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为传统制造业装上“智慧引擎”
苏州高新区为传统制造业装上“智慧引擎”偌大的车间,耳畔是哗哗的流水线机器声,眼前是各种机械臂闪转腾挪,记者四处张望却没看到一个生产工人。从基础的金属材料到一部完整的手机,片刻之间就
偌大的车间,耳畔是哗哗的流水线机器声,眼前是各种机械臂闪转腾挪,记者四处张望却没看到一个生产工人。从基础的金属材料到一部完整的手机,片刻之间就已制造完毕,甚至连质量检测也无需人工操作。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富强科技企业展示中心,一条“科技范儿”十足的流水线让人大开眼界。“这个无人流水线可以生产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以往需要由1000至2000人才能完成。”富强科技总经理吴加富介绍说,华为、联想、苹果IT大腕等都已成为公司的主要用户。
苏州市副市长、虎丘区委书记徐美健认为,苏州高新区工业基础良好,但制造业对外依存度较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支撑力不足,必须大力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智能制造战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不久前,苏州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制定引导和支持细则,又在高新区“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江苏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
在政策规划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引导下,苏州高新区一方面大力引进智能制造企业、培育传统企业进行智能升级,同时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成果嫁接传统制造企业,使得产业转型落在实处,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
“这款机器人可以在3.5秒左右就把180公斤重的物体进行搬移,是目前最快的搬运机器人。”川崎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日贤指着公司进门处的一款搬运机器人介绍说。
该公司是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旗下子公司,川崎工业机器人是世界十大工业机器人品牌,目前在苏州工厂可以生产焊接、搬运、通用三种机型的机器人。更牛的是,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仅有42人,大部分工序都由机器人完成。目前,公司每天可生产17台机器人,年产值达4亿元。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这种颠覆传统的生产模式,为区内其他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随着城市的发展,留给传统工业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人力成本也在逐渐增加,过去那种粗放型制造业对产业的发展显示出过多约束,环境承载力等多种综合因素倒逼我们必须选择走智能制造的路子。”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俞愉如是说。
去年,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下线,纽威数控是重要参与者,机翼的骨架就是用纽威数控机床加工制造。甚至在与进口机床的同台打擂中,纽威数控机床都不落下风。目前,公司的多种型号机床出口到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的‘工作母机’,有良好的产品作为基础,我们开始尝试为客户搭建整套解决方案,将各个机床制造环节的‘信息孤岛’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实现远程控制、远程诊断和维修,打造数字化工厂。”公司总工程师马宏计告诉记者。
把智能制造摆在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战略位置,既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去年,阿里工业云项目落户高新区,该区以此为契机,推动“阿里云”和重点企业对接,在新能源、医疗器械等行业加速推广“工业云”运用,将生产过程的大数据引到“云端”,再邀请全球数据专家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苏州高新区正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升级,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已形成高精度全自动组装和检测系统设备生产线,高档数控机床、电加工特种机床,工业、家居、安防机器人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制造企业40余家,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一批企业利用智能制造成功转型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记者 张 晔)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迎重磅利好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2024-08-16
-
地热能有什么好处?2024-08-16
-
地热能是几次能源2024-08-16
-
形成地热能的条件有哪些?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