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终止补贴倒计时 新技术扛起新期待
新能源汽车终止补贴倒计时 新技术扛起新期待近期,记者从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北京2016年新能源汽车配额共计15万个,至此剩余名额不到3.5万个。据透露,这些配额将在
近期,记者从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北京2016年新能源汽车配额共计15万个,至此剩余名额不到3.5万个。据透露,这些配额将在今年8月全部配置完毕。
记者另从中汽协6月13日发布的销售数据看到,5月新能源汽车3.7万辆的产量中,共销售了3.5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31.3%和128.0%;纯电动汽车2.9万辆的产量中,共销售2.6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为177.0%和161.6%。中国2016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3.2万辆,销售量达12.6万辆,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134.1%。
结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情况和中汽协的指标发布,我们看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极快速度增长。
补贴没了怎么办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1.76万辆飙升至2015年的37.9万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
记者在北京走访了几个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家庭。他们表示,今年年初政府提出,2017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逐步下调,到2020年补贴政策将退出,大城市配额有限,让人感到一丝紧迫性。与此同时,城市充电设施愈加完善,节能环保成为一种时尚,这使得人们购车的欲望不减。
实际上,几年前业内就爆出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调低,但因各种原因,均未严格执行,一些省市甚至还加大补贴力度,购车价格堪比“白菜价”。工信部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是传统燃油汽车的10倍以上。
除了补贴,实际上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因素还在于核心技术。一位电动车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纯电动汽车为例,不但社会充电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在商场、交通枢纽,配备充电桩甚至成为时尚、现代化的“代名词”。
但是突破车辆本身的核心技术,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中,电池、电机、电控三部分,共占整车成本的70%,尤其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严重依赖外资,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致命弱点。
据透露,充电设施的完善,补贴力度的持续,会使企业对电池技术的研发表现出迟钝。本土厂商缺乏创造性思维,加之厂商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使得各厂商并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这就可以预见,当补贴撤出后,即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但高昂的价格会让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低谷。
相关专家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要防止走传统能源汽车的老路,尤其是补贴,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只有加大对企业研发项目、人才方面的投入,才能使产业长足发展。
动力电池不给力
据专家介绍,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是锂元素,青海是中国锂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储量占全国的77.52%,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矿山”。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达130家,未来有望达到150家。6月20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名单,其中,主营业务为三元电池的企业有21家,占比高达68%。
三元锂电池被业界普遍认为是锂电池未来发展方向,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它的寿命更长,能量密度更高。
不过在今年初,工信部曾透露,暂停将三元锂电池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引起业内不小震动。
专家分析,原因在于磷酸铁锂电池在与三元锂电池相同的成组环境中,同样的过充、过放、过热条件下,三元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反应更为激烈,这一点,和在客车领域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其安全性显然无法比拟。
不过有数据显示,虽然两大阵营争议不断,三元锂电池依然获得接纳。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指出,未来5年,将努力把动力电池的单位能量密度提升一倍,制造成本降低一半,使单位电池能量达到300瓦时,成本压缩,这在磷酸铁锂体系中不可能实现。而工信部的补贴政策中也将引入“电池系统质量占比”等指标,引导行业使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与特斯拉、大众、福特等多家厂商并驾齐驱。
倒逼创新体系形成
磷酸铁锂电池在中国有一位巨大的捍卫者,该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业内分析,该电池高容量、高安全性是厂商稳坐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的利剑,在未来电池回收方面,磷、铁、锂自然元素使得该类电池更加经济、环保,这都是新能源汽车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
虽然该厂商掌握了电池的核心技术和主动权,但中国对三元锂电池的政策倾向,让该企业不得不放弃积累的产能和技术来面对主流,这使得电池技术自主研发前景值得讨论。
从电池生产来看,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很高,相关生产商在材料选择、生产制作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国外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与电池厂商抱团。这让中国自主研发无法跟上脚步,国家内部的竞争,也让技术转移成为厂商的风险,成为制约中国汽车核心技术垂直研发的因素。
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要求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从而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工业创新体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当前,我国亟待改变交通能源结构,化解能源环境矛盾。而电动汽车是我国迎接新能源革命的一个支撑点,突破技术就是掌握主动权,相信多方共同努力,最终将破解关键技术研发过程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