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能源展望:世界能源未来25年的重大变革
IEA能源展望:世界能源未来25年的重大变革以煤炭引领的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持续急行了25年后,全球能源格局正在进入一个深刻的转折时期。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提
以煤炭引领的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持续急行了25年后,全球能源格局正在进入一个深刻的转折时期。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提出在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12月2日在北京发布的IEA(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文版)》认为,巴黎协定本质上是一项能源协定。
作为IEA的旗舰出版物,《世界能源展望》每年都会给全球能源领域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角,今年的展望中,对巴黎协定减排承诺的研究成为泼墨最多的主体。在IEA看来,能源行业至少占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分之二,能源行业的转型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至关重要。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统计预测处处长宋雯认为,2016年的世界能源展望以巴黎气候协定为大背景,构建出一个更加清晰、高效、低碳的能源远景。
早在上个月英文报告发布时,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未来25年内,我们将看到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特别是后两者将代替煤炭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但是,未来全球的能源供应不应该是单一的形式,我们当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将决定未来的变化。”可以预见,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基于当前的技术变革和政策措施,IEA的展望对未来25年能源的重大变化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做出了最新的预测。
不同能源间的兴衰消长
根据《展望》,煤炭行业未来的处境将“雪上加霜”,目前看不到全球煤炭需求好转的迹象,对市场平衡的渴求要依赖于供应削减,主要是中国和美国的削减。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在报告中表示,本世纪前十年煤炭曾有一个重要的回升,主要是因为中国需求的增长,但是这一轮的快速增长已经结束,中国的煤炭消费在2013年可能已经达到峰值。
IEA预计,2040年中国煤炭需求仅为2500百万吨标准煤,而欧盟和美国的煤炭需求(共占当今全球煤炭使用量的六分之一左右)将分别下降60%和40%。不过,Tim Gould还表示,对于中国而言,不仅仅是能源政策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政策会产生很多社会影响,比如失业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全球煤炭市场。
《展望》指出,石油市场将进入一个更大的波动期,如果2015-2016年上游支出的削减再延长一年,石油市场的短期风险可能来自新项目的短缺。Tim Gould认为,尽管石油需求增长减缓,但峰值还未出现。报告指出,虽然全球汽车数量翻番,但随着能效提高、生物燃料和电动车的发展,乘用车的石油需求在不断降低,而石油化工、航空、货运、船舶等行业对石油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
在未来25年,一个真正的全球天然气市场正在出现,到2040年,天然气需求会保持每年1.5%的增速。Tim Gould表示,与其他化石能源相比,天然气发展是比较健康的,全球在运输天然气方面将出现一个重要变革。他介绍道,当前,天然气市场转型不断加深,LNG在全球远距离天然气贸易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3%。考虑到当前LNG市场供应已经充足,澳大利亚、美国及其他新LNG出口国的加入将给相关合同条款和价格机制带来挑战。
未来25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冲破藩篱。Tim Gould表示,就目前而言,光伏和风电的发展还是依靠政府的政策。“相比于去年而言,我们对光伏前景预测更加乐观了,风电也是如此。”IEA预测,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37%,在2℃情景中该比例更是达到将近60%,其中,供热和交通领域的新增潜力最大。在政策的推动和电力市场设计改变的影响下,可再生能源将开启发展的新篇章。
对比过去25年和未来25年的差异,Tim Gould表示,从1990年到2015年,能源需求增加了60%,煤炭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而未来25年,天然气可能将成为最大的赢家。他认为,从过去25年和未来25年的对比,可以看到,中国从1990年到2014年能源需求增长主要来源于高耗能行业,比如水泥、钢铁;而未来25年,虽然部分高耗能行业如化工产业还是会有一些增长,但钢铁等行业会大幅下降,高耗能行业不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此带来的煤炭消费减少将为电力和天然气的增长提供空间。
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之难题
《展望》指出,由可再生能源引领的电力结构转型把全球能演领域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电力市场设计和电力安全,而传统能源安全的担忧并没有消失。在未来25年,世界能源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但仍将有几亿人缺乏现代能源。在《展望》的主要情形下,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30%,这意味着所有现代燃料总量的消费将继续增长,但是全球总量的增长之下,存在大量不同趋势以及能源的转型。
对于减排,IEA认为,《巴黎协定》只是一个框架,它对能源的影响取决于目标如何落实到政府的具体行动。总体上,签署国家有望实现甚至超越《巴黎协定》承诺中设定的目标,这足以减缓预计的全球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但是距离实现2℃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尽管困难重重,报告仍认为《巴黎协定》将会转变未来几十年的全球能源体系发展格局,为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机遇。
新鲜视角:能源与水的相互依存
宋雯处长认为,《展望》中最受启发的是,随着非化石能源技术的提高,我们要更加处理好能源与水的关系。根据《展望》,能源与水之间的相互依赖在未来都将增强,因为能源行业对水的需求和水对能源的需求都将会上升。Tim Gould认为,能源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渴”,水资源一定要成为能源项目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水对于能源生产的所有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能源部门负责全球取水量的10%,主要用于发电厂运营以及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的生产。生物燃料需求的上升推动了水资源的利用,核电的更大部署增加了提取和消费水平。
同时,水务行业也越来越多的需要能源。2014年,全球用电量4%用于提取,分配和处理废水,并且使用5000万吨柴油用于海水淡化厂。到2040年,水务部门使用的能源量预计还将增加一倍以上。在中东和北非,海水淡化能力急剧上升,对废水处理(和更高水平的处理)的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到2040年,中东16%的用电与供水有关。管理好能源和水的联系对成功实现发展的范围和气候目标十分重要。
谁推动了IEA预测之变?
根据IEA于2013年作出的预测,可再生能源将会大力发展,但即便如此,化石能源还是会占到75%。在今年的《展望》中,IEA对可再生能源的预测更加乐观了,是什么原因推动了IEA对未来预测的改变?有没有一些政策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IEA的预测。
Tim Gould认为主要在于两个关键变化:首先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提升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导致了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大幅增加;其次,《巴黎协定》的签署是另外一个原因,尽管每个国家的“减排雄心”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提升能效,能效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对此,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表达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巴黎协定》刚刚签署一年,并不能说它带来了多大的改变。他认为,整个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Tim Gould则表示,虽然《巴黎协定》刚刚实施,但是通往《巴黎协定》这条道路已经包含了很多公众的讨论和政策制定者的努力,在这个方面,《巴黎协定》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