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困局拖累黑龙江经济
能源困局拖累黑龙江经济“我们的工资第一次出现了发放延后,这是我参加工作20多年从来没有过的!”11月中旬,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大庆油田调研时,大庆油田公司的
“我们的工资第一次出现了发放延后,这是我参加工作20多年从来没有过的!”11月中旬,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大庆油田调研时,大庆油田公司的一名员工对当月工资没有像往常一样到工资卡里发出感慨。为此背书的是,占黑龙江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大庆,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43.3亿元,今年1—9月份全市公共财政收入21.7亿元,预计全年为27亿元,比2012年减收约16.3亿元,降幅达38%。”黑龙江鸡西市财政局提供给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的数据显示,煤炭行业价格不断下跌,受此拖累,煤城鸡西的财政收入大幅下滑。
“黑龙江的能源产业比重过大,占GDP总量的60%,一个油城加四个煤城如果遇到困难,黑龙江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下滑了。”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永昌的话一语中的。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11月在黑龙江采访时了解到,石油和煤炭价格的连续下挫,严重拖累了黑龙江的经济。黑龙江省工信委提供给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的数据显示,占黑龙江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大庆市工业经济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一季度增长为-2.9%,上半年为-3.4%、前三季度为-4.3%,对全省影响较大;四大煤城之首的鸡西,工业经济增长一季度为-9.8%、上半年为-9.7%、前三季度为-4.2%。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GDP增长5.5%,在全国31个省份中列倒数第三位。2014年,黑龙江以5.1%的GDP增速名列全国倒数第四。
能源低价冲击使黑龙江深陷困局
“如果不是心大,真就活不下去了。”说这话的是黑龙江乾丰能源集团的总经理张琳。为了给企业贷款,她将住房抵押出去了,最艰难时,甚至曾哭着求银行将贷款再宽限一段时日。作为黑龙江省曾经的民营经济第一利税大户,乾丰能源发展最好的年景,年销售额曾经达到6亿元,上缴税费1亿多元。如此反差让她不禁感叹时世弄人。
“在乾丰能源所在的七台河市,原有15家焦炭厂,如今仅剩4家还在维持生产,其他都停产,甚至破产了。”张琳说,受整个煤炭大环境影响,焦炭价格从2008年的每吨最高3600元,降到现在的580元。如今生产1吨焦炭,不算人工水电等费用,就赔160多元,采1吨煤要赔50元。从2011年至今,乾丰能源亏了6亿多元,再也难以坚持下去,8月15日正式停产。
低价冲击,致黑龙江省煤炭产业整体陷入困局。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鸡西矿业集团了解到,从2011年末至今,煤炭价格平均降幅达到60%,非焦煤品种由每吨1800多元降到620元,导致企业亏损不断上升,仅2014年,鸡西矿业集团就亏损12.7亿元,今年1至10月共亏损7.3亿元。降幅虽然有所收窄,但企业的资金更加紧张。
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都是先有煤矿,后傍矿而居,最后聚集为城的。煤价大幅下跌,对四大煤城影响巨大。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鸡西市了解到,2012年到2014年,该市煤炭行业分别实现税收23.2亿元、14.1亿元、10.7亿元,分别占鸡西市税收比重为39.2%、29.1%、24.1%,今年1至9月,仅实现税收2.7亿元,占鸡西市税收的比重仅为10.7%,直线下滑对当地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开工资已经很难了,个别区只能靠对上转借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弥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采访的一位鸡西市政府官员无奈地说。
大庆“打个喷嚏”,黑龙江就会“感冒”。这个形象的比喻表明石油在黑龙江经济中的“举足轻重”,也凸显了黑龙江省经济格局的“尴尬”。
与四大煤城相似,油城大庆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了解,针对石油价格不断下跌的趋势,今年初,大庆石油有限公司按计划主动减产150万吨,由上年的4000万吨降为3850万吨。而今年油价下降趋势未止,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吨油价格为2503元,与上年的每吨4515元相比,又下降了四成多。由于产量与价格的双降,今年前三季度,大庆市的经济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严峻情况。”大庆市一位相关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大庆市工信委了解到,今年1到9月,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03.5亿元,同比下降4.3%。从大庆整体看,石油产业仍占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近70%,石油公司1至9月份实现增加值701.4亿元。大庆市工信委一位副主任对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表示,今年石油公司完成增加值1000亿元是一关,而去年全年是1788亿元。
“10月份,我们的工资没有按时发放,这是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的第一次,过去没有过的。”有油田职工向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透露。这是油价下跌给他们最直接的感受。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从黑龙江省发改委了解到,因储量下降和开采成本增加等因素,在大庆油田未来几年调减产能以及受价格、汇率双重影响下,大庆工业经济有可能连续负增长。
“黑龙江的4个煤城遭遇国际煤价下行的挑战;大庆石油经历了27年5000万吨高产、12年4000万吨高产、未来将调减到3200万吨;黑龙江去年停止了商业性采伐,这些让黑龙江的能源经济结构受到了挑战,而目前第二产业中其他产业难以取代能源经济结构。”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说,经济运行规律是连续而变化的,而黑龙江目前正处于变化中。
人口、人才外流现象需重视
