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动力何在
“去产能”动力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三去一降一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产能。“去产能”,是本届政府一直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三去一降一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产能。“去产能”,是本届政府一直高度关注的工作,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化解过剩产能”,即“去产能”的任务。
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去产能”在争议声中不断往前推进。所谓的争议,就是中央明确提出要化解产能,但并不是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大家都有共识。
首先,去产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到哪里算是达到我们的目标?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当你不知道最终要到达哪里的时候,很难清楚自己走了哪些路。我们都说中国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去产能”,但是有多严重,这是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到今天为止,大家到网上查一下,或者是看有关媒体的报道,还有很重要的不同方面的人在讲“中国的过剩产能不是多严重的问题”,包括我们刚才说的两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钢铁和煤炭。中央提出的“去产能”目标,钢铁行业今后5年要去产能1.5亿吨,煤炭行业要淘汰1.5亿吨,并且两个行业要整合重组。
中国的钢铁行业大体是11.3亿吨,产量是8.4亿吨,包括在建的1.5亿。煤炭是57亿吨,包括在建的。钢铁行业大概要去掉1/5的产能,煤炭行业去掉1/10的产能。当我们去掉3千万吨以后,会发现统计出来的数字仍然是那么多,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也就是说,包括钢铁行业在内,准确的产能是多少,现在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数,并不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就就使得去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当中,一些问题很难做到心中完全有数,更不要说有不同的认识。
刚才主持人讲完成的去产能的数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段时间取得的成绩。也反映了,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还在争议中继续往前走。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所希望去产能的行业真的开始变好了,我估计那个时候的争议就少了。也就是说,我个人认为“无产能”真正成功的标准,就是行业的变化。
问题在于,行业变化的影响因素太多,仅仅是去掉产能,还不足够让这些行业变好。所以,“去产能”的过程一定是与改革的过程相伴相生,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去产能”这件事情。
我个人觉得,判断“去产能”能否真正取得效果就是看行业整体的景气程度是不是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利用率也可能提高了,CPI也可能上升了,整个行业进入到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那个时候我们“去产能”的目的就达到了。
还有很多方面的事情,和“去产能”一样重要。我最近在关注“熊彼特”的现象。产能的利用率高与不高都不重要,就像得了血栓一样,我认为只要不能循环流转,就应该“去产能”。
经过这么多年,按照原有的六大标准,包括技术的标准、安全的标准、质量的标准、环保的标准等等。我们的落后产能确实已经不多了,无论在哪个行业,现在真正找到落后的产能,不大容易。在这种情况之下,“去产能”其实是一个更加难的事情,淘汰落后产能是必须做的。如果达到了标准,如何去产能,这件事情确实是需要正确的来处理。
如何评价当前“去产能”的效果,主要看行业的景气程度是不是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如果没有,我觉得这项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不要只看完成了47%,或者是32%,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第二,去产能的最终动力来自于哪里?
这几年,去产能更多是中央文件的要求和上面的布置,包括各个省任务的分解。于是,大家提出了很多的尖锐批评,觉得政府靠行政的手段来“去产能”。
简单来说,第一个判断成立的话,当行业整个景气程度都不好的时候,大家同处在一个行业里面,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中央政府看到统计数字的时候,心里面不舒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了,安置就业的压力大当然不高兴。企业赚不到钱,甚至亏很多,自然也不高兴。
每一方都应该有动力去产能,但是为什么看到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相反的?这就是一个利益机制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希望别人“去产能”,自己不想“去产能”,这是问题的普遍性。这个地方说“我这里没有那么严重,我的企业可以赚”。这里就涉及到谁先去、谁后去、谁去得多、谁去的少的问题。当我们没有办法通过精准的计算“去产能”的具体问题,最好的问题就是不要去做这件事情,而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靠分指标的办法“去产能”,我也不赞成。
政府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贯彻六个方面的标准,严格的监管,绝对不能出现差异性监管、选择性监管,更不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积极“去产能”的地方把最优秀的产能淘汰掉了,不积极“去产能”的地方反而把落后的产能留下,虽然我们是统一市场,但是最终的结果一定会是这样的。如果行政手段要发挥作用的话,现在主要是要策划这些事情。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去产能”一定要处理好改革、调整与调控的关系。“去产能”是一个调整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去”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经济结构如何调整的问题。所以,“去产能”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意味着现在、当前、短期之内会有不利的影响,这在历史上都是有先例的。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三次大的调整,每一次调整整个宏观经济指标都会下来,特别是增长指标会收缩。因为调整就是退,按照邓小平同志讲的话“退,而且要退够”,“去产能”就是退,退多少,谁先退。这也一定是收缩短期增长速度的问题。如果,太强求短期的增长速度,使得我们有可能会因为强调短期的增长,而失去了调整的机会,当然也失去了“去产能”顺利完成的机会。
第二个是调控。“去产能”的同时一定要调控好,不是简单的退,通过货币政策、通过宏观调控,尽可能“去”的平稳、有顺序、有效率。所谓的调控不是再搞大的刺激,刚才贾康先生讲的,我们有那么多的短板,意味着投资的机会。一方面要解决短板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控要解决去产能过剩带来的就业问题。
这要靠改革的办法。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有一句话,叫“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我理解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靠分指标的办法、靠行政的手段。这里面既涉及到短期的问题,也涉及到中长期的问题,包括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包括垄断行业的改革,包括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改革,这样才能既达到短期的目标,又有利于建立中长期的长效机制。(【财新网 文|赵昌文】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本文系作者于8月12日在首届长白山论坛“东北新动能”上的发言速记整理)
上一篇:中盛光电挪威屋顶光伏项目8月投产
-
五月光伏产能公告达到6.4GW2024-08-16
-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全面推进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生物质能源产业规模趋大 弥补现有能源结构不足2024-08-16
-
低端过剩严重 锂离子电池行业面临洗牌2024-08-16
-
尚德产能达2.4GW 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8GW2024-08-16
-
能源互联网行情持续发酵 重视国企改革投资主线2024-08-16
-
中电光伏海外产能持续扩大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2015第七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9月在济南举办2024-08-16
-
农业部1亿美元投资推动美国生物质能发展2024-08-16
-
低端过剩严重 锂离子电池行业面临洗牌2024-08-16
-
Maxwell全新3V超级电容器开创行业新格局2024-08-16
-
七方面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2024-08-16
-
Maxwell畅谈超级电容行业未来5年发展前景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