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北京可以向丹麦学习什么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6-28 09:01:39
热度:

北京可以向丹麦学习什么6月中旬,在哥本哈根参加3GF( Global Green Growth Forum)大会, 刚好赶上丹麦能源公司Dong Energy上市,创下2016年欧

  6月中旬,在哥本哈根参加3GF( Global Green Growth Forum)大会, 刚好赶上丹麦能源公司Dong Energy上市,创下2016年欧洲市场最大IPO,市值达到150亿美元。

  Dong听挺起来是一个非常有东方意味的中国名字,但其名字本身就隐藏着丹麦的能源转型故事,Dong的全称是 Denmark Oil and Gas Company,而随着油气资源逐渐减少,海上风电业务快速增长,已使其变身一家绿色能源企业,使命是促进能源系统可再生、可持续方向发展。

  去年丹麦电力消费42%来自于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标志性国家,2011年起丹麦政府发起了3GF( Global Green Growth Forum),中国、韩国、越南、卡塔尔、墨西哥、肯尼亚、埃塞尔比亚等国家是其核心伙伴国。其宗旨是联合各国政府、商界、投资者和国际组织,携手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该论坛每年在哥本哈根举办一次大会。

  今天大会的论坛上,来自企业及投资机构的嘉宾将重点放在融资上,企业家说自己的投资需要回报,NGO组织说可能之前把钱放在了错误的地方,都去做了研究,而实际绿色经济可以通过实体经济的增长,让大家都受益。问题是,如果这是一门好生意,肯定不缺钱投入。 由丹麦来发起这样的大会,很具借鉴意义,因为丹麦的发展就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从1980年代至今,丹麦的经济累计增长78%;与此同时,能源消耗总量增长几乎是0,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降低了13%。在此基础上,丹麦政府还制定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摆脱化石能源,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并且不含核能)的长期规划。

  风电+生物质+太阳能,基本就构成了丹麦的整个能源结构。

  中国人总喜欢说,丹麦的绿色发展经验可以在中国怎么落地?而一路的采访感受,中国实在太大,太复杂,不用说中国,单说若要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如果能切实学习并真的做出一些示范,就已很了不起。

  先说距离哥本哈根市中心不远的垃圾发电厂ARC(amager ressource center),这家垃圾发电厂就在海边,距离市政府以及城区内著名景点也非常近,距离对面最近的街区仅有200米。

  在北京,说到垃圾发电厂,民众唯恐避之不及,担忧其排放和污染问题。当我问到民众是否会担心排放污染问题时,ARC 美丽的CEO Ulla Röttger 女士回答,这里的垃圾发电厂采用的排放技术是全球最好的,非常绿色高效,因此在丹麦民众并不存在这样的担忧。在这个发电厂,2014年有43.6万吨垃圾,其中20%转变成了电力,80%转变为区域供热。同时发电厂回收的垃圾要做33种分类,其中89%回收再利用,9%被焚化,2%掩埋,0.3%做了特殊处理。在丹麦,垃圾分类从小朋友在幼儿园就开始教育,家庭也做垃圾分类。 

  而这座发电厂正在计划在旁边新建新的焚化厂,淘汰旧厂,新厂的屋顶被设计成了滑坡,可供民众轮滑运动,屋顶也有一部分被特意设计成透明的,可供参观者了解内部运行情况。

  ARC 美丽的CEO Ulla Röttger 介绍说丹麦有很悠久的垃圾焚烧的历史,在丹麦有27座垃圾发电厂,垃圾发电厂供应了25%的街区供热和5%以上的发电量。很多发电厂像ARC一样由几个市政府共同所有,也有一些由私人所有。但不管是哪种性质,丹麦都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这些电厂盈利,要求做到收支平衡。虽然大家也都在讨论,但是目前丹麦政府还放未放开政策允许垃圾发电厂去海外建厂。 

  这位CEO还调侃,她来中国时,当地政府人士欢迎她直接把他们的垃圾发电厂山寨到中国。 

  丹麦的能源结构已经基本可以注定是轻污染的,但是他们还决心要做零碳社区。在南丹麦的城市森纳堡,零碳社区的目标是希望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50%。也许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你也会跟我一样,觉得这样很矫情,在丹麦这样一个本身就能源结构就非常清洁化的国家,做这样的项目是锦上添花,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地方而言,这太困难。所以我最关心,这样的项目是否可以真正创造经济的增长,私营企业是否也有意愿参与进来,该项目负责人回答我,在丹麦这绝不是政府就可以做的事,也是企业与公众都会受益,大家才会参与进来。

  而借由中欧城镇化合作项目,丹麦森纳堡已经与12个中国城市签订了合作伙伴关系,当然这意味着丹麦的企业、技术进驻这些区域,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如果这样的项目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绿色发展,确实值得在更多地区开展。

  回到最初的想法,为什么希望丹麦的经验可以从北京做起?丹麦国土面积不大,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60多万(2014年),首都哥本哈根人口才60多万,据说在哥本哈根每个人都有一辆自行车,上下班时间,可以看到城市里有很多人骑车。

  中国之大,经济发展阶段及区域差别让丹麦的经验在中国做起来真的很难。对比下规模,丹麦的一些做法,若是可以在北京的一些地区施行,如果可以真正推行起来,也许会让首都北京多些颜面。

  在丹麦采访期间,每当提到北京,来过北京的丹麦人都对其空气污染、交通状况十分担忧。我们的低碳绿色发展总要有个入口,如果说是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地方开始,这个入口又是哪里呢?

  例如对于垃圾发电、垃圾发电,普通的北京民众了解多少? 对比丹麦,我们还有很多事可做。例如低碳社区,北京是否有一些真正的低碳社区在践行这些理念。

  我们是否可以从幼儿园教育小孩要做垃圾分类,我们的家庭又是否做到这一点,即使做到了这一点,是否有切实的保障让民众安心我们的垃圾都做了分类并作了循环应用,以促进大家继续这样做。

  6月17日,是中国的低碳日,我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几个相关会议的信息,但是真正希望绿色发展,能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落地生根,要从很小的地方做起。不要总是说中国如何借鉴丹麦经验,就是在北京,若某一个区域可以拿出来真正倡导和践行这样的理念,就会让人感受到一点点改变带来的好处。比如说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即使不顾及雾霾天,道路上占用自行车道的乱停车问题是否可以解决一下,让自行车有路可走呢?(【无所不能 文|钟晶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