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将加强海洋技术突破
“十三五”我国将加强海洋技术突破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根据《规划》,我国将加强海洋、极地空间拓展等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战略空间探测、开发和利用能力,为促进人类共同资源有效利用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技术,按照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强化近海、拓展远海、探察深海、引领发展为原则,重点发展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突破深海运载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海上核动力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海洋标准研制,集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航运保障等应用系统。通过创新链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为深入认知海洋、合理开发海洋、科学管理海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自主海洋仪器设备企业和知名品牌,显著提升海洋产业和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规划》,我国将重点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深海探测、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等方面。其中,在深海探测方面,将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形成1000米至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初步形成“透明海洋”技术体系,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在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方面,将发展一系列仪器装备,研发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提高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方面,将突破低成本、高效能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设计、成套和施工各环节的核心技术;研发海水提钾、海水提溴和溴系镁系产品的高值化深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突破环境友好型大生活用海水核心共性技术,积极推进大生活用海水示范园区建设。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极区环境观测、极区变化对全球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极区资源探测与利用,以及我国主导的大型极区国际合作计划等极地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极地环境观测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海冰—海洋—大气的稠合变化机理和极区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重点研究对我国气候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机理;探索和了解极区的油气、矿产、渔业、航道资源并评估资源潜力和商业价值;开发耐低温环境的仪器装备,发展极区自动观测网的组网技术,形成对极区的持续观测能力;通过在极区观测网、海底资源开发、深冰芯钻探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探索设立大型极区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提高我国极地科研水平和技术保障条件。
《规划》还提出,将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面向2030年,力争在深海空间站等项目上率先突破,开展深海探测与作业前沿共性技术及通用与专用型、移动与固定式深海空间站核心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