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常纪文:解决农村水污染至少需要10年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6-30 10:01:56
热度:

常纪文:解决农村水污染至少需要10年《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1984年颁布以来的第三次大修,修改工作于2015年春节后启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和郑炳辉

《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1984年颁布以来的第三次大修,修改工作于2015年春节后启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和郑炳辉、王金南、王灿发等同行们参与了修订工作。在常纪文看来,目前法律已经相当完备,重要的是加强执法。他判断,“十三五”时期农村水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但要初步解决,估计还要等到2025年,如要进入一个长期向好的拐点,至少需要等到2030年。这和“水十条”设立的目标是一致的。要实现彻底好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环境水平,估计要到2050年左右。

民生周刊:很多农村河湖受到污染,“红河”“黑河”不断出现,目前农村水污染问题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常纪文:总体上看,我国农村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在一些山区、工业不发达地区相对较好,在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的东部地区,农村水污染问题正在得到积极解决。但是,随着工业化向内地不断推进,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区农村水环境呈现恶化趋势。

虽然新《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但很多地方为了解决税收、就业问题,执法出现懈怠等不到位的现象,甚至出现了污染地下水的情况。根据环保部今年公布的数据,当前水体质量的总体情况是“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Ⅰ类、Ⅱ类水体和Ⅴ类、劣Ⅴ类水体占比在下降,更多的是Ⅲ类、Ⅳ类水体,不好也不坏。优良水体的占比降低,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加快。Ⅴ类、劣Ⅴ类水体的占比降低,说明中国治理污染的进程也在加快。

民生周刊: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常纪文:一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都在吃老本,河流淤积严重。一些农民私自截断淤积的河流,养殖水产品,久而久之,河流更加淤积变成沼泽,生态恶化,污水排不出去,河水活不起来,变臭变黑。

二是农药、化肥、废塑料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以前劳动力价格便宜,在田里劳作的人多,农民依赖自身劳力和农家肥精耕细作,水污染少一些。现在劳动力价格昂贵,农民种地更多依赖化肥、农药来除草、增肥,导致水体面临严重污染。

三是小散企业死灰复燃。中西部一些农民返乡后,近几年农村出现大量小作坊,废水直接排放,基本无治理设施,污染了池塘,污染了河流,触目惊心,在中部地区非常普遍。还有就是畜禽养殖场大量增加,为了取水方便,养殖场大都设在河边,对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四是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几年出现一个新现象,一些农村通了自来水,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农民反而没有了改善水环境的压力,对周围水体污染不关心,不注重保护水体。很多农村将生活垃圾堆在河边,基础设施、环保教育、行政处罚措施没跟上,农村垃圾处理成为一个大问题。

民生周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

常纪文:一是国家财政要给予支持,用于“十三五”时期大力修建道路、公厕、垃圾收集池、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修建一个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如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需要两三百万元,大的村庄可能需要的资金还要多一些。

二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力。农村的组织能力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就解决不了。5月份,我到浙江金华金东区调研,当地农村垃圾处理做得非常好,农村环境也根本改善,除了得益于经济条件好以外,还得益于集体经济组织有号召力、凝聚力、行动力,方法得当。如建立了笑脸墙和批评栏,用精神奖惩的方式让农民广泛参与。金东区的做法值得中西部其他农村学习。

三是加强执法,将污染农村环境的小散和落后产业全部清理出去。此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草案专门提到农村和农业水污染防治,设立专节,非常好,但需要加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加强执法。

四是实施活水工程,禁止私自拦截河流,通过水库调水等措施,让水活起来。

上述措施中,有些是治标的,有些是治本的。但最关键还是要发展经济。经济如不发展,就业难以解决,财政增收问题难以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环境问题也就很难解决。而且,不能就水论水,要结合大气、垃圾等问题进行一体化治理。

民生周刊:根本解决农村水污染需要多久?

常纪文:我认为,“十三五”时期,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严格执法,农村水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但要初步解决,还要等到2025年,需要10年左右时间。如要进入一个长期向好的拐点,至少需要等到2030年。这是和“水十条”设立的目标相一致的。

单纯依靠农村的力量解决农村污染问题是不可能的,还得依靠城市和工业的反哺。依靠工业化进程的完成,依靠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依赖城乡协调发展,让城市资本、技术、管理人员进入农村,让城市的环境治理经验融入到农村的环境治理模式之中。现在,在江浙一些地区,城市和农村已经融合,分不开了,下一步中部地区的城乡也将慢慢融合。

民生周刊:对于集聚着大量作坊式企业的农村,环境破坏很严重,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常纪文:很多小作坊,如小酒厂、小皮革厂等属于污染型产业。凡污染环境的产业必须依法淘汰,无法完成升级改造的小企业也必须关闭。地方政府要做的,是要扶植大型特色企业和没有污染的小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农村水污染有个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社会普遍反映,被东部淘汰的产业正在往中西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淘汰的产业也正转移至西部,其中一些产业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尽管新环保法很严厉,但是中西部的一些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发展的压力,仍然在接受转移。东部地区的工业结构越来越绿色、清洁、低碳和循环化,中西部地区不应再走东部的老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