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成都高新区构筑全球人才“磁力场”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11-10 14:05:17
热度:

成都高新区构筑全球人才“磁力场”从原成都科技大学(现为四川大学)毕业,在英国阿斯顿大学大分子科学专业读博士,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后,在世界排名前十的药企英国阿

  从原成都科技大学(现为四川大学)毕业,在英国阿斯顿大学大分子科学专业读博士,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后,在世界排名前十的药企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担任了11年高管,2012年,李进辞去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的职务和工作,以“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平台”作为创业项目,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了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个进行先导药物开发的公司,希望在中国创立世界级先导化合物筛选平台,解决制约中国创新药物发展的瓶颈技术之一,带动中国创新药物发展。

  在成都高新区,未来像李进这样的海归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案例,还会有更多。自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瞄准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释放人才潜能、引领产业变革,汇聚全球高层次人才将成为成都高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决定未来。在成都高新区“七大行动计划”之一的“人才大汇聚行动”中,围绕打造国际“创客天堂”,将人才作为未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核心,10月18日,《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正式发布。

  《政策》确定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人才资金,面向全球招揽人才,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入选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创业资助,对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及成都高新区聚集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谋篇布局,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5年50亿人才资金 全球范围招才引智

  “对标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南京高新区等1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深圳市的相关政策,成都高新区研究制定了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立军认为,从2.5平方公里建区到成为中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始终是聚集英才的宝地。

  在新的发展阶段,成都高新区将紧扣成都建设国际中心城市战略中“形成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主题,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理念,将以《“菁蓉·高新人才计划”政策》为抓手,突出产业发展取向,持续优化完善供给侧改革,加快聚集国际高、精、尖、缺人才,着力打造“国际创客天堂”,招引全球顶尖人才向中国“西南飞”。

  新发布的《“菁蓉·高新人才计划”政策》,由大力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鼓励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创新、鼓励产学研协同发展、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投融资支持、帮助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开拓市场、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表彰激励、鼓励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持续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等10条新政策构成,在创新启动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投融资保障、市场开拓、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保障,全面支持全球高层次人才来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

  作为成都高新区人才扶持政策的获益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从奥地利回国创业并致力于地震预警研究。在一系列人才政策支持下,如今他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成都高新区对科技企业,特别是对初创型、成长型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非常到位,对企业有着很大帮助,来了就不想离开。”

  而在新政中,上述人才政策的扶持力度还将加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最具比较优势的政策体系,是新政的显著特点”,甘立军表示,在过去每年5亿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菁蓉·高新人才计划”政策》将人才专项资金提高到每年10亿;未来5年,成都高新区将共拿出50亿元资金,全面提升各项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全球范围内招揽顶尖人才,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当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围绕孕育“国家栋梁”、铸就“国之重器”,只有多元化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区域创新创业的需求。为此,“菁蓉·高新人才计划”中设立“创智项目”“创客项目”“金融人才项目”“商务服务项目”“技能大师项目”“人文名家项目”六大人才项目,涵盖成都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和社会民生事业。其中,在传统“创客项目”“金融人才项目”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双创、工匠精神等号召,新增了“创智项目”“技能大师项目”“人文名家项目”“商务服务项目”。

  其中,对于入选“创智项目”“创客项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创业资助,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最高可给予1亿元的支持;对于从事科技研发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研发经费支持;对入选“金融人才项目”的高层次人才,3年内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取得CFA的金融人才,给予3万元奖励;对于商务人才、技能大师、名医、名师、文化名人,5年内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人才始终是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核心。”成都市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徐传峰认为,六大人才行动将让更多的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端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圆梦,也将促进成都高新区成为科技向产业延伸、人才与市场对接的海洋。

  “国际化+市场化” 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3位诺贝尔奖得主将‘入驻’成都高新区!”2016年上半年,这条人才引进的重磅新闻,刷爆了成都高新区的“朋友圈”。

  作为被中组部和中科协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今年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等3人,先后到访成都高新区开展前沿技术交流及科技项目合作,并分别成立了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中美前沿生物医药夏普莱斯产业研究院、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吸引诺贝尔奖得主入驻成都高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这里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不仅能够帮助优质的创业团队快速融入国际创新链、产业链,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推动各类前沿研究成果产业化,为社会发展贡献价值。邵斯达克教授说,“在与成都高新区的接触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他们对生物产业的理解是非常有深度、有远见的,对该产业的认识很清晰、保障措施很充分、决心和力度都很大,因此,我很看好我们未来的合作。”

  进入新时期,全球化进入“人才流动”的新阶段,国际人才竞争更加紧迫。美国的移民制度上写满“只欢迎人才”,一年发放近20万张人才绿卡;硅谷创业公司的老总有一半为外国人才;新加坡设立“国家猎头”全球搜揽人才……成都高新区也正放眼全球提升人才竞争力。

  为提升全球高端人才聚集能力。今年6月,中国科协批准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区建设国内第4家海外人才离岸基地,依托基地建设,成都高新区提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柔性引进海外离岸人才进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在人才新政中,对于企业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站,将给予10万元的建站费用补贴和每年最高50万元的建站补贴;对于高校建设海外创新资源汇聚站点,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运营补贴。同时,突破现有人才政策申报标准,离岸人才进区创新创业可不受在成都高新区工作时间长短限制,享受政策扶持。

