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时代 光伏逆变器企业发展“三部曲”
寡头时代 光伏逆变器企业发展“三部曲”纵览光伏逆变器市场,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有主打大机稳固地位的,有专注组串杀入市场的,有大小兼顾抢占份额的,也有由大转小断腕求生的&hellip
纵览光伏逆变器市场,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有主打大机稳固地位的,有专注组串杀入市场的,有大小兼顾抢占份额的,也有由大转小断腕求生的……企业通过选择不同发展路线,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作为光伏电站运转的关键设备,光伏逆变器市场的发展深受整个光伏行业的影响。前几年,光伏发电处于跑马圈地阶段,逆变器也处于“黄金时代”,单瓦几元的时期曾让许多行业艳羡,吸引了上百家企业抢滩。近两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经过优胜劣汰,曾经略显臃肿的逆变器市场迎来了瘦身,上百家逆变器企业存活下的只有几十家。专家预测,未来逆变器企业将进一步缩减至十几家,行业向寡头阶段迈进。
在通往寡头时代的路上,逆变器企业顺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上演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三部曲”。
深圳永联科技副总经理 杨惠坤
质量为基
逆变器属于光伏行业中价格下降快速的领域之一,短短几年,逆变器价格已经实现了从“元”到“角”的过渡。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价格在0.20-0.28元之间,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价格约为0.4—0.5元。
低价对于电站业主有说不出的诱惑,成本压力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对于那些不具备独立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能力、研发能力较差的企业,只有靠低价冲击,才能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导致市场上出现了所谓成本定制型的逆变器,按照EPC的成本要求定制,无视基本的质量及可靠性要求,给长期运行带来质量隐患。
进入度电补贴时代,光伏电站收益取决于发电量,这让电站业主更加关注电站的平稳运行。根据市场调研,光伏电站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组件、逆变器等关键部件上。而光伏逆变器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电站罢工,造成极大损失。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王斯成曾对西部光伏电站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逆变器普遍存在高故障率,此外,逆变器的直流电弧问题也是导致电站起火的主要元凶。王斯成认为,40%的着火都是由于直流电弧引起的,因为整个电站的接头有成千上万个,任何一个接头质量有问题或者松了,都有可能造成直流电弧,一有电弧就会引起火灾。
今年2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逆变器产品质量不容乐观,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3个省、直辖市55家企业生产的55批次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结果显示合格率不到80%,涉及的质量问题包括额定输入输出、谐波和波形畸变、功率因数、直流分量、过/欠压保护项目等。
逆变器的质量问题,引起政府层面的重视,工信部发布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要求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6%,不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8%(微型逆变器相关指标不低于94%)。
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旨在促进先进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首个“领跑者”基地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的2015年项目招商文件要求,逆变器应具备零电压穿越功能、最高转换效率不低于99%、中国效率不低于98.2%。
领跑者计划,进一步刺激了逆变器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7月份首批入选了鉴衡认证公布的领跑者名单,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惠坤介绍说,“永联科技以质量为先,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追求完善,首批入选领跑者名单对我们而言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2016年能源局新批准了8个领跑者示范基地,装机规模达5.5GW,对于逆变器企业而言,通过“领跑者”逐步跻身逆变器寡头行列,保障质量是关键。
延伸产业链
随着“6˙30”抢装潮的结束,新上网电价的执行,意味着建设地面光伏电站要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而这些成本压力又会反馈到逆变器、组件等关键产品上。逆变器成本越来越接近盈利临界点,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
诚然,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是理性健康的方式之一。然而技术研究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积累。面对“如影随形”的成本压力,一些逆变器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以合理优化成本。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逆变器企业延伸产业链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介入下游环节成为EPC,通过建设电站项目缓解压力;另一种是企业以逆变器为载体,搭载运维产品,跨界运维领域,通过丰富服务内容,提高产品性价比来抢占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认为,涉及运维层面是一个自然的延伸,逆变器行业整体竞争比较大,所以部分企业选择延伸到运维,甚至延伸到电站工程建设。据悉,在阳光电源、永联科技等业内知名企业的营业收入中,电站工程建设都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布局储能
光伏市场的“天下论”由曾经的“得西北者得天下”过渡为“得分布式者得天下”,市场重心由西向东转移,原因在于西北地区大面积的弃光。
一系列数据足以说明弃光的惨烈: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5年光伏发电相关统计数据,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2016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甘肃弃光率39%,新疆(含兵团)弃光率52%,宁夏弃光率20%。
光伏电站白白晒太阳,让西北地区光伏发展陷入僵局。此时,储能为破解弃光难题提供了思路。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认为,储能有很多种用途,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性,实现跟踪计划发电,实现安全稳定供电的必要手段。化解弃光,破解行业困局,储能技术无疑将大有可为。
目前市场上包括阳光电源、永联科技在内的一些逆变器企业早已看中储能行业的发展潜力,通过研发生产储能逆变器,抢先布局。
业内专家认为,光伏储能是随着光伏逆变市场越做越大,伴生的新兴市场,在离网、微网领域的应用上,储能的作用很明显。光伏逆变市场越大,光伏储能市场也会随着越来越大,不只是单纯光伏逆变的应用,还会延伸到与其它行业的结合,例如电动汽车等领域。
据了解,目前受储能元器件成本高的制约,储能市场还未完全启动,但储能市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20年,中国储能总装机规模将达14.5GW。相关机构预测,随着国家能源局6月初下发今年第一份针对储能行业的实质性支持政策后,后续补贴细则出台预期强烈,国内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超千亿元。
有专家预测,储能市场的发展将依靠两个途径,一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降低成本,二是国家提供储能的相关扶持政策。布局储能,将对提升逆变器企业市场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