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雾霾抑郁症?人脑里的 “情绪机器”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01-12 10:36:25
热度:

雾霾抑郁症?人脑里的 “情绪机器” 在舆论聚焦雾霾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之余,有一个隐秘群体却一直在公众视野之外,他们不关乎咳嗽、气喘、肺癌,关乎紧张、焦虑、抑郁,甚至可能自杀。我们关注

在舆论聚焦雾霾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之余,有一个隐秘群体却一直在公众视野之外,他们不关乎咳嗽、气喘、肺癌,关乎紧张、焦虑、抑郁,甚至可能自杀。

我们关注这一群体,并非传递恐慌。重霾之下,更需勇气去面对它。目前国家与地方均在全力治霾,相信有一天,会有更多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内心。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呼吸科专家刘清泉最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一到雾霾天,就有不少胸闷气喘的患者登门就诊,诉说的症状符合患病特征。然而一做检查,有一些就诊者却并无相关疾病。

他判断这和自身情绪紧张有关,就给患者开了一些疏肝理气的药物,往往很快见效。“因为雾霾天气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没有显著增加,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反而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是怀疑自己得了哮喘。”

空气已成了全民最为关注的焦点。从2016年12月中旬至今,京津冀区域深陷雾霾频发高发的“魔咒”,久蕴不去。形成了罕见的“跨年霾”。每天早上醒来点开手机App,查看空气质量指数,已经成为了不少北方城市居民的标配。

在舆论普遍聚焦雾霾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之余,有一个隐秘群体却一直在公众视野之外,他们不关乎咳嗽、气喘、肺癌,关乎紧张、焦虑、抑郁,甚至可能自杀。

2017年1月6日,经济学家汪丁丁的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雾霾抑郁症将成为北京地区最常见且高发的心理障碍。”

一位年轻妈妈看到这段话后,深表赞同。她刚带着年幼的女儿从外地度假回来,走出机舱那一刻,闻到扑鼻的煤烟味,让她确信自己得了“雾霾抑郁症”。

雾霾抑郁症?汪丁丁教授用的名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病症,但精神科和公共卫生的专家们发现,雾霾给人带来的情绪及心理创伤可能远远超过生理伤害。

◆ ◆ ◆

雾霾里的抑郁病人

湖北省荆州精神卫生中心失眠科主任付锐现在还能记得一年半前的那个早晨。

2015年8月16日早上八点,付锐开始接诊。42岁的患者张云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她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夜眠差、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消极悲观长达1个月时间”。

但怎么都找不到她突发抑郁的诱因。“病人从未服用抗精神病药史,家里两系三代中没有精神活动异常者,家人也说没有突发事件刺激。”付锐想不通。

通常,抑郁的发作都有一段较长时间的潜伏期或重大事件的刺激。不过,在确诊为抑郁症之后,好说歹说,张云都不愿意服药,更不愿住院治疗。在她看来,吃药住院在某种程度上是另一重打击。

令付锐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 他电话回访发现,张云没吃任何药,竟然病好了。她变得精力充沛、睡眠质量高、心情愉悦,之前的症状几乎全部消除。再一问,张云在家人陪同下,去三亚待了一个月。

更让付锐意外的是,张云回到荆州生活半个月之后,症状再次出现。家属陪同张云再次到三亚居住一个月,上述症状再次消除。

“很奇怪,一开始没想到是雾霾天气的原因。”付锐回忆道。

但他想起了张云对雾霾的抱怨。张云患病期间,荆州的空气一直处在重度污染程度,极少见到阳光,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20-260之间。而彼时三亚AQI为15-25之间。

付锐确信这是一起“典型的、因雾霾所致抑郁”的病例,张云本人也认同这种说法。

这并非个案。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专家、患者都有类似的感慨。

“雾霾时,人什么都不想做。”37岁的抑郁症患者小白,原本已有所缓解的病症在2016年冬季忽然加重,因为害怕外面黑压压的环境,她用一天睡十七八个小时的方法来逃避出门。

29岁的小郝,每次雾霾时一戴口罩就会头晕,严重时头部剧烈疼痛、恶心、想呕吐。问诊多次未果后,医生告诉她有心理作用。

医生是这一切悲喜的见证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院长陆林曾接触过一个严重抑郁症自杀未遂的病人,她被家人送来后沉默不语,以泪洗面。在后续治疗中,患者告诉陆林,每到雾霾天,她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引发病情波动。

在北京各大精神科病房,冬季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明显增加。“冬季抑郁症患者增加了10%-20%。”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说,他所在的医院是北京乃至全国疑难及急重精神疾病医疗的热门医院。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