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郝吉明院士:污染物减排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5-12-15 12:09:09
热度:

郝吉明院士:污染物减排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要想实现2030年消减目标,从污染物减排上来说,必须在发展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同时,加大末端的污染控制。治理空气污染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中国要想实现2030年消减目标,从污染物减排上来说,必须在发展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同时,加大末端的污染控制。治理空气污染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很难“一口吃成胖子”

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技术需求展望”。

先简单讲一下时间节点问题。时间节点有几个公认的文件,有一个表述,首先是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完成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当时做了一个展望,希望到2050年,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浓度的指导值。2050年前后,这是一个宏观的战略。

在这个战略指导下,2012年中国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PM2.5列入环境质量标准范围。比如,中国的氮氧化物标准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比美国还要严,但是PM2.5的值相差比较远。所以,有人说中国的环境质量整个标准比较宽松,这是笼统地说法,有些指标中国还是很严的。

关于时间概念,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十条”)有一个描述,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这两句话加起来,中国要用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有人总问,大气污染控制了几年,为什么污染还这么严重?中国的大气污染是过去三十多年发展产生的副产品,要解决这个问题,全国的空气质量希望能够有所改变,可能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全国的空气质量希望能够有所改变。

最近,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受环保部项目的要求,做了中国环境质量改善分阶段的目标。2017年的目标基本上是按“国十条”要求。2020年也就是我们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从全国来说有一个基本要求,对三个重点区域也有分别的要求。对珠三角地区,希望到2020年能够达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尤其是PM2.5达到要求。长三角地区到2020年希望能达到目前珠三角的水平,京津冀到2020年,能够达到目前长三角的水平,这是“十三五”计划目标,每个重点地区向前跨一步。到2025年,在已有目标的基础上,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继续改善,长三角地区能够基本达到符合环境质量的标准,尤其是PM2.5指标,京津冀地区有所改善。到2030年,全国大多数地级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2012年我曾经讲过,中国的空气质量达标可能要在2030年左右。总有人说我太过保守,公众会不答应,但实际上无论答应不答应,治理空气污染都要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且要实事求是。一口吃一个胖子是很难的,吃不了胖子,吃了胖子也不一定强大,胖子很难强大。

如果到2030年,空气质量效果基本达标,各种污染物的消减幅度能够完成,比如全国范围看,二氧化硫比2012年消减51%,氮氧化物消减64%,PM2.5的一次排放消减53%,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碳的排放相应消减,消减的幅度50%左右。对重点地区,比如京津冀地区消减的幅度更大,二氧化硫要消减59%,氮氧化物要消减71%,PM2.5的一次排放要消减70%,VOC排放大概消减45%。在这种情况下,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有可能达标,消减的幅度要在50%到70%。通过阅兵蓝、APEC蓝实际上证明,要想改善空气质量,消减50%左右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需要的。

现在的消减情况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实际上,污染物减排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经过近一段的消减,容易消减的已经做了,要进一步消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能就是一个攻坚期。控制PM2.5,消减挥发性有机物和氨,消减这两种污染物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还要难,所以是深水区。

为什么我们讲2030年前后全国大多数地区空气质量达标,这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也有新闻媒体问,现在对2030年空气达标的问题是不是有修正,我说没有修正。如果说有改变的话,我对2030年达标的信心和2012年比信心更足了,更看到了希望,更坚定了信心。

第二点,我讲一下技术需求。

从全球来看,污染经过了由燃煤性污染向机动车污染转换的过程。19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是典型的燃煤性污染。现在伦敦PM2.5有多少来自于燃煤,多少来自于机动车,他们有源解析,给出的结果是63%的PM2.5来自于地面交通,地面交通不包括船队、飞机。这是他们今年3月份在澳门做的报告,伦敦的污染由燃煤转向了机动车污染。我上星期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人为排放,氮氧化物63%来自于机动车,VOC67%来自机动车,澳大利亚明显表现出机动车为主的污染。

现在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的主要战役还是在燃煤污染的控制,机动车污染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要实现2030年大气污染减排目标,清华大学和有关单位做过一个情景分析,有四个情景和路线图。无论是能源和末端控制,常规条件下无法达到消减目标,必须是强化的能源情景,强化的能源末端控制情景,我们称之为最大可能的消减,才能达到消减目标。中国要想实现2030年消减目标,从污染物减排上来说,必须在发展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同时,加大末端的污染控制。

其中特别强调,一是煤炭问题,一定要清洁、高效、集中和可持续利用。清洁高效很多人说过了,我加了“集中”俩字,集中到比较大型的用煤方式,集中到电场,逐步消除那些分散的燃煤,这是燃煤的战略。另外,对工业燃煤的能源效率要逐步提高,各种能耗应该大幅度降低下来。另外一个是清洁能源的比例要提高。

最近,国务院已经明确燃煤电场改造降低污染减排的路线图,路线图是让燃煤电场更清洁更高效,希望进一步降低煤的发电能耗,各种污染物减排达到一个超低排放的水平。能不能用几年时间,从技术上加以突破,使工业燃煤,钢铁、水泥各个行业基本实现超低排放。所谓超低排放,大约是在现有排放标准上,污染物再减少50%。

另外的挑战,机动车的高速增长和大量使用,已经是严重挑战。总体思路是要塑造公共交通体系,采取车油路一体化方法,对油品、交通、经济多管齐下全面控制,对机动车污染控制一定不能放松。要推动中国的清洁柴油车计划,中国的柴油车排放无论是交通的、农用的、施工机械,甚至是传播运输,都起到了重要的分担率。推动清洁柴油车行动计划,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同时,控制VOC应该提到战略高度。国家VOC的排放到2012年已经达到3150万吨,VOC不但是PM2.5的前提物,也是臭氧的物质。现在VOC的排放呈现加快污染态势。

城镇化水平要提高,空气质量是一个重要方面,不能把改善空气质量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对立起来。

中国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现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有环境质量改善的强烈需求。应该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说经济不发展单纯谈空气质量,也不能忽视空气质量单纯谈经济发展。

本文系作者在首届“创蓝”国际清洁空气技术大会上的主旨发言,财新记者周东旭整理,图自网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