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重重 油价近期或在40至60美元之间低位运行
阻力重重 油价近期或在40至60美元之间低位运行作为经济的血液、大宗商品的风向标,原油价格的波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全球经济的每一根神经。美俄以石油为筹码的大国博弈、页岩油革命对石油的
作为经济的血液、大宗商品的风向标,原油价格的波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全球经济的每一根神经。美俄以石油为筹码的大国博弈、页岩油革命对石油的冲击、中东地缘政治的波澜诡谲,都导致原油价格的走向,早已脱离商品自身的供需关系,难以把控,扑朔迷离。
石油之所以具有如此浓郁的政治色彩,是因为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进入21世纪,新能源不断涌现,但近阶段内石油在很多领域仍然不可替代。
主要产油国一再增产,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导致2014年年中开始,WTI原油就以直线跳水的形态从107.68美元/桶,跌至2015年年中的60美元/桶,随后备受期待的OPEC年中例行会议毫无建树,WTI原油再度大幅下挫至26.05美元/桶。当然供应过剩只是内因。
这轮原油大跌势头如此凶猛,始作俑者正是占据全球原油消费22%的美国。从东欧小范围的乱局爆发伊始,美国政府带有明显政治性的对于原油价格的打压意图就异常明显,而一直与美联储默契配合的高盛,其时更是一路高唱“20美元论”。高盛认为:在供应量过剩的情况下,市场需要通过“运营压力”进行调整的可能性在增加。油价有在未来几个月集中下行的风险,接近每桶20美元。
然而高盛的预言是带有政治目的且不切实际的。所有的产油国当中,能够实现在20美元/桶的成本下方采油的只有沙特和科威特,其他国家,包括全球石油储量排名第一的委内瑞拉以及排名第三的加拿大采油成本都在50美元/桶上方。原油本身也是一种大宗商品,供需始终是影响其价格的根本因素,所以从成本角度来说,原油价格不可能长期处于各主要产油国平均成本线下方。20美元/桶的价位就算能够触及,也只会是市场情绪大幅波动引发的昙花一现。
原油的这一轮大跌的另一个推手就是替代能源,页岩油在美国的大范围推广同样功不可没。页岩油的规模开采为美国的能源供应和能源替代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其他国家油气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从储量的角度来说,全世界页岩油资源总量约为4750亿吨,比传统石油资源储量多50%以上。
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以58亿桶的页岩油储量排在全球第二位;而占据全球石油消费份额10%的中国,页岩油的储量则排在全球第三位。称为“页岩油革命”,是因为一旦页岩油产量大规模增加,技术全球范围推广,能源消费大国美国、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大幅降低,进而会影响到世界能源格局、地缘政治乃至全球经济秩序。
因此,页岩油在这场能源战中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高盛曾预测,页岩油革命不仅可能改变全球能源格局,还有可能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其时,美国页岩油平均开采成本在65美元/桶,而近期,纵观美国上市的4家页岩油生产企业的2015年财报,页岩油开采成本已经降至36.4—47.7美元/桶。
作为世界第一大原油需求国与进口国,美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自2005年的60%开始下降,至2011年的45%,这种改变基本上都要归功于页岩油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日趋完善。所以,以原油出口为主要国民收入的中东地区的各大主要产油国,市场地位甚至生存空间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由此造就了沙特的市场应对策略:借助美国针对俄罗斯打压油价的东风,顺势而为,通过持续的低油价挤垮美国页岩油企业,而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与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美国没有大型的国有石油公司,而是有着一百多家中小型的私营油气企业,规模小,虽然经营模式更灵活,但抗风险能力则相对较差,从2015年到2016年间,美国已经破产的油企达到了60多家。虽然页岩油开采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相较2012年,平均采油成本更是降低了18美元/桶,但在超低油价市场环境下,破产倒闭不可避免,幸存的绝大多数页岩油企业都不得不采取封井停采的方式消极应对。而这正是沙特所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