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市场井喷势头初显 土壤修复市场静待蝶变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6-29 16:01:25
热度:

市场井喷势头初显 土壤修复市场静待蝶变伴随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蓝海已经完成开辟工作,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新进入者,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呈“井喷”

伴随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蓝海已经完成开辟工作,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新进入者,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呈“井喷”之势。不过,土壤修复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商业模式尚不理顺,仍需探索。

根据“土十条”的目标,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做的工作不在少数,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的打开顺理成章,这样一个崭新的蓝海,有多少浪花?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目前,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产值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大约为0.5%。相较之下,美国的土壤修复行业在2000年左右进入高速发展,土壤修复行业的产值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30%左右,修复资金GDP占比达0.4%以上。蓝海之“蓝”,由此可见。

近年来,土壤修复的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新进入者,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呈“井喷”之势。2015年,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900家以上,在2014年约500家企业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一番。相比水和大气治理行业,土壤修复的准入门槛较低,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行业资质。目前在国内开展土壤修复工程资质要求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因而行业参与者多,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企业工程经验少,长时间亏损经营。无论从工程数量还是合同金额角度,目前8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几家大公司占领,包括建工修复、高能环境、永清环保等。

业内分析,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中国土壤修复尚处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商业模式尚不理顺,大部分企业工程经验少,新近发布的“土十条”有望从顶层设计推动行业发展。

“一个是资质,二是标准,决定了污染物治理项目管理机制上必须创新,按照建大楼或者水利工程的标准,现在没有那样的资质;标准设置一定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和那些农民的诉求,因为我们治理的目的首先要考虑到群众农民的利益,第二要考虑整体环境的提升,要不然成本太高,可能也办不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周静表示。

除了在政策层面的加码,财政支持紧跟其后。日前,财政部公布了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数为90.89亿元,加上以前年度结转资金6亿元,预算数为96.89亿元,土壤修复专项资金相比2015年大幅增加145.6%。

虽然相比于万亿级的资金缺口,现有投资仍显不足,但随着“土十条”以及未来土壤法的落地,企业用地和耕地的污染防治及修复管理将走向正轨,多渠道融资机制的建立也将为土壤修复提供资金保障。土壤修复行业有望享受政策红利,实现快速、健康的成长,其中拥有技术工程经验、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将首先受益,建议关注高能环境、永清环保、博世科、建工修复(等待IPO)等公司。

资金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立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总体状况而言,土壤污染防治涉及环保、发改、科技、工信、财政、国土、住建、农业等部门,但目前仍未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土壤环境质量负责、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等职责落实不到位。很多重污染企业尚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地土壤环境,没有切实履行公开环境信息的义务。

还子孙后代一个绿水青山,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国际经验来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历十余年甚至几十年,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土壤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打攻坚战的决心,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