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 剑指骗补漏洞
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 剑指骗补漏洞历时半年之久的全国性新能源汽车“骗补”清查步入尾声。7月6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揭示三种骗补手法,却并未公布骗补企业
历时半年之久的全国性新能源汽车“骗补”清查步入尾声。7月6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揭示三种骗补手法,却并未公布骗补企业名单。就在国家大力查骗补的风口浪尖之际,7月27日,众泰汽车被经销商举报“为了拿到新能源补贴,大量生产众泰新能源云100早产车”。尽管众泰汽车火速回应“系玻璃供应商问题导致生产日期标准混乱”,但“骗补”疑云仍时时挑动市场敏感的神经。
新能源车蹊跷“早产”
近日,江苏宿迁众泰经销商发文称,早在2015年4月,众泰厂家承诺帮助所有购买“云100”的车主免费过户车辆到车主名下。然而车主在上牌过程中发现,这批生产日期为2014年12月的车辆,车身玻璃竟然是2015年3~5月份出厂,因“车辆的配件生产日期与整车生产日期不符合逻辑”,车管所拒绝过户车辆,导致车主无法上牌。车主向经销商要说法,而经销商多次与众泰厂家沟通无果,束手无策之后实名举报众泰汽车。
一顶“骗补”的大帽子盖下来,众泰方面火速进行了回应。7月29日其发布声明称“之所以全车玻璃生产日期与整车生产日期不符,是因为玻璃供应商解释:‘喷码在进行生产日期切换时,设备人员在调试玻璃日期喷码设备时操作失误,造成喷码程序出现紊乱,进而导致玻璃生产日期标注出现混乱’。因此,我司车辆并不存在车辆配件实际生产日期迟于整车出厂日期的情况……”
踩在风口浪尖上,尽管众泰发声明洗清嫌疑,但有新能源汽车行业知情人士指出:一般车辆出厂至少需要经过三次质检,玻璃出厂日期与车辆生产日期不符,如果是一块两块还情有可原,但车身全身玻璃都对不上,说明整个批次均是如此,这就不仅仅是疏忽的问题,或是故意为之。
记者了解到,众泰云100续航里程为150km,厂家指导价15.89万元,补贴后售价仅为6.89万元。该车2015年销量达15467辆,今年上半年销量4113辆。此次玻璃生产日期标注混乱,所涉及的车型数量厂家并未透露具体信息。
新能源车企“骗补”花样多
上个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正式公开,国务院做出批示,要求对恶意骗补和违规谋补的情况作出“严厉处罚”。
数据显示,我国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2015年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与此同时,这三年地方财政拨付补助资金合计200多亿元。
高额的政策性补贴,不仅成为新能源生产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动力。随之而来的违规骗补也浮出水面。根据督查结果显示,套取补贴扶助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二是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三是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而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揭示出一些车企为拿到补贴而生产,但是生产的汽车可能压根没有交给消费者。”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究员李宇恒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一些地方企业骗补现象并不鲜见。
不过,此次骗补核查工作并没有公布涉嫌违规的企业名单。众泰汽车在此严查阶段被经销商状告骗补,无疑是顶风“作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带牌售车让骗补可钻空子
那么,车辆涉嫌“早产”是否算骗取补贴?对此,新能源汽车行业一资深人士向信息时报记者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下降,2015年补贴比2014年少,汽车早产就意味着可以多拿到一部分补贴。而更为恶劣的做法,则是车辆并没有生产出来,却违规上牌取得牌照骗取了补贴。”
据悉,此前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消费者领取补贴的手续,不少经销商均是带牌照销售,而这也为骗补留下了可乘之机。“厂家把车卖给关联公司或经销商获取补贴,之后再慢慢转手以租或卖的形式给消费者,众泰就是在转过户的过程中露出了马脚。”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透露说。
记者注意到,此次被举报“早产”的众泰新能源汽车均是湘A牌照,而长沙正是众泰汽车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因此大量的车辆上了长沙牌照,之后再由各地经销商销售出去为车主办理过户手续。
“部分投机企业在造车的同时私下成立租赁公司,生产出的电动车转手就卖给了自己的租赁公司,从左手倒到右手,补贴也跟着拿到手。”上述消息人士表示,左手卖、右手买已经成为掩人耳目的方式。
事实上,除了众泰新能源,此前知豆、康迪等不少低端新能源汽车在广州市场均是带牌销售,此举是否合规,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经销商也表示“不知情”。
北汽新能源华南区域负责人认为,新能源车拿了补贴,最终有没有上路运营和行驶,这才是最关键的。“政府扶持的关键是为了扩大新能源的规模,但大部分骗补的车“卖出去”后根本没有到消费者手中,这也算是一种变相骗补行为。”
补贴新政降温 直指补贴漏洞
在“骗补”调查进行的同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广州市今年新的补贴政策至今都未出炉,应该也是与查骗补有关。”某新能源车企厂家负责人透露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骗补”,除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提高入门门槛外,在补贴方式上也将有新的模式。据悉,目前上海新能源补贴按量退坡机制已启动,比亚迪旗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和唐在沪累计销量已接近4万辆的退坡边界,成为受启动补贴退坡机制影响的首个品牌。按照今年4月出台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2016~2017年)》规定,单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在上海累计销量达4万辆,上海市地方补贴减半,超过6万辆,地方补贴将被取消。
目前,比亚迪品牌在上海累计销量距离4万辆仅一步之遥。上汽荣威系列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也已超2万辆,按照其目前的销量与增速计算,到明年6月底,上汽也将达到4万辆退坡边界。此外,新政还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补贴从2015年3万元/辆,猛降至1万元/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单纯的“政策市”过渡到政策和市场双牵引的环境中。不可否认的是,从年初的“骗补”核查工作开始,到暂缓使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再到补贴指标大讨论,最后到动力电池目录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挂钩,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或多或少地改变着现有的产业格局。“政策调整是在挤掉泡沫让新能源汽车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北汽新能源上述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