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除尘脱硫设备节能改造原理及净化效果
湿式除尘脱硫设备节能改造原理及净化效果 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为燃煤和燃油烟气,它主要由二氧化硫和其他颗粒污染物组成,污染了环境和影响了人体健康。鉴于此,我国从上个世纪
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为燃煤和燃油烟气,它主要由二氧化硫和其他颗粒污染物组成,污染了环境和影响了人体健康。鉴于此,我国从上个世纪就已经着手脱硫除尘设备的研发工作,截止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燃煤和燃油装置都安装了这种设备。但由于经济的较快发展,大气污染情况进一步严重,因此,研发出一种高效湿式除尘脱硫设备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湿式除尘脱硫的基本原理
1.物理吸收的基本原理
气体吸收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如果吸收过程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仅仅是被吸收气体溶解于液体的过程,称为物理吸收,如用水吸收SO2。物理吸收的特点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被吸气体的吸收量减少。
物理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气-- 液平衡,只要气相中被吸收的分压大于液相呈平衡时该气体分压时,吸收过程就会进行。由于物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很小,吸收速率较低,因而在工程设计上要求被净化气体的气相分压大于气液平衡时该气体的分压。因为物理吸收速率较低,所以很少单独采用物理吸收法。
2.化学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若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与吸收液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则称为化学吸收,例如应用碱液吸收SO2。应用固体吸收剂与被吸收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将其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属于化学吸收,例如炉内喷钙(CaO) 烟气脱硫也是化学吸收。在化学吸收过程中,被吸收气体与液体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效的降低了溶液表面上被吸收气体的分压。增加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既提高了吸收效率又降低了被吸收气体的气相分压。因此,化学吸收速率比物理吸收速率大得多。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都受气相扩散速度(或气膜阻力) 和液相扩散速度(或液膜阻力) 的影响,工程上常用加强气液两相的扰动来消除气膜与液膜的阻力。在烟气脱硫中,瞬间内要连续不断地净化大量含低浓度SO2 的烟气,如单独应用物理吸收,因其净化效率很低,难以达到SO2 的排放标准。因此,烟气脱硫技术中以化学吸收法为主,物理吸收法为辅。
3.化学吸收的过程
化学吸收是由物理吸收过程和化学反应两个过程组成的。在物理吸收过程中,被吸收的气体在液相中进行溶解,当气液达到相平衡时,被吸收气体的平衡浓度,是物理吸收过程的极限。被吸收气体中的活性组分进行化学反应,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被吸收气体的消耗量,是化学吸收过程的极限。
4.化学吸收过程的速率及过程阻力
化学吸收过程的速率,是由物理吸收的气液传质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决定的。化学吸收过程的阻力,也是由物理吸收气液传质的阻力和化学反应阻力决定的。在物理吸收的气液传质过程中,被吸收气体气液两相的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气相中被吸收组分的分压,和吸收达到平衡时液相中被吸收组分的平衡分压之差。此外,也和传质系数有关,被吸收气体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阻力,通常取决于通过气膜和液膜分子扩散的阻力。
二、高效除尘脱硫设备的除尘脱硫过程
根据湿式除尘脱硫的基本原理,本课题组设计了一款高效除尘脱硫设备,其除尘过程主要有3 级。第一,在进气管中安装喷头,它可以喷出雾化液体,这些雾化液体可充分与尘体接触,从而完成第一级除尘工作。第二,而后形成的高速气体流直接冲向设备中的水面,形成大量的水雾,这些水雾和烟气中的体积较大的颗粒物结合,并沉降到水底,完成第二级除尘工作。第三,由于烟气的冲击力较强,“S”型管道中出现了旋流雾液,雾液与颗粒物结合,进一步除尘,则完成第三级除尘。这三个过程不仅有除尘过程,还伴有脱硫过程,即设备中的碱性液体成功实现烟气的脱硫。最后,排出净化的气体时,则需经过脱水器的处理,而后如大气。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高压变频器将成为市场节能减排主力浅析2024-08-16
-
国家审计署:44个节能减排项目未达标2024-08-16
-
节能减排急需调整贸易结构2024-08-16
-
山东《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全文)2024-08-16
-
湖北省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2024-08-16
-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频出台 各省目标不同2024-08-16
-
物理所石墨烯摩尔超晶格研究取得系列进展2024-08-16
-
六大重点工程助力安徽合肥节能减排2024-08-16
-
京津冀融资3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2024-08-16
-
中科院物理所等开发出可产业化晶硅倒金字塔制绒新工艺2024-08-16
-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全面推进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日本政府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