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80后“煤二代”的绿色事业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5-10-26 12:03:13
热度:

80后“煤二代”的绿色事业“梅麻浆,富甲一方”。这里所说的梅麻浆,即宜章县的梅田镇、麻田镇、浆水乡。因煤矿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造就了不少的煤老

“梅麻浆,富甲一方”。这里所说的梅麻浆,即宜章县的梅田镇、麻田镇、浆水乡。因煤矿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造就了不少的煤老板,经济非常活跃。随着煤炭市场的紧缩、煤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当地的“煤生意”越来越难做,煤老板的转型势在必行。

不少眼光独到的煤老板审时度势后投资绿色产业,他们中,三十出头的黄勇是个佼佼者。作为一名“80后”,黄勇虽外貌年轻,但说话做事成熟稳重,在当地小有名气。10月9日,记者在浆水乡温塘坳村见到黄勇时,他正在油茶加工厂、榨油机房建设现场忙碌。谈起今年的生产计划,黄勇信心满满:“去年油茶产量小,到别处去榨油也不要紧,今年总产量大了,10月底开始采摘油果,我必须马上建好自己的加工厂。”

煤二代“土豪”不愿子承父业

黄勇,1983年出生在浆水乡温塘坳村,父亲是资金雄厚的煤老板,因此,黄勇是地地道道的“煤二代”、“小土豪”。对于黄勇来说,煤矿给他带来了宽松的经济条件、富裕的物质生活,但煤矿开采引发的征地拆迁、房屋开裂,也让黄勇被迫几次搬家。“继续挖煤,不是长久之计,生活可能还会更糟。”黄勇觉得,退出“黑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时机已成熟。

2009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黄勇不愿子承父业挖煤赚钱,而是谋求开创自己的新事业。那么,做什么产业呢?黄勇思来想去,觉得做工业没有基础,做商业没有适合的行业,他想做有直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种养业。

年轻人“任性”做大生态产业

定下创业的基本思路后,养什么,种什么?这成为了黄勇必须面对的问题。一天,黄勇看到电视报道中“地沟油、掺假油”的新闻,他灵光一闪:“柴米油盐”是日常家用的必需品,何不种上油茶,让老百姓吃上安全可口、健康卫生的油?多方考察,仔细思量后,黄勇瞄准了油茶“种植管理容易、受益期长达60年、经济效益可观”的特性,决定放手一搏。

由于早些年大家都顾着挖煤了,浆水乡山上根本没有人管理,基本都是荒山,但这对于黄勇来说,正是大好机会。黄勇与父亲商量,父亲当即同意了,但希望他从几百亩做起,逐步扩大。然而,黄勇却不这样看,他觉得有规模才会有效益。2009年冬天,他大胆地“任性”了一回,投资300万元,在浆水乡温塘坳村附近的荒山开发了1600亩油茶。除了请人,黄勇自己也做起了农活,曾经养尊处优的他像个真正的农民一样,起早贪黑,辛勤耕耘,4个月后,这片荒山终于全部种上了油茶苗。

黄勇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会熟练使用互联网,他经常上网查阅种植油茶的资料、技术;此外,他每天都会上山查看油茶树、亲力亲为做农活,在黄勇身上,人们感受到的,不是“富二代”的奢靡浮躁,而是难能可贵的实干、苦干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勇创业之初投入的1600亩油茶长势喜人,油茶基地郁郁葱葱。2011年初,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农林产业公司,决心好好大干一场。

创业者心中闪光的绿色梦想

2014年,黄勇的油茶基地迎来了首次小丰收,3.5吨茶油在郴州、广州、深圳等地销售一空,每市斤卖60—80元;6吨茶籽则卖给了一位香港老板,共创收了40多万元。如今,黄勇的油茶基地挂满了油茶果,初步估算今年茶油产量20吨以上,产值200万元以上,产品销路一点都不愁。

不挖煤种油茶也能赚钱,黄勇的生动实践带动了浆水乡的村民积极投身绿色产业。村里的青壮年跟着黄勇做油茶山上的农活,每年有工资四五万元。“油茶基地除草、施肥、摘果都会请村里的人,摘果60元一天,包接送和中饭,比在煤矿挖煤干净、安全。”老乡们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今年,黄勇又作出了大胆决策——建设自己的油茶加工厂。宜章农商银行考察了黄勇的产业后,给他贷款295万元。一切准备就绪,总投资350万元2400平方米的加工厂目前已基本完工,只待采果后进行加工。

“虽然合作的香港公司想继续收购我的油茶籽,但我还是要打造好自己的品牌,把这个绿色的产业做出名堂。”黄勇谈起了自己的长远目标。放眼望去,满山的油茶树排列整齐,黄黄的油果闪着金光。黄勇抹抹额头上的汗珠,踏实而满足地笑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