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垃圾填埋场的土壤修复与再生利用分析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8-11 10:03:41
热度:

垃圾填埋场的土壤修复与再生利用分析  本文着力探讨已经封场的或废弃的垃圾填埋场用地如何通过整体规划进行生态修复和地区再生。基于慢发性技术灾害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垃圾填埋场用地的特性,

  本文着力探讨已经封场的或废弃的垃圾填埋场用地如何通过整体规划进行生态修复和地区再生。基于慢发性技术灾害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垃圾填埋场用地的特性,并着重通过近年来欧美国家城市中垃圾填埋场用地修复与再生的3个典型案例,探讨当前及未来行之有效的垃圾填埋场规划修复与再生的策略与技术。

  1、垃圾填埋场用地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

  1.1 对城乡土地资源的侵占

  垃圾填埋场往往占地面积巨大,需要侵占宝贵的城镇建设用地和乡村农田耕地。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则大多沦为城镇边缘地带的荒废地,极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1.2 对城乡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填埋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中有些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污染性,不仅污染与之直接接触的土壤,还会通过渗透作用进一步污染深层土壤以及周边的土地。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被填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微生物的作用,会释放填埋气体,亦称沼气。沼气也是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含大量难闻的气体具有的毒性成分会给周边居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对水环境的影响。垃圾自然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会伴随着水分从垃圾填埋场向外渗透,形成垃圾渗滤液,其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的有毒物质,渗透到地下将直接污染地下水源,随着雨水向周围扩散还会威胁周边的地表径流。

  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对土壤、大气和水环境的危害还会带来次生灾害,有毒的气体和水体不仅会毒害垃圾填埋场内部的植被,还会危害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植被及农作物,造成对垃圾填埋场内外地区整体生物系统的破坏。

  1.3 垃圾填埋场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的特征

  灾害持续时间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0年以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有毒气体,产生垃圾渗滤液,当沼气达到一定浓度时甚至会引发填埋场的火灾与爆炸。

  灾害影响层次多、范围广、作用复杂。从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到水环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这些污染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治理难度高。由于垃圾填埋场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及作用方式,直接导致了其治理修复的难度高,必须通过整体的规划控制和修复,运用生态的技术和理念,才能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消除次生和深层次污染的隐患。

  1.4 我国垃圾填埋场引发慢发性技术灾害的巨大威胁

  我国人口众多、垃圾产量惊人,更因为环境监管不到位、生态技术普及低,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本身的设计与建设存在缺陷,从而加剧了慢发性技术灾害的发生。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应对处理,由垃圾填埋场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还会蔓延和绵延下去,带给全社会巨大的环境、经济与社会灾难。

  2、欧美垃圾填埋场的规划修复与再生案例研究

  2.1 案例1: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奥林匹克公园(Queen ElizabethOlympic Park),伦敦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占地约2.5 km2,该基地在二战中伦敦大轰炸后被用作垃圾填埋场,因为土壤和地下水被严重污染,这片土地对开发商来说基本毫无价值,而政府在整个规划和投资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借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之机,伦敦市政府发布了一项可持续开发计划,对基地及地区遗留问题进行详细规划,并要求将大部分受污染的土地改造后,建造奥运场馆、公共绿地和住宅。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奥林匹克公园规划修复与再生前(上图)后(下图)场景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