“我们在山东和江苏设分厂,除了有整个团队搭建方面的考虑外,最主要的是我们在黑龙江招不到人。”黑龙江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佰华向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介绍,中惠地热是电采暖行业,属于新兴产业。作为黑龙江的本土企业,他们觉得自己就应该在黑龙江发展壮大。但后来随着企业规模、产能扩大,他们逐渐发现,招不到适合企业用的人了。
张佰华说,本来,中惠地热这种电采暖企业在黑龙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原来全国供暖都学黑龙江,黑龙江的集中供暖是全国最完善的,懂供暖的技术人员是全国最多的。但现在这部分人全都去南方大的管件厂家、暖气厂家了。为什么呢?哈尔滨原来有2700多家供热企业,建成热电联产之后,企业撤并到热电联产,保留了约700多家供热企业。这其中,有一些规模小的企业基本不用技术人员,只有中型企业才有技术人员。企业撤并后,技术人员就纷纷走掉了。“没办法留在哈尔滨,因为找不着好工作,只能做个水暖工啥的,所以就走了。”
“现在我们需要大量的运维队伍、技术人员,他们原来在岗位上积累大量的经验,可以干好我们的电供暖。”张佰华特别无奈。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在黑龙江采访时发现,人才的大量流失对黑龙江产业转型和当地民营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不仅是人才外流,黑龙江人口外流现象也特别严重。
“10年前鸡西市约194万人口,而现在对外公布的户籍人口约186万。最直观的感受是身边上大学走出去的孩子很少有回来的。”鸡西市发改委一位副主任接受调研组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有很多人户籍在黑龙江,但人在外省生活工作。所以,目前黑龙江的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差距很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刨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相比之下,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对于这组数字虽然存在争议,但“招聘难”、“技术人才缺失”是黑龙江企业在接受调研组采访时普遍提到的,多位官员和专家均不否认东北人口净流出情况加剧的现象。
“我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生长二十几年的地方,但是大学毕业后能应聘的岗位和机会都有限。公共资源和生活服务不如北上广深等地,如果没有能力进入国企央企,那不如出来打拼。”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北漂”对调研组表示。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请2007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赵女士对她所在班级出省工作人数做了一个统计,结果是27个籍贯地为黑龙江的同学中,出省工作人数为12人。而赵女士就读的高中佳木斯一中,46个同学中22人出省工作。同样,2004年在哈尔滨读高中的李女士所在的班级43人只有20人留在哈尔滨,而这种近乎一半比例的流失绝非个例。
与人口大量流失相对应的是,目前黑龙江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在加剧。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生育率为1.18,黑龙江只有0.75。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离去,使黑龙江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更快的老龄化现象。
“人口、人才外流问题将制约黑龙江未来的发展。”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
转型升级变得更加迫切
“在我们这儿,很早的时候就有这种说法:资源型城市如果不转型,以后就会出现‘一棵树上两个吊死鬼’的现象,一个是煤炭企业,另一个就是当地政府了。”鸡西市一位熟悉煤炭行业的政府官员对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说,“但是煤炭行业形势好时,谁愿意去转型?形势不好的时候,被困住想转又难了。我们这里就是因煤而生,因煤而建的城市,你让大家干别的,还真不适应。”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采访的鸡西相关人士表示,不可否认,此次能源产业遭受重创,与价格大幅下挫,以及由此引起的产能压缩有直接关系。但是经历此次困境,能源产业很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暴露无遗。观念落后、管理粗放、创新意识不强,都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配置调整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形势好时,居安不能思危,也让他们错失了改革发展的良机。
在大庆采访时,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介绍,大庆油田进行改制后,分成了石油管理局和油田公司两家,分灶吃饭,市场化运作。当时的管理局和油田公司都进行了一定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大庆石化总厂与大庆石化公司分开以后,已研制出了一些创新产品。结果后来有企业一闹,油田公司和管理局又合并到一起了。机制不活,一些市场化的好东西被扼杀了。
黑龙江省科顾委主任陈永昌认为,如今能源产业的困境,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陈旧产业结构适应不了市场经济需要的结果。计划经济时代掠夺式的开采,低价位调拨,牺牲黑龙江的资源保全国的经济建设,从这里拿走得多,回报得少,积淀到今天,形成了大面积危困。“能源产业尤其是石油产业的转型升级变得更加迫切。”
据了解,大庆油田自1960年开发,作为我国最大的油田,半个多世纪以来,累计生产原油22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40%以上,累计上缴税费2万多亿元。在目前黑龙江国资委所属15户企业中,龙煤集团的资产比例占50%,交税占85%。集团自2005年成立后,累计生产原煤5.26亿吨,上缴税费396亿元。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仅为支持黑龙江省公路建设就投入13.7亿元。
“现在油田与煤矿储量减少,有的地方甚至枯竭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奉献了一辈子,年龄大了,你把他推出去自谋生路,于情于理都不够公平。”陈永昌说,黑龙江的石油与煤炭行业,事关几百万人的生产与生活,事关社会稳定,全社会应帮助他们一起渡过难关。
-
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公布 2.5万起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