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OPEC面对石油熊市各行其是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5-09-16 12:02:01
热度:

OPEC面对石油熊市各行其是编者按: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55周年。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石油风雨,面对市场格局变迁,OPEC如何战略转身?面对低油价冲击,老牌OPE

编者按: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55周年。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石油风雨,面对市场格局变迁,OPEC如何战略转身?面对低油价冲击,老牌OPEC成员国能否突破困境?本期石油时评特邀请多位专家为您解读。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现有12个成员国。根据OPEC官方资料,2014年,欧佩克石油产量占到全球石油总产量的41.8%,储量则占到全球石油总储量的80.8%。尽管常常被经济学教科书作为卡特尔教学的经典案例,但从建立至今,对OPEC市场属性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不可否认,在特定历史时期,OPEC作为统一行动的卡特尔,曾对国际石油市场施加过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时至今日,OPEC的组织纪律十分涣散,成员国完全可以独立制定本国的石油政策。在OPEC成员国中,除沙特等少数几个核心国家外,绝大多数OPEC成员已不再关心长期利益。而即使是沙特等OPEC核心国家,也因为产量调整幅度有限,面对过于强大的市场力量,只能任由市场力量来左右国际油价的走势。

组织纪律涣散的石油卡特尔

一般来说,卡特尔若要影响产品市场,要么需要约束卡特尔成员的产品销售价格,要么需要约束卡特尔成员的产量。OPEC建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经实行过十分严格的价格约束机制。1982年设立配额制以后,OPEC也曾在较短时期内实行过价格和产量的双重约束机制。但直到1986年“价格战”之后,OPEC石油政策的重心才完全转移到产量政策上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通过实行配额制划分市场,达到影响国际油价目的的产量卡特尔组织。

其实,完全转变成产量卡特尔组织之后,受成员国超产问题的影响,OPEC配额调整影响国际油价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21世纪以后,面对旺盛的石油需求和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OPEC的产量约束机制开始变得松散起来,主要体现在OPEC的配额调整方面。OPEC在1982年4月建立了配额制,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定期召开的OPEC部长级会议上,每当该组织对机构配额进行调整时,都会明确规定每个成员国具体产量。而这种严格的纪律性从2006年开始不断受到侵蚀,在2006年10月召开的OPEC协商会议和2006年12月召开的OPEC第143次特别会议上,该组织一反常态,仅是确定了每个成员国的配额调整规模。此后,2007年11月开始,OPEC的配额体系进一步松动,在大多数时候,OPEC甚至不再设定每个成员国的配额调整幅度,而仅仅是笼统地给出OPEC整体配额。OPEC配额制度的松散还表现在配额调整频率的降低上,从2009年1月到2015年8月,在整整五年多的时间里,OPEC都未对组织配额做出实际性的调整,其间也仅是在2012年1月将伊拉克的产量纳入到OPEC市场配额之中。

由于组织机制上的欠缺,OPEC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已经具有了高度独立性。各国均可根据国家利益独自决定本国石油战略。

“同床异梦”的OPEC产油国

在OPEC中,绝大多数成员国要么因为资源禀赋有限,无心关注产油国长期利益;要么受制于较大的资金需求,无力维护产油国长期利益。在制定石油政策时,这些国家并不关心产油国长期利益,而是与其他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的非OPEC产油国类似,其生产行为具有明显的目标收益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当产油国的石油出口收入不能维持政府预算平衡时,便会增加上游投资,谋求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反之,产油国财政较为富裕,则会满足于现有产能、失去增产动力。

在制定政策时,真正会去考虑产油国长期利益的OPEC成员国仅有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少数既拥有丰富石油储量,又很少受到资金需求掣肘的海湾石油富国。由于这些国家掌握了OPEC绝大多数的剩余产能,1986年“价格战”之后,他们逐渐成为OPEC石油政策的主导者及OPEC的核心国家。与其他OPEC成员不同,OPEC核心国家更为关注产油国的长期利益,因而一直力图将国际油价维持在“合理水平”。这个“合理”油价并不是过高油价,而是不会过度刺激石油投资,带来石油市场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适度高价”。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较为稳定的高油价均衡与低油价均衡的交替出现,国际油价之所以会呈现出这种长周期波动,主要还是源自石油生产具有周期长、前期资金需求大且操作成本低的特点。由于石油生产的周期较长,石油产量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石油需求量的变化,当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或陷入衰退时,石油市场早已积聚下的大量投资就极易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此外,又由于操作成本在油田总生产成本中占比很低,高成本油田又不会马上被逐出市场,这样,国际石油市场陷入结构性产能过剩后,由油田操作成本决定的低油价均衡便会来临。因此,对于OPEC核心国家而言,尽力挤出国际石油市场上存在的“过剩”投资,阻止低油价均衡的出现或是缩短低油价均衡的持续时间便是其石油政策的核心内容。

OPEC成员国对低油价反应不一

2014年下半年至今,国际油价陷入“断崖式”下跌,至今仍未有任何缓解,严重破坏了普通OPEC成员国经济的内外平衡,导致其资金需求迅速变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显示,2014年,除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几个石油富国外,绝大多数OPEC产油国的政府预算平衡油价介于90至160美元/桶之间,国际收支平衡油价介于80至110美元/桶之间。

由于资金需求变大,除卡塔尔外,绝大多数普通OPEC产油国的增产动机变得更为强烈,为了吸引外国石油公司投资,扩大本国石油产能,这些国家开始逐渐降低本国石油资源的投资门槛。例如,伊拉克接受外国投资者的意见,对已签订的石油合同做出修改:提高外国投资者在合资公司中占股比例;降低目标产量,延长合同涵盖时间等。伊朗在伊核问题谈判上的态度更为缓和,最终与其他谈判各方达成框架协定,伊朗石油部也在酝酿通过提供类似于产量分成合同的新的合作模式来吸引外国石油公司投资。而早在本轮油价下跌之前,资金需求较大的阿尔及利亚为吸引外国石油公司投资,已对本国的《碳化氢法》部分条款做出修改。可以预期的是,如若油价低迷迟迟不能结束,资金需求不断膨胀的普通OPEC产油国对外国石油公司投资的竞争将会变得更为激烈并很可能会在这些国家中掀起新一轮逆资源民族主义浪潮。

与绝大多数普通OPEC产油国相比,OPEC核心国家抵御低油价的能力明显要高出很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依然能够勉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进而通过凭借国家信用在国内外举债、抽回海外投资等手段渡过低油价的难关。由于没有受到资金短缺的严重困扰,维持合理油价,将“过剩”投资挤出市场,依然是沙特等国未来石油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正是基于此,面对这一轮国际油价下跌,OPEC核心国家未曾做出了任何平抑油价波动的努力。OPEC核心国家执行的石油政策则是进一步加重了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给国际油价施加了更大的下行压力。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OPEC核心国家采取竞争性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向市场表明承担低油价的意愿和决心,通过降低市场对高油价的预期来打击国际石油投资行为,最大限度挤出国际石油市场存在的过剩投资,以此避免低油价均衡的来临或是尽力缩短低油价均衡的持续时间。因此,除非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消除,否则石油市场参与者对沙特等OPEC核心国家减产的任何预期都将落空。(作者:刘 冬,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副主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