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天然气将成“转型桥梁”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6-06-27 16:01:50
热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天然气将成“转型桥梁”石油行业风光不再
《能源评论》: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行情,让业界开始反思。有一种说法,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石油的重要性正在逐渐降低,您如

石油行业风光不再

能源评论》: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行情,让业界开始反思。有一种说法,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石油的重要性正在逐渐降低,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童晓光:你说的很对。对于石油行业而言,看清这个趋势非常重要。石油必然要由别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逐渐替代。当然,实现起来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马上用非化石能源来替代。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6)版》预测,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4年的86%,降到近80%,要经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能源评论》:石油枯竭论曾经广受关注,持续两年的国际低油价行情又似乎表明,石油正在变得过剩,您认为原因何在?

童晓光:所谓的石油峰值和枯竭,是伴随着人类对油气的勘探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不断发展的,与技术进步有很大关系。随着技术发展,过去不能生产的油气和找不到的油气,现在能找到生产出来了;过去根本不能生产的区块现在也能生产了,比如深海深层、页岩油气;另外就是采收率不断提升,从过去的百分之三十提高到百分之四五十……这些技术的提高,使得供给越来越多,再加上油气内部也出现结构性调整,比如早期生产是油多气少,现在天然气越来越多,所以石油枯竭论就变得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告别“大会战”思维

《能源评论》:有数字显示,我国用占全球30%的钻机,产出了全球5%的油气,您认为这一效率背后折射了什么?

童晓光:中国油气企业的优势在于集中优势力量,准确找到油气聚集点,也就是集中力量搞开发。而在公司管理机制上,西方公司确实比我们先进得多,其特色就在于专业化分工,他的公司范围内只是负责行政管理和技术研究,相关勘探开发都是外包给专业公司,他要勘探、打井,就去和物探、油服钻井公司司签合同,只是提要求,进行商业合作。

《能源评论》:您的意思是,对于能源资源开采利用,还要考虑其经济性?

童晓光:能源利用,除了环境影响外,还要关注成本怎么样。发展任何能源都要考虑成本,要符合经济性原则。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石油公司出现亏本,但是美国有的石油公司不亏本,除了地质赋存条件不一样,一个原因就在于过去我们不太讲究经济效益,不是从经济效益出发,下很大力气找油,架设那么多钻机,投入那么多工人,这都是不合理的方法。

《能源评论》: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走出去”的战略,结合当下的国际石油市场形势,您认为通过市场手段去国外去拿区块资源和油品,需要坚持什么原则?

童晓光:我国从1993年开始进口石油,从最初期的每年2000万吨,到现在每年进口石油三亿多吨,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这表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和资源的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和资源也一样要坚持经济性。实际上,我们自2009年以后的海外项目,大多数都是亏本的,真正能够盈利的是伊拉克区块的服务项目,因其不涉及油价波动,只是根据开采量计价。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太急于求成,缺乏战略眼光,能够判断油价起伏的大趋势。毕竟这么大幅度这么长时间的起伏,过去是没有出现过的。

《能源评论》:您曾提出,大会战模式成本过于高昂,未来应如何转变?

童晓光:石油工业的发展确实需要反思,尤其是过去的发展方式值得研究。比如沿袭过去大会战时期思维,不管效益,只要把产量搞上去。这种做法在发展初期起到了特殊作用,但在新时期应该加强成本效益意识。以辽河油田为例,其原油以稠油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开采难度很大、成本很高,需要添加各种化学原料,才能形成产量。在低油价情况下,没有必要非得要维持高产。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利用机制,最重要的就是提升人员积极性和效率。过去那种习惯快速膨胀的做法,容易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容易出现冗员问题,二是关键岗位人才缺乏,人才结构难以做到精干,难以发挥人才积极性。未来,石油公司发展转型应该走专业化路径,向更高效、更干练的方向调整。

天然气前景可期

《能源评论》:从历史上看,煤炭、石油都曾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您认为,下一轮的支柱能源在哪里?

童晓光:目前比较起来,最可能的还是天然气。天然气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是实现从以煤和石油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向新型清洁能源过渡的中间桥梁,燃烧后几乎不会产生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同等热值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少40%~50%。天然气发电还可以同光电、风电等问歇性能源互补,在提高电力生产总体清洁度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许多发达国家把发展天然气作为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能源评论》:美国发展页岩气推动其能源独立梦想成真,我国应如何看待其前景?

