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2025光伏专利侵权第一诉,晶科能源诉隆基绿能已获受理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5-01-17 20:10:38
热度:

2025年01月17日关于2025光伏专利侵权第一诉,晶科能源诉隆基绿能已获受理的最新消息:提到光伏组件,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隆基绿能这四大头部企业,不仅在国内,在全球组件市场上也是威名赫赫如雷贯耳。早在2022年,上述四家企业的组件出货量合计就高达174GW,

提到光伏组件,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隆基绿能这四大头部企业,不仅在国内,在全球组件市场上也是威名赫赫如雷贯耳。早在2022年,上述四家企业的组件出货量合计就高达174GW,约占全球出货量的69%,其中又长期以隆基绿能为首;进入2024年,这些企业的出货量再度刷出新高,仅上半年就分别高达43.8GW、38GW、34GW和31.34GW,合计147.14GW,全年继续实现大幅增长预计将毫无悬念。

然而在出货量总体继续增长的背后,上述四家企业的相对排名却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今年上半年,不仅晶科能源以472.51亿元的营收规模实现了对隆基绿能的反超,来到了行业的首位,天合光能也以429.68亿元超越了隆基绿能位列第二,隆基绿能仅勉强以385.29亿元营收超过晶澳科技的373.57亿元,排在第三。

从净利润来看,排名前后之间的差距更为悬殊。自2023年初以来,虽然营收净利增速普降是全行业的标配,但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虽然历经艰难,但仍然保持了盈利,而晶澳科技却不幸亏损了8.74亿元,不过和隆基绿能相比依然属于不幸中之大幸。由于受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行压缩利润空间,以及高存货导致的大额减值损失双重影响,今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52.43亿元。

虽然,2024年遭逢出师不利,但隆基绿能雄心未减,据媒体透露,隆基绿能为2025年定下了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宏伟目标。但就在2025新年伊始,隆基绿能的千里之行才刚始于足下,就遭遇了当头一棒。1月3日有媒体传出隆基绿能被晶科能源起诉的消息,晶科能源以侵害相关发明专利权为由,向江西省南昌中院起诉隆基绿能,要求后者停止侵权并并赔偿经济损失。而此案已被法院正式立案受理,开庭时间初步定于2月13日。

虽然1月7日,隆基绿能就此事接受部分媒体采访时表示,尚未收到相关法律文书,但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因此从立案时间算起,起诉状副本大概率应该在路上,所以诉讼已是箭在弦上,预计隆基绿能不日将进一步披露相关公告。

本次诉讼争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诉讼背后又受哪些深层次原因影响?对相关各方又会带来哪些重要影响?带着这些疑问,侦碳家将深入分析来龙去脉,并首先将焦点对准案件本身。

01

涉嫌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侵权被诉,和解或为首选解决方案

对于本次诉讼,按照晶科能源方面的说法,其发明专利权受到了侵害。晶科能源自认为在TOPCon电池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也鼓励通过专利授权、付费使用的方法实现行业共赢。但对于其他企业不打招呼,拿来就用的做法,将坚决打击。晶科能源还表示,相关涉案专利包括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模块发明专利等,涉及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技术。将持续按照当地法律程序推进诉讼,并相信法律会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权益。

何为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2013年在第28届欧洲 PVSEC 光伏大会上,德国 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即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TOPcon),通过首先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1~2nm的隧穿氧化层,然后再沉积一层掺杂多晶硅,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可以为硅片的背面提供了良好的界面钝化。在隧穿氧化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中,可以通过生长一层超薄氧化硅加上磷重掺杂的多晶硅用于电子选择性接触或者加上硼重掺杂的多晶硅用于空穴选择性接触。

光电转换效率是影响太阳能电池性能最重要的核心指标,而提高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电池的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这是因为超薄氧化硅与硅基体直接接触,中和了硅表面的悬挂键,实现了优异的化学钝化。同时,重掺杂的多晶硅层因与硅基体存在费米能级的差异,在硅基体表面造成能带弯曲,可以更加有效地阻挡少子的通过,而不会影响多子的传输,实现了载流子的选择性收集。

虽然晶科能源是本次诉讼的实际发起人,但在明面上,还是由其全资子公司上饶新源越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饶新源”)充当原告,被告则除了隆基绿能,去年8月才成立的江西上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上为”)也被搭了进去,成为了共同被告。

对于此次诉讼,即将正式成为被告的隆基绿能则向媒体表示,已经关注到晶科能源起诉的所谓专利侵权的媒体信息,但还没有收到该事项的相关法律文书。隆基绿能同时还表示,自身也是光伏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不仅在各技术领域均有较完善的布局,也尊重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言下之意是自身的专利实力同样在线,没有侵权的必要。