  为加速高端人才成果转化,踢好创新创业“头三脚”。人才新政明确,建立由政府全额出资的创业天使基金,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高层次人才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融资支持。由政府出资2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成立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金,单个项目多轮投资累计可达2000万元。新政还打出“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专利奖励”的“组合拳”,对区内高层次人才与国内外高校院所成功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按照交易额的2%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的资助。

  为鼓励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创新,让引进人才留下来、用起来,新政中对于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2年以上,且通过成都高新区申报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千人计划”“成都人才计划”等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于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5年以上,且为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同时,建立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在落户、入学、医疗、住房、居留和出入境证件申请、创业扶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于入选“菁蓉·高新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免租3年的人才公寓;对于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中小学、幼儿园,由教育部门在成都高新区公办学校(幼儿园)给予支持。

  人力资源服务不仅要政府下好“先手棋”,更需要盘活市场人力资源服务力量下好“整盘棋”。2015年,成都高新区经国家人社部批准,在园区内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此次新政也明确,要大力聚集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营造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环境——对于引进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装修补贴;对于协助成都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专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引才奖励;对于高层次人才企业依托人力资源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培训补贴。

  此外,在过去人才答辩评审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人才认定机制,对于具有海外硕士或国内博士以上学历、近3年内获得行业重点资质认定、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表彰或国外同等表彰的人才,采取直接认定的方式,5年内可给予高达12万元的奖励。该政策不仅使人才政策申报流程更简化,还突破了此前人才政策对用人单位的相关限制,将能够切实帮助辖区企业招引急需紧缺人才。

  为了提升园区企业拓展全球和全国市场的能力,该政策以展会补贴、采购补贴、政府采购等形式支持创业企业开拓市场。对于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博览会、展销会等,按参展费的7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对于辖区无关联企业采购区内高层次人才的产品(服务),每年可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贴;高层次人才研发产品纳入政府相关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首购。

  今年9月23日,成都高新人才发展促进会在成都高新区正式成立。促进会除了聚集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人才计划、成都人才专家200余名外,还吸纳了600余位高新人才计划入选者。“这就是一座桥梁。”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海创药业总裁陈元伟说,促进会的主要目的是聚集高端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未来,促进会将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企业和人才交流机构开展合作,帮助引进高精尖人才,通过学术沙龙、创业论坛等活动,搭建产学研政交流平台。同时,为发挥促进会作为党委联系人才的桥梁作用,成都高新区将通过购买促进会服务的方式,推动促进会开展节日走访、行业沙龙等活动,加强同高层次人才的联系。

  “人才到哪里创新创业,就个人而言,只是一次人生选择,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创新发展成败的核心资源竞争。”甘立军说,成都高新区将通过“促进会”平台,进一步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方式,形成家一般的归属感,将这些不同党派、信仰的高层次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增强高层次人才群体的政治认同。

  “强磁场”引全球人才向“西南飞”

  目前,以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依托,成都高新区目前正大力推进国际人才城建设,以国际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承载人才的选、育、用、留、出、习、研、融、裁、服等“十大功能”,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和全程代理式的服务,努力构建国际化的政务和生活环境。

  今年9月,在美国硅谷圣克拉拉万豪酒店城市厅,成都“天府人才行动”首次“海外行”启动,长虹集团、品果科技(Camera360)、天象互动、思特沃克(ThoughtWorks)、虚拟世界等成都高新区5家优秀企业,为海外人才提供海外产品运营、图像识别、图像算法处理、数据挖掘工程师、光学研究员、SLAM算法研究员、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等41个职位。从今年起,天府人才行动“海外行”计划将从北美、欧洲、亚洲招募一大批高层次、国际化的科技人才,助力成都高新区IT产业发展;同时,通过海外招募活动加强各地海外人才工作站的建设,进一步促进成都高新区与世界前沿科技产业、与全球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和对话,助推成都高新区海外招才引智。

  “成都市不沾边、不靠海,只有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吸引高端人才,成都高新区将作为其中的排头兵、领头羊。”徐传峰表示,成都高新区的人才观始终是全球视野。当前,由释放人才潜能,引领产业变革正在高新区充分体现。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各类人才总量达25.6万,其中,国家“千人计划”85人,占全省38%;四川省“千人计划”219人,占全省的37%;“成都人才计划”213人,占全市61%;“菁蓉·高新人才计划”600人,累计给予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已逾10亿元。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已拨付人才专项资金3.1亿元,其中特殊高级人才奖励2亿多元、专项人才奖励2667万元、“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创客项目4550万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奖和成就奖3250万元。这些高层次人才携带先进技术和成果来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先后创办出了蓝光英诺、奥泰医疗、优途科技、先导药物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研发出了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国内首款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国内首个获准欧盟上市的中成药、国内首个“药物种子库”等重大科技成果,为辖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为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撑和引领,成都高新区进入又一个新发展期。”甘立军表示,成都高新区的人才观始终是全球视野。人才是第一资源、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为此,成都高新区把实施“人才大聚集行动”作为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七大行动”之一。下一步,以《“菁蓉·高新人才计划”政策》为抓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同时,紧扣成都建设国际中心城市战略中“形成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主题,成都高新区将持续优化完善供给侧改革,突出产业发展取向,进一步加快聚集国际高、精、尖、缺人才,着力打造国际创客天堂,招引全球顶尖人才中国“西南飞”。(记者 盛 利 实习生 楚 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