童晓光:到现在为止,页岩气开采还是只有北美地区取得突破。我国“十二五”对页岩气的规划目标,开始指标提的很高,后来很快就降下来。原因就在于缺乏最基本的技术。

就我国地质条件而言,目前发现的页岩气区块赋存较深的比较多,地质条件也很复杂,再加地形条件和水资源的制约,所以我们的情况比美国要复杂,开发难度也比美国大,总体成本比美国高,总量可能要比美国小。目前最好的区块就是四川涪陵地区,其他地方成本相对更高。

《能源评论》:日前国家公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石油的重点方向是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您认为这是否预示这石油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童晓光:在技术上,这个文件的判断值得商榷。比如说深海,中国的深海范围没有那么大,目前勘探取得突破的,大多是在渤海沿岸、南海的近海,都不是深水区。未来的突破,估计只能是到海外去搞深海突破。

在方向上,非常规、深层等领域肯定要推进。但是距离大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也还有一定距离,需要潜心研究在相关成本基础上的经济规模。当然,也要与国际市场行情相关联,一个比较理想的平衡价位是国际油价每桶60美元。因为低迷的油价,前一段时间美国页岩气产业也出现了一些公司破产、并购的情况。

《能源评论》:但是,也有环保人士指出,首先得要彻底解决甲烷泄漏排放问题,才能真正起到减少碳排放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油气公司仅在产输环节每年泄漏的甲烷就达将近1000万吨。

童晓光: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作为京都议定书中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甲烷排放问题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行动了起来。今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共同宣布将在2025年前减少40~45% 的甲烷排放量。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4月也将追踪甲烷排放量列为 2016年首要工作,并将于近期针对新的钻油井与天然气井,提出控制排放条例。

需合力度过“双重更替期”

《能源评论》:我国相关部门提出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0%的目标,您认为这一指标是否合理?

童晓光:全世界范围内,一次能源消费的天然气平均占比为24%。美国为30%,俄罗斯为54%,日本为22%,而我国仅为5.8%。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天然气467立方米,我国只有135立方米。我国要接近目前世界人均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可通过以气代煤、以气发电、以气代油等重点业务增加天然气用量,通过城市燃气、工业用气等促进天然气消费增长。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超过10%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也是绿色发展的最低要求。

《能源评论》:现实情况是,与其他一次能源相比,天然气的价格还比较高。您认为,让天然气尽快步入百姓生活,还面临哪些挑战?

童晓光: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目前还处于很低的阶段(约5.8%)。今年年初,在寒冬来临之际,华北及北京地区又再次出现“气荒”,这些现象已引起油气行业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严格约束污染物排放的政策尚未充分执行到位。二是产业链价格层层加码,部分地区终端价格偏高。三是居民与工商业气价倒挂违背市场规律。这种能源价格的交叉补贴不仅扭曲了正常的市场需求,让工商业用气背负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巨大包袱。四是天然气进口价格倒挂导致气进口企业亏损。五是调峰价格机制缺失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供给企业储气库投入不足,我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年消费天然气总量的2.3%,远低于世界11.5%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用气量基本保持稳定的工商业用户承担了主要调峰责任和更高的费用,明显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造成供需失衡。六是天然气相关产业支持政策相较其他替代清洁能源,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能源评论》:关于加价部分,国家能源局曾经颁布文件,对天然气基础设施项目内部收益率,明确提出不得超过8 %,目前层层加码情况有多严重?

童晓光:根据你提到的文件测算,省一级管网公司在省门站价基础上最多只可加收0.1元/立方米,实际上加收最少的也接近0.3元/立方米,多的超过0.4元/立方米。各个获得特许经营的城市燃气公司在城市门站价基础上再加收0.2至0.8元/立方米。以广东省为例,省管网和城市燃气公司对工商业用户收取的配气费高达1.99元/立方米,占到了终端售价的41%,几乎是西气东输从新疆至广东5000公里管输费的2倍;浙江省的天然气终端价格由各县市自行确定,不同地区价格差异巨大(3~5元/立方米)。

《能源评论》:价格一直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杠杆,对于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您有何具体建议?

童晓光:一是加快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尽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二是加快储气库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尽快出台储气库储转费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三是放开大用户直供,严禁中间环节利用垄断地位妨碍市场公平和获取暴利;加强输配环节费用的审核与监管,输配气价格的确定要体现与上游(资源)、下游(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四是支持三大石油公司对进口LNG价格进行复议,努力降低进口天然气成本,同时实行管道进口天然气增值税先征后返或免征。对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倒挂亏损给予财政补贴。五是缩短调价周期,同时建立门站价格与终端零售价格联动机制;尽早实现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同时实行冬夏季峰谷气价,利用价格杠杆缓解冬夏季用气不均衡的矛盾。六是建议国家保持页岩气开发补贴政策(0.4元/方)的稳定性,同时给予致密气开发0.2元/方的财政补贴。

《能源评论》:从战略上,您认为应如何谋划,才能尽快做大做强我国天然气行业?

童晓光:中国能源发展正处于油气替代煤炭、绿色能源替代黑色能源的双重更替期。建议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相关部委支持,由三大石油公司、五大电力集团、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成项目组,进一步开展以气代煤、以气发电、以气代油等方面的深化研究,为国家能源战略、大气污染防治、能源革命提供支持 。

首先,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坚持积极推进天然气的能源替代。在“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天然气在发电燃料中的占比。其次,理顺天然气产业链的价格机制,使天然气成为终端用户用得起的优质能源。再次,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细化方案落到实地。最后,鼓励天然气替代煤炭、燃油产业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