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改市场化再下一城
电改市场化再下一城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安全、清洁、可靠地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当是全社会,让全社会共享电改红利。新一轮电改正是基于这一逻辑,
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安全、清洁、可靠地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当是全社会,让全社会共享电改红利。新一轮电改正是基于这一逻辑,从宏观和微观上优化我国电力工业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市场化改革再下一城,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迈进。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六大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从输配电价、交易机构、发用电计划、售电侧等重点领域进行了部署,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国家发改委介绍,截至目前,已相继批复云南省、贵州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深圳市、内蒙古西部、安徽省、湖北省、宁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也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另外还有一批省份即将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可以看出,以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改革试点格局已经初步建立。
早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改革“路线图”,电力体制改革大幕正式拉开。
而此次发布的配套文件正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落地生效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有利于更多的用户拥有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在本轮电改所涉及的诸多事项中,售电侧放开最为各方关注,也被市场视作本轮电改的最大红利。
根据配套文件,售电侧改革后,参与竞争的售电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二是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三是独立的售电公司,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不承担保低供电服务。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时表示,《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售电侧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作了创新性安排,这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
此外,在准入机制方面,将以注册认定代替行政许可的准入方式,以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有效监管,提升工作效率。
而这些只是这份电力体制改革“施工图”的一部分。细读文件,不难看出,市场化是其最为突出的亮点。6个配套文件全部围绕电力市场化改革这一核心展开。无论是厘清输配电价、完善价格机制;还是开放电网、完善市场体系,都紧紧锁定电力市场建设这一核心任务,坚持市场化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撰文指出,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安全、清洁、可靠地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当是全社会,让全社会共享电改红利。新一轮电改正是基于这一逻辑,从宏观和微观上优化我国电力工业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从2002年算起,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13个年头。在这13年中,以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力建设集团为代表的市场主体逐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形成。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3.6亿千瓦,人均拥有1千瓦装机容量的水平,圆了几代电力人孜孜以求的电力小康之梦。但是,长期以来,在垂直一体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电力工业仍是计划驱动,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改革成为解决这一“桎梏”的重要命题。随着新一轮电改的逐步推进,市场机制将在我国电力工业未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往由政府制定电价、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将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依靠市场来主导。这种情况下,市场的价格信号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由市场主导完成的资源分配要比以往更有效率。这对于用户来讲,被赋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将能更多地分享电力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与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办“2015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暨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年会”,详情请点击
http://www..com/subject/show_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