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十年创新路
节能减排十年创新路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政府五年计划中的环保指标首次实现是从“十一五”才开始。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政府在2006年作出决定:&ld
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政府五年计划中的环保指标首次实现是从“十一五”才开始。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政府在2006年作出决定:“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要达到峰值、出现拐点,即2010年两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在2005年的水平上各自减少10%。
减排的决心令人鼓舞,但能否实现,在当时引起激烈争论。毕竟,西方发达国家环境治理历程表明,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均GDP进入1万美元左右的区间后,拐点才会出现;而2006年的中国,人均GDP仅2000美元左右。
从战略高度看,节能减排已不仅仅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问题,还上升为发展定位问题,被赋予多重历史使命,既包括了应对能源资源挑战、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等内容,也体现了中央保护环境的决心和中国要做负责任大国的意愿。
通过强化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动员全民参与等措施,“十一五”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乘势而上,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项新指标——氮氧化物和氨氮。
历经十年努力,中国四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先后达到峰值,在较低人均GDP水平上实现了污染排放拐点的提前到来,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的环境表现。
十年减排的绩效增加了中国环保人的自信;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总量减排成绩单不相称的是公众环境福利的获得感并未同步增加。于是,从总量减排向质量改善转变,成为当下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抓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牛鼻子,尽快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短板,既是环保升级版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环境治理新工具。它充分体现了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呈现了跨界合作的协调和开放理念,饱含了让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中受益的坚定决心和服务精神,可谓环境治理的一座新里程碑。
(作者为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