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连云港暂停核项目给地方政府应对环保事件的三大教训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8-12 19:06:30
热度:

连云港暂停核项目给地方政府应对环保事件的三大教训   8月10日凌晨,连云港市政府宣布,暂停中法合作的核循环项目选址前期工作。在此之前,该项目在当地引发诸多质疑,不少公众借助各种渠

   8月10日凌晨,连云港市政府宣布,暂停中法合作的核循环项目选址前期工作。在此之前,该项目在当地引发诸多质疑,不少公众借助各种渠道表达“抗议”。

  类似事件如此结局并不是第一次。面对来自公众的“重压”,政府往往只得宣布暂停。近年来,核恐慌情绪持续蔓延。除了核项目,px项目以及垃圾处理等,都面临同样难题。

  一旦引发公众抗议,相关项目是不是只能“见光死”?毋须讳言,政府处置过程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在现有治理架构内,即便政府处理无甚差池,就必然能良善解决吗?

  细察之,连云港事件为当前政府治理至少提供了三方面可汲取之教训。

  第一, 低调和隐秘还能瞒天过海吗?

  核项目一般都是高投资项目,对地方政府的回报率也相当可观。以2013年因公众反对而决定“不予立项”的鹤山市核燃料项目为例,计划总投资370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将带来30亿元以上的税收,而这相当于鹤山市2012年地税收入的两倍。

  另一方面,对于公众可能的反对,地方主政者往往低调处理,简化公开过程。“早说早完蛋,迟说迟完蛋,不说可能不完蛋”,甚至成为不少地方项目的应对潜规则。

  “低调”往往贯穿于项目自争取到落地的全过程。在个别情况下,甚至有的地方还会以其他替代名称掩盖核项目。

  但是,在当前的信息传播条件下,“低调”已然难以行得通。此次连云港的核循环项目抗议,就肇始自媒体报道。7月26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赴连云港调研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拟选厂址,后经过自媒体的关注,不断发酵。

  而且,类似事件传播的铺开以及公众抗议,一般在十天之内就能形成小高潮。除了连云港事件,2013年的江门核项目也是如此。2013年7月4日,《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发布,反对声音开始出现,到7月13日政府被迫宣布项目不予申请立项,不足10日。

  可以想象,在十天之内,依凭当前地方政府的处理水平,能够完全抚平公众质疑并令公众欣然接受项目落地吗?如果不能,恐怕也没有哪个地方主政者敢于在一片上街的抗议声中依然坚持项目上马。

  第二,“专业知识”能说服公众吗?

  不隐瞒的另一面就是公开。但是,项目公开是否就能说服公众给予支持?

  公众参与意味着要允许他们表达朴素的情感,甚至“误解”,而非全部建基于专业认知。所以,专业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就显得格外重要。

  但是,把相当专业的核知识向公众阐述清晰,并不是一件易事。先前,核项目往往容易以保密或者科学等为理由,一定程度“拒绝”了公众参与。随着国家力推核能源商业应用,公众核认知的提升就不再是可有可无。

  还不用说全体公众的核认知,单从核项目利益相关群体的知识普及来看,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一篇对湖南省桃花江核电站附近公众核电认知与态度的调研文章显示,当地公众对核电认知程度较低,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还是从人际传播渠道获取核电信息。

  当前,加强利益相关主体核认知的方式,主要还是依靠各种形式的科普。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谁来科普,是否可信?

  与某一核项目有关的知识高度专业化且具有垄断特征,基本是由政府、核能企业以及科研单位三方全权主宰。但是,由于各方都可能有利益掺杂其中,无论哪一方面,科普的说服力似乎都会大打折扣。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