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的车企到底有多少?
骗补的车企到底有多少?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5家存在“骗补”的客车企业名单。新华社发“我们没有‘骗补’!”刚
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5家存在“骗补”的客车企业名单。新华社发
“我们没有‘骗补’!”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一些车企负责人不断对外澄清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传闻。宇通客车、安凯客车等上市车企甚至接连发公告与声明,对“骗补”传闻予以辟谣。
而这一系列“骗补”传闻起源于一份有板有眼的名单。
9月8日,财政部曝光5家典型车企“骗补”,并开出了罚单。与此同时,一份名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的名单,在汽车行业和媒体圈流传。有消息人士称,其源自相关部门的内部统计。
在这份流传名单中,几乎国内所有的主流车型以及各类商用车企业都“上榜”。也就是说,按照这份传言中的名单,国内几乎近半车企都存在着“骗补”的行为。
就此,传言泛起,一发不可收拾。
包括媒体以及车企都希望能够对这份名单予以“证实”或者“证伪”。但截至记者发稿时,相关部门仍旧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业界仍旧在上演“猜猜猜”的游戏。
不少车企坐不住了。它们率先对外发出了澄清公告。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对此,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根据骗补表格形成的网络版的分析不准确,尤其是突出主流国企和乘用车企业的问题,对很多企业的正面形象有伤害。
其实,究竟有多少车企“骗补”,这只是对新能源汽车争议的其中一个阶段性热点。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争议,在业界以及舆论一直没有停歇过。
去年所售新能源车1/4或涉“骗补”
9月8日,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作初步通报,财政部曝光了5家存在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客车企业名单。它们分别为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和河南少林客车。
工信部对上述5家企业停止执行中央财政补贴,并对吉姆西取消整车资质,要求其他4家把问题车辆从推广目录中剔除,追回补贴资金。
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爆发以来,相关部委分批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调查。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6年初组织力量对93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其中,查处新能源汽车有牌无车3547辆,涉及骗补金额101021万元;有车无电19158辆,金额187510万元;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终端用户闲置涉及54家车企,未提车6093辆,已提车15269辆。
上述涉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07亿元。
而据中汽协公布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这也就意味着,涉案车辆总数超过去年总销量的1/4。
另外,从财政部曝光案例来看,客车是“骗补”重灾区。因客车售价高,更多为行业客户,因此“骗补”行为更容易暴露。
“骗补”疑云高悬业界上空
自从财政部公布了5家“骗补”车企之后,关于汽车业到底有多少“骗补”企业的疑问,一直悬在业界上空。从9月中旬开始,行业内部旋即流传一份涉及面更广泛的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多达93家。
在这份名单中,涉及的企业有93家,其中有21家显示没有问题,其他企业分别涉及有车无牌、有车缺电、标识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终端用户闲置等问题。
崔东树称,“我感觉这个版本的信息是有问题的。没有体现实际的状态,对乘用车企业伤害较大。我认为,涉及具体企业骗补等问题,最好看国家的正式文件为好,网传的不一定准确。”
在他看来,骗补车型实际问题主要是有牌无车和有车缺电这两类,也就是新能源车的补贴核心是补贴电池,不装电池或少装电池的补贴骗取是大问题。其他的标识不符合和车辆闲置应该不是大问题。尤其是消费者购车后车辆的闲置应该是消费者自身的问题。而国家应该反思补贴标准的问题,抓紧降低补贴标准,让骗补的根源消除。
“从核查结果看,我个人担心网传报告的核查结果不利于新能源车的乘用车化发展,报告被误读会有风险。”他呼吁,相关部委尽快公布完整的名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则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了解该名单出处,“有可能是财政部专员到地方审查时向上汇报的名单,名单里的企业是否能定性为违法、违规还有待核查。”例如: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类领域,采取的是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就是电池和整车单独招标,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有车缺电的问题,现在有关部门也在进一步核查相关申诉企业的反馈资料,如果核查结果为误判,会向上级政府反映。
根据财政部在曝光骗补车企的公告,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向问题企业所在的省市地方政府进行通报,要求当地政府进一步核查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涉嫌违纪违法的,交当地行政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及检察机关处理。对相关企业骗取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由地方参照上述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由此可以判断,财政部可能会将相关企业名单发放到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进一步核查,然后再由地方政府将相关结果上报中央,才能确定最终名单。也就是说,正式的完整名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出炉。
多家车企紧急澄清
但是,在这份名单中的车企们尤其是深陷舆论漩涡的客车企业,已经等不起权威的正式名单。面对来势汹汹的传言,一些企业率先发声。
本周一,安凯客车(000868)晚间公告称,财政部《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做了初步通报。经核实,通报中未涉及公司。而在9月8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当晚,宇通客车(600066)澄清说明,骗补传言与事实严重不符,公司不存在任何“电池标实不符”的情况。
另外一家乘用车企业——力帆股份(601777)也澄清道,公司暂未收到其他相关正式通知。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该公司同日发布的8月产销快报显示,公司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13辆,同比下降95%;销量方面,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2辆,同比下降18%。
崔东树在看了宇通的回应之后表示,“宇通是客车企业的龙头,其确认相关报道涉及宇通的是虚假的,也就是否认了此名单的真实性,这是很好的企业回应。”
同时,他呼吁,相关部委尽快公布完整的名单。“从核查结果看,我个人担心网传报告的核查结果不利于新能源车的乘用车化发展,报告被误读会有风险。”
■专家建言
补贴重点应从客车转向乘用车
一时间,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传言声势盖过了其他方面的争议。在崔东树看来,通过此次名单传言,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应该从中明确补贴的方向——重点补贴乘用车,而不是客车。为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针对这次客车成为“骗补”的重灾区,崔东树建议减少公共领域示范补贴,减少客车补贴。客车领域补贴浪费资金严重,示范效果不明显。不会有消费者坐过电动公交、坐过高铁,回家就买电动轿车。这逻辑说不通。
目前补贴的示范意义并不会有扩散效果,只会搞得市场混乱。尤其是这次的骗补风潮的“有牌无车”行为,实际是不排除有地方政府为了自身政绩而协同甚至是鼓励企业作假上牌,谋取地方政绩,因此应该慎重搞这样的公共领域示范运行,把有限的财力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因此,他建议,加大乘用车私人市场的推广。在他看来,私人市场推广是相对规范的,消费者会综合考虑实际使用价值而购买,这也是汽车强国的目标。“我们的政策过度强调商用车的推广而打压乘用车。”
同时,他建议,减少地方补贴干扰,打破地方保护,调整地方补贴的方向,让地方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国家做好购买补贴,地方补贴不要绑架国家补贴,实现差异化分工。
最后,他建议,坚持发展经济型电动车经济型电动车是未来中国汽车转型升级的关键,应该坚定地发展电动乘用车作为主攻方向,不要被网传的核查的不准确结论所干扰。(记者 朱钦 乐国星)
■财政部公布的5家骗补企业
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2024-08-16
-
地热能有什么好处?2024-08-16
-
地热能是几次能源2024-08-16
-
形成地热能的条件有哪些?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