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一带一路”带动海洋能源开发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6-28 11:01:00
热度:

“一带一路”带动海洋能源开发“建议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建设,优化港区能源利用结构,利用风电、光伏发电、海洋能等为港区提供清洁能源,打造生态宜居的港口环境。&rdquo

“建议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建设,优化港区能源利用结构,利用风电、光伏发电、海洋能等为港区提供清洁能源,打造生态宜居的港口环境。”在6月18日举办的“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论坛间隙,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优化港区内能源利用结构

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推出了《浙江温州平阳港区规划》(简称《规划》),将平阳港区定位为“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转型升级及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

《规划》显示,通过优化港区内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利用光伏和海上风力发电满足港区和后方城镇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温州平阳港有良好的条件提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空间,打造生态宜居临港城镇。

财政部研究室巡视员汪义达表示,将大力支持“一带一路”战略项目投资管理,既包括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包括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项目投资覆盖地域较大,投资形式多样,项目周期长,投资领域广阔,需要加强投资项目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重视项目投资的整体规划和指导。同时,加强项目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汪义达说。

张占海认为,“港口的能源利用应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围绕综合循环利用来发力。”大型港口都是综合性功能、多样化发展的。从新能源的角度来说,可以为港口提供清洁能源,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发展前程广阔。

“海产品的工业化养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可以将光伏或风力发电与海水养殖结合起来,推进循环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国内已经有了风力发电与海水淡化结合的实践,效果很好。”张占海对港口新能源发展充满信心,并对浙江港口建设提出三个建议:一是打造港口一体化的升级版,进一步壮大集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服务业、提升现代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对接全球互联互通大格局;二是向海洋产业链高端发展,发布国际海产品价格指数,探索开展“指数期货”等金融交易机制,增强国际话语权;三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推广中国发展模式,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以多重方式参与港口运营管理,合作建设临港海洋产业园区,吸引国内涉海企业“走出去”。

海洋能源丰富应加大开发力度

据了解,浩瀚大海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真正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所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海底能源资源,也不同于溶于水中的铀、镁、锂、重水等化学能源资源。它用潮汐、波浪、海流、温度差、盐度差等方式表达着动能、势能、热能、物理化学能等能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及盐度差能等。

“海洋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会枯竭,也不会造成污染。”张占海告诉记者,潮汐能是最早开发用于发电的,其它形式的海洋能目前大多处在实验和小规模利用过程中,而开发占海洋能总量70%以上的温差能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的海上光伏、海上风电技术已进入世界前列,除了少部分的核心技术之外,不论是装机数量还是组件生产等都居领先地位。

针对海上风电、太阳能发展的前景,张占海十分看好,并提出风电、太阳能发电推进循环型经济发展的建议,“海上能源实现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规模化发展,比如与规模化海水淡化结合,不仅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可以缓解沿海缺水城市的用水问题,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并提供相应的引导和优惠政策。”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使用淡化海水应该成为强制性措施。

张占海表示,海洋能源的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目前我国处在研发和小规模使用阶段,如何让能源企业有更多的积极性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从国家能源战略的可持续性来看,应该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加大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还有温差能发电技术,应该得到特别重视,在我国的南海,温差能储量很大。在一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例如斯里兰卡,温差能发展空间巨大,可能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记者了解到,在“一带一路”沿线和企业“走出去”的国家,很多地方都蕴涵着大量的温差能资源,但由于没有开发能力,大量海洋能源未能有效利用。

在温差能开展利用方面,张占海建议:“国家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不仅是发电本身,更在于它的战略意义,可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国际最新技术发展、把握国际话语权等方面,我国应该大力支持和发展这样的战略性科技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