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福建十三五配电网规划
【解读】福建十三五配电网规划近日,《福建省“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评审。《规划》为“十三五&rdqu
近日,《福建省“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评审。《规划》为“十三五”福建省配电网绘就了一幅壮美的蓝图。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差异化构建海峡西岸现代配电网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十三五”福建配电网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和依据。
现状:发展初见成效,但低压配网薄弱、山海差距大等问题突出
“十二五”以来,福建电力高度重视配电网的发展,加大各级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大力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对山区县、扶贫县配电网、农村低电压问题、厦门岛智能配电网等开展专项规划建设工作,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和网架结构得到显著提升,具体体现在:一是各级配电网目标网架已初步形成。110千伏电网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双回辐射或双侧电源链式结构为主;35千伏电网主要供应乡镇和农村,以单链、单环网和辐射结构为主;10千伏城网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和电缆单环网结构初步形成,农村以多分段单联络和单辐射接线为主。
二是网架结构不断加强和优化。全面解决与主网联系薄弱的县域电网,90%以 上的110千伏电网满足了N-1供电要求,至2015年全省所有乡镇实现至少两回10千伏及以上线路供电,全面消除超过40千米中压长线路。
三是配变台区建设成效突显,低电压问题显著改善。城、农网户均配变容量分别达到3.58和2.01千伏安,解决了68.9万户的低电压问题,低电压用户占比从3.5%降低至0.6%。
虽然福建配电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多,配电网发展仍较滞后,制约了供电服务水平的提升。
低压配电网薄弱,低压供电半径普遍偏长,低压导线、接户线线径普遍偏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电压问题的发生。
福建山海差异显著,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十三五”期间配电网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农网尤其是山区县域配电网在网架结构、技术水平、供电质量等方面仍显薄弱,62个县公司中有40个县公司户均配变容量小于农网平均水平,农网10千伏线路联络率和N-1通过率低于城网超过30个百分点,差距较大。
配电网防灾抗灾能力依然较弱。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尤以春夏季暴雨洪涝、夏秋季台风登陆、冬季低温雨雪等灾害影响为甚,严重自然灾害同时引起塌方、泥石流、内涝等次生灾害,极易造成配电网较大范围、较 长时间停电,严重影响供电质量。
此外,福州、厦门重点城市供电可靠率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低电压问题由“面”向“点”转变,治理难度加大;配网设备选型标准偏低,配网绝缘化水平偏低,高损配变占比大,故障率高影响供电可靠性提升;除福、厦、泉之外,其他区域配电自动化建设程度较低,个别市、县缺口较大等问题也成为制约福建配电网发展的“短板”。
思路及目标:适应新常态,差异化构建海峡西岸现代配网
“十三五”期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一路一带”、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如何推进与海峡西岸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坚强配电网建设进程是本轮 “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为此,福建电力提出差异化构建海峡西岸现代配电网的发展思路。
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指导,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先进理念,制定远景目标网架,按照“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近期网架过渡方式。逐线、逐变、逐站摸清配电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学预测“新常态”形势下的电力需求,近期着力解决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问题,优化各级网架结构、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制定规划方案、逐年过渡,确保“十三五”期间全面建 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海峡西岸现代配电网。
福建电力遵循差异化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差异化制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为建设海峡西岸现代配电网提供差异化发展思路:福州、厦门两个重点城市建成国内一流现代配电网,核心区户均停电时间小于5分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市区户均停电时间小于30分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他7个设区市城市配电网户均停电时间小于53分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县城及新型城镇打造灵活可靠配电网,提高供电能力,实现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0%全覆盖,户均停电时间缩短至3小时以内。
在农村构筑海峡西岸新农村配电网,满足新农村建设对用电的需求,加强乡镇互联,差异化提升农网适应性和农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户均停电时间缩短至9小时以内,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5千伏安。
特色亮点: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规划工作水平
与以往的配电网规划相比,福建“十三五”配电网规划不乏亮点和特色。
首先,建立信息化的基础数据收资平台,加强数据源端维护。通过海量数据平台收集PMS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信息平台数据,构建全省 统一的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库,规范数据收资工作,改变传统人工填报数据收资方式,确保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遵循《导则》要求,逐站、逐线、逐变梳理存在问题。从网架结构、供电半径、导线截面等方面全面剖析现实差距,合理制定规划目标和分阶段实施方案,至2020年全面达到导则要求,缩小城乡配电网差异。
再次,落实差异化原则,分阶段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全面提升配电自动化应用水平。在A+、A类供区深化馈线自动化应用,在C、D类供区大力推广故障监测式故障处理模式,尤其在故障率高、供电半径长、线路分支线多的山区采用基本型二遥,在应用水平较高的厦门本岛,开展主动配电网创新示范。
另外,推广应用35千伏配电化技术,解决乡镇电网供电问题。对负荷大于3兆瓦、供电距离超过15千米的乡镇优先采取35千伏配电化建设模式,提升乡镇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建设35千伏配电站44座,节约投资约6亿元,提高26个乡镇和18个大型行政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打破省、地、县行政区划的“楚河汉界”。规划闽赣、闽浙配电网互联项目,及省内跨地市、县区、乡镇接壤配电网互联项目,提高检修及事故支援的能力。
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与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办“2015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暨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年会”,详情请点击
http://www..com/subject/show_940.html
上一篇:面对新电改:云南电网如何着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