力。否则,根本不具备设定全球能源战略的资格。目前,世界上真正具有全球能源战略的国家并不多,仅限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影响中国全球能源战略
人类能源文明史上的第三次巨大转型,以2014年底油价的一路狂跌为标志。这次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型,与前两次从木材到煤炭、从煤炭到石油的转型一样,将从根本上重塑全球能源秩序。因为这一轮油价下跌不同于1986年和2008年的两次下跌,这次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下跌,是在供需基本面起决定因素的基础上,一场常规与非常规油气(页岩/致密油气)资源抢夺市场份额的较量。
全球能源需求重心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区域分布集中在亚太和中东。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原油进口国,巨大的消费力和消费市场增强了中国对于能源价格的影响力,有助于重新塑造中国的对外能源关系。
从能源品种来看,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不再“一枝独秀”,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及新能源开发欣欣向荣,核能及各类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技术日益成熟。从能源开发区域来看,大陆上油气勘探开发热点降低,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从能源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来看,能源发展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的限制。
在“大能源时代”,能源权力被重新建构,不再以“油权”为唯一核心,还包含“能源供应权”(指国家因拥有能源资源,在世界能源市场中具有资源供应的绝对权力)、“能源需求权”(指能源需求国因巨大的能源消费量而具有的强大市场权力)、“能源技术权”(指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拥有先进技术就有了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走向的影响力)、“能源金融权”(指凭借发达的金融体系以及对全球金融的影响力,对于能源价格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及“能源碳权”(由于掌握了能源产品含碳量的计算方法以及碳政治的话语权)等等。世界不同地区及经济体因为拥有不同的能源权力优势,在全球能源权力结构中各据一方。
能源的“战略买家”身份如何兑换权力?
如何通过国际能源合作,将市场权转化为国际政治含义中影响别国的国家权力,增强对全球资源分配乃至制度安排的话语权,从单纯追求能源实力向既追求能源实力又追求能源权力转变,是中国全球能源战略的目标。
中国全球能源战略使命就是要推动能源合作,促进能源革命。中国既是规模庞大、潜力巨大的能源市场,又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既有“战略买家”优势,也在某些能源方面拥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中国国土辽阔、邻国众多,拥有多条潜在的欧亚战略通道,过境优势明显,完全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能源关系促进国家政治和安全利益的实现。但同时,中国的能源劣势也很显著,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过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实现环境清洁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因此,扩大清洁能源进口、引进先进节能和环保技术、发展油煤替代能源来支持能源革命,是当务之急。
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国际能源新秩序的构建,只有通过能源外交和能源服务向地区和全球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才能得以实现。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性,保障能源价格的平稳和能源运输的安全既符全球所有国家的需求,这样在能源治理中就出现了对于国际公共产品的迫切需求,亟须由一些具有深厚能源实力的国家来提供。通过提供能源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能够履行负责任大国的承诺,可以助益自己从能源大国转向了能源强国。
能源实力转换为能源权力的战略安排
中国全球能源战略布局首先应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与他们发展能源关系,对中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稳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能源经济角度考虑,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有望成为我国极具潜力的能源供应基地。我国与这些国家陆路相连,开展能源合作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安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能源资源禀赋差异,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油气资源领域,还体现在优势产能、新能源技术、能源资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能源设备等方面,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有着十分强大的实力。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的能源企业就开始在欧亚大陆进行能源投资,直到现在,欧亚大陆已经形成了由俄罗斯通往中东欧的油气管线、中国与俄罗斯的油气管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石油管线、中国与中亚天然气管线、中国与缅甸油气管线组成的内部相联的能源输送网络。该网络将全球最主要的能源生产中心与当前能源消费增长最迅猛的亚太需求中心完全整合在一起,在“一带一路”沿线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完整的地区能源市场。(作者: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