但面对专利侵权指控,与一些企业直接予以断然否认的处理方式不同,隆基绿能却表达地相当委婉。侦碳家认为,除了底气不足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更大的可能是,隆基绿能不希望一开始就直接让双方在此事中处于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因此希望前期先给此事降温,后期再通过协商和调解等方式与晶科能源达成和解,避免影响新一年的运营。

对于隆基绿能是否构成专利侵权这个实质性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证据方面的更多细节可供评价,显然难以草率就做出判断。而从双方所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来看,晶科能源是铁杆的TOPCon技术流派。

和天合光能的观点一致,晶科能源也认为与PERC及同时期其他N型技术相比,TOPCon具有更高的量产效率、更优的量产成本、和更明确的提效降本路径,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最具性价比和商业化价值的电池技术路线之一。晶科能源不仅2022年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海宁投产16GW大尺寸TOPCon高效电池产能,在TOPCon相关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方面,晶科能源也占有优势,其中也包括TOPCon电池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技术。

而隆基绿能则坚定地押宝BC技术,其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在接下来的5-6年,BC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目前技术路线中最高的理论光电转换效率是29.56%,只有BC技术可以实现。钟宝申认为不管是PERC、TOPCon或HIT电池技术,所有这些钝化技术,最终要把效率做到更高,都要走BC结构;其甚至预计在2027-2028年,BC产品在光伏市场将达到50%的市占率,因此曾表示隆基绿能在接下来的计划投资项目将全部采用BC类技术。

而传统PERC电池、以及目前非常火的TOPCon、异质结、叠层电池等常规结构,电池的正背面都分布着栅线,需要两面导通,但BC类电池的两种栅线均在背面,即使用BC类电池的组件正面无栅线遮挡。因此业内也普遍认为,BC结构电池由于美观,在分布式光伏上的优势更为突出。

不同BC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足以碾压TOPCon等其他技术流派,但成本相对过高却是硬伤,因此才会出现曲高和寡,TOPCon反而成为目前N型电池中的主流,受到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追捧的现象。对此隆基绿能也心明眼亮,提出通过三种途径推动BC技术降本。一是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目前公司Hi-MO X10所使用的HPBC2.0电池量产效率已经超过26.6%,后续电池量产效率仍将持续提升;二是规模效应,2025年公司将进入BC产能大规模投放的阶段,预计随着量产规模的提升,BC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三是技术工艺进步,公司在持续开展BC技术工艺的多种降本路径研究,例如少银和无银金属化方案,相关技术工艺的导入也将推动BC技术成本的下降。

既然一个看准TOPCon技术,一个倚重BC技术,两者为何会因专利TOPCon技术产生专利侵权纠纷?侦碳家认为,这首先可能与隆基绿能的BC产品还未真正起飞并占据销量大头有关。2024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实现组件出货量51.23GW,其中BC组件销量仅为13.77GW,约占组件出货量的27%。

其次从净利润的角度,坚定走BC技术路线的隆基绿能还在同期出现了巨额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65.05亿元,同比下滑155.62%。而在N型TOPCon技术和产品上保持领先的晶科能源,同期凭借TOPCon领域的先发优势成功不仅在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反超隆基绿能成为第一,同期还实现了盈利。

因此,隆基绿能短期内很难将大部分产品切换为采用BC技术,特别是在降本效果达到满意之前,因此有可能与晶科能源在TOPCon专利技术方面产生交集。

基于晶科能源在N型TOPCon技术和产品上保持领先的现实,关于隆基绿能在本次诉讼事件中,是否构成对晶科能源侵权,理论上存在三种主要可能性。第一,隆基绿能在产品中使用的技术与晶科能源的发明专利在实质上不同,双方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种情况隆基绿能显然不构成侵权;第二,隆基绿能使用了与晶科能源的发明专利相同的技术,但隆基绿能在晶科能源申请专利之前就在使用,因此隆基绿能不但不构成侵权,还可以继续使用;第三,隆基绿能使用了与晶科能源的发明专利相同的技术,且晶科能源申请专利在先,这种情况下隆基绿能就有可能构成侵权。当然,专利侵权诉讼是个技术活,实际情况远比理论复杂,而且关键还要看双方证据,此处就不再对双方胜负展开过多进行猜测。

不过从实操角度,像类似头部企业发生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更多是在中途达成和解,最终由法院一锤定音决胜负的情况反而少见。2019年韩国韩华曾起诉隆基绿能,最终双方在2024年5月达成全球和解;2023年6月,TCL中环参股的Maxeon起诉通威股份,后于2024年底双方达成和解。

不过更牛的是,同为上市公司且同样押注BC技术的爱旭股份,不仅在海外遭遇了专利侵权诉讼,还打赢了官司。

02

顶级专业机构测试报告成判决关键,爱旭股份打赢重大跨国专利侵权官司

2023年11月18日,爱旭股份曾发布公告,国外竞争对手Maxeon Solar Pte. Ltd.(以下简称“Maxeon”