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塑就协同治理新标杆 京津冀下活生态“一盘棋”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9-19 08:21:34
热度:

塑就协同治理新标杆 京津冀下活生态“一盘棋”从八达岭到司马台,再到金山岭,作为古代北京的军事防御屏障,早已闻名遐迩。如今,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典型样本,京津冀三地正紧密携手、深度合作

从八达岭到司马台,再到金山岭,作为古代北京的军事防御屏障,早已闻名遐迩。如今,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典型样本,京津冀三地正紧密携手、深度合作,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座“绿色长城”正在迅速崛起。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投入不足,水源如何丰沛?近30年来,京津冀水资源量减少113亿立方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缺水,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大制约。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连锁反应。水量小—水污染—水短缺,恶性循环。森林—湖泊—湿地减少,一个个盛水的“盆”变小,水安全亮起红灯。

“水病”似血脉不通,雾霾致呼吸不畅。2013年,京津冀的空气质量一半以上时间不达标,北京重污染天气比例16.2%。卫星云图上的“灰锅盖”、显微镜下的霾颗粒,一次次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给超载的环境减负,让脆弱的生态坚强,三地全力压煤、控车、降尘。

然而,空气会串门,水流能跨界。无论是快见成效,还是解决根本,治污都需三地联手:既要自扫门前雪,又管他人瓦上霜。现实问题倒逼制度设计,打响绿色保卫战,集结号嘹亮催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生态重建带来一次历史性机遇。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一张“生态蓝图”管到底,三项“协作机制”做到位。过去,各摆生态区、产业区,区域间“绿屏”断裂、“绿廊”错位。

迎来“绿色时代”

早在2015年12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称《规划》)发布,《规划》中提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在2020年便可初步摆脱雾霾的困扰,迎来“绿色时代”。

《规划》中明确了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六大重点任务、生态保护五大区域等。其中明确指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这些问题是当前及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力争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大气、水、土壤防治目标;到2020年,区域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等。

《规划》还首次规定了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红线,给出了具体的浓度限值,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将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据监测,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地区42微克/立方米。这也意味着,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水平将达到当前长三角地区的水平,雾霾污染大幅下降。

此外,《规划》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建设区域生态屏障,着力保障区域水安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改善土壤和农村环境,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以及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生态引领转型升级

相比北京,津冀两地特别是河北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处理好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三地的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淘汰和腾退,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河北要补发展水平的短板,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如何去产能是第一位的任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表示。

在2015年压减钢铁产能1360万吨基础上,河北今年将压减炼铁产能1726万吨、炼钢1422万吨、煤炭1309万吨,化解过剩产能力度与去年相比明显加大。同时,张家口、保定、廊坊三市将研究制定钢铁产能的全部退出方案。

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一方面改善了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则为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京津冀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快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1297项,成交额达49.5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不能是污染的再次转移,同时要符合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作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天津市蓟县确定了承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外溢功能重点地区的目标,对入驻项目的挑剔则近乎苛刻,确定只引进八大类项目。

蓟县对于引进项目的限制,符合《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要求:严格执行京津冀三省市发布的产业负面清单,严禁超出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落地建设。用环境承载能力为地方承接项目划框框,换来的是京津冀三省市更多的高端产业投资。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旅游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6%和39.1%。天津市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以及文化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41.4%、1.1倍和33.6%。河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3%,比第一季度加快6.7个百分点。

联防联控寻突破

基于上述背景,2015年,环境保护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三地无论是从合作、政策、投入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从定期会商、联动执法到统一重污染预警标准,一年来,三地在协同治污方面不断摸索,做到了“1+1+1>3”。

在大气治理方面,通过前期的尝试和摸索,2016年3月2日,面对新一轮雾霾的袭来,北京、天津、廊坊、唐山、保定、沧州六市首次统一实施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同步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响应措施。预警标准的统一,为三地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奠定了基础。

水污染防治方面,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环保部门日前刚刚签署了《京津冀凤河西支、龙河环境污染问题联合处置协议》,正式建立京津冀凤河西支、龙河水环境污染联合执法机制。这一协议的签署,对进一步防范跨京津冀凤河西支、龙河环境水污染纠纷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管控,有效预防与处置跨京津冀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确保区域内的水质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治理环境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特别对于治理污染面积大、任务重的河北省来说,资金保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京津冀紧密抱团,北京、天津担任起帮扶责任。“目前,京津已经开展结对帮扶廊坊保定唐山沧州大气治理,并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协议。北京支持廊坊、保定4.6亿元,天津支持唐山和沧州4亿元开展大气治理工作。”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说。

从五年规划来看,京津冀地区已经对大气、水污染治理进度下达了“硬任务”。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清晰的描绘出,未来五年内三地的水将更清、天将更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