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航线离常态化运营有多远?
北极航线离常态化运营有多远?7月16日下午,油刷一新的中远海运集团“北极航行先锋”永盛轮,满载货物,从天津港启航,即将第三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前往英国。据悉
7月16日下午,油刷一新的中远海运集团“北极航行先锋”永盛轮,满载货物,从天津港启航,即将第三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前往英国。据悉,此次将至少有2艘船利用冰区航行窗口期实施单航次单向航行,进一步扩大北极东北航道商业化运营的规模,初步建立常态化运营模式。北极航道价值几何?目前商业化运营有哪些进展?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商业化运营“钱”景光明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分别是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以及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我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也将大幅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去年夏天,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永盛”轮创造了中国商船首次经过北极东北航道从中国往返欧洲的纪录。这一航行,与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相比,缩短1/3达7000海里的航程,航行时间减少20天,节约燃油近500吨。
北极航道开启,对于正在向海运强国迈进的中国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执行主任郭培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到2020年,如果北极航线完全打开,用北极航线替代传统航线,每年可节省533亿至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
对于中国和欧洲贸易而言,航行北极有利于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北方航道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走出去、扩大欧洲市场份额,以及欧洲货物出口远东,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航保服务日趋全面专业
鉴于北极的巨大战略价值,各国无不纷纷“北望”,显示在北极的“存在感”。我国交通运输部门也陆续出版了北极航行指南及地图集,为我国外贸主要海运航线和极地科考船舶提供了更为全面、专业、权威的航海保障服务。
2014年9月18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牵头,联合集美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编撰的《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正式出版发行。作为全球首部中文版的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指南,《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出版后为计划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包括海图、航线、海冰、气象、航行方法、引航破冰服务、应急、沿岸国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全方位航海保障服务。
今年4月19日,《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的姊妹篇——《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也正式出版发行,该指南将为计划航行北极西北航线的中国籍船舶提供海图、航线、海冰、气象等全方位航海保障信息服务,两个指南共同为计划航行北极航道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航海保障信息服务。
去年10月29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编制完成的国内首部全面反映北极地区相关航行知识的大型综合性图集——《北极航海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也正式出版发行。
随着近年来船舶设计技术、破冰技术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北极航线似乎已离我们不远。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同样希望该航线有朝一日成为现实,因为商业化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这些国家的贸易降低成本,同时为其国内船公司和上下游产业获取利益。俄罗斯等国已在北极开始区域性或季节性的商业化航运活动。相关专家表示,北极航线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可期,航海保障服务也日趋全面、专业,航线的开通将指日可待。
四大难题亟待解决
中国全球贸易、航运大国,在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航道、能源、公海及科考等方面拥有重要利益,特别是未来大规模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对于严重依赖海外贸易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逐步加大参与北极事务是必然趋势。
不过,对于北极航线的开通也不能盲目乐观。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曾表示,“虽然海冰融化使北极航道通航条件大为改善,但现阶段实现北极航道商业化运营仍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据其介绍,目前船舶在北极航行仍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冰情难以准确预测。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已是公认的趋势,但具体海冰范围和变化情况尚难准确预测。不确定的冰情是安全航行的最大威胁。
二是环保航行要求极高。北极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因此,北极沿岸国家均对船舶安全环保航行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北极航道的安全环保航行依赖可靠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包括气象和水文数据、破冰船护航、通讯以及事故救援等,但目前这些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船舶安全环保航行的需要。
四是运输效率较低。由于北极航行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船期难以保证,不利于对船期要求严格的集装箱船通行。同时,受国际贸易结构制约,货船在返程时配货困难,只能空船返回。这些因素对运输效率和运营收益影响较大。
相关专家表示,处理好上述四个问题后,北极“黄金航道”的黄金效益将会凸显,将直接改变世界海运格局,同时对国际贸易、世界经济、资本流动以及能源开发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