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安全隐患亟待重视 普惠性补贴结束
新能源车安全隐患亟待重视 普惠性补贴结束安全隐患倒逼技术创新,骗补乱象警醒行业政策。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行业将如何发展?8月2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在河南
安全隐患倒逼技术创新,骗补乱象警醒行业政策。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行业将如何发展?8月2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来自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交通部等领导及众多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畅论补贴、准入、监管、创新等多项议题,大家建言献策,共议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全隐患亟待重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作为新生事物,基础薄弱、积累少、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安全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1起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其中2015年以来发生17起,2016年上半年发生8起。截至2015年底,事故率达到0.1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
上半年,工信部和能源局分别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安全专项检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介绍:“此次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隐患,有些地方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安全隐患正在逐步显现,整车性能品质还没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院士钟志华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电动汽车的安全非常重要。以上事故统计基于一定的标准,实际数量更多。电动汽车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和产业,前期的积累也比较少,因此,安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安全事故的比例来讲,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并不一定高于传统燃油车。尽管如此,仍然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近一年来,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呈现上升趋势,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分析认为:“一个原因是少部分低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市场导致安全事故,也有自身安全防护性不足、充电和运营监控防护不够等导致的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车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动力电池单体及系统安全、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等诸多方面,需要整车与动力电池以及基础设施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加强系统工程技术的完善与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8月北京、深圳、上海、珠海、南京等地先后发生了14起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客车的燃烧事故,在本次夏季论坛召开的前一天,北京的BRT1号线由于线路故障着火,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谈到,公交企业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公交车电池易出现热失控等问题,故障率明显高于传统车,因此不能在短期内将公交车、出租车完全换为新能源汽车。
优胜劣汰,加强行业监管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会上强调:“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和‘命根子’。”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特殊性、基础设施的联动性和市场应用的实际经验看,加强电动汽车安全、减少各环节存在的隐患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解决安全问题,提升技术门槛,不仅需要企业保持市场理性,加强质量建设,重视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迭代,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体系,以达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对于整车厂的监管,相对来说比较健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监管的条目众多,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不够具体、充分。李东介绍,工信部未来将与财政部、科技部积极配合,在电动汽车准入、生产销售和使用三大环节加强监管。
李东说:“在准入环节,一是要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工信部日前已经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标准,电动客车安全条件即将发布,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也将出台,动力电池的编码、规格尺寸等标准正在编制、修订;二是要提高准入门槛,我们已经组织修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拟大幅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要求,提高性能和安全要求。”
李东接着说:“在生产销售环节,一是要督促企业做好生产一致性的监督,确保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并与公告的样品性能指标达到一致;二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整车动力电池市场的抽样检验制度,对存在严重隐患、故意造假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谈到:“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比较薄弱,监管手段相对落后,还停留在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场检查阶段,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信息化、网联化特点形成鲜明反差。有必要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监管平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车辆的生产、销售、安全运行、充电设施的运营情况,对车辆上牌、运行、补贴申报的环节严格把关。以后再作假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对电动汽车尤其是电动客车来说,事故预警非常重要,与乘用车具有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不同,电动客车车身和电池的制造过程是分离的,各自为战。在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监控系统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据记者了解,不少地方的监控系统更多的是作为数据采集工具,而不是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和报错,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作用,李东谈到:“在使用环节,要加快健全运行的监管体系,加强标准宣贯,推进生产企业、地方和中央政府三级监管网络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
鼓励创新,普惠性补贴结束
自新能源汽车起步以来,补贴政策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宋秋玲在会上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证明,财政的普惠政策对培育新能源汽车初级市场行之有效,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在近几年的政策推动引导下,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她强调,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要继续保持优势,仍需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
不可否认,得益于优越的财政补贴政策,过去几年中,个别新能源汽车企业裹足不前,对补贴严重依赖,甚至通过各种手段骗取补贴,对行业造成严重影响。上月初,持续半年的全国性新能源汽车骗补督查工作结束,宋秋玲在会上介绍了此次督查、核查等一系列行动:“目前督查和核查结果已经上报给国务院,针对骗补行为,相应企业必将受到应有的处罚。”
宋秋玲认为:“长期执行普惠政策容易让企业患上政策依赖症,缺乏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扩张。”她表示:“未来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在近期有所调整,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未来的补贴政策将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避免部分企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和发生骗补行为,去除害群之马,净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政府补贴政策正在进入退坡通道,陈清泰认为:“补贴的退坡,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倒逼式的正能量,补贴导向将让位于市场导向,让位于创新导向。优胜劣汰作用将被强化,在大浪淘沙中,真正能站住脚的将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能不能跟上政策退坡的进程,并在退坡的周期逐渐走上主要依托市场自行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成败的关键之一。”他建议,国内车企应该珍惜并用好退坡周期,主动将补贴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
强政策刺激下的高增长态势不可持续,财政补贴退坡及严查企业骗补是及时的,政府支持政策向促进技术创新方面转型,已成为与会各部委领导及行业专家的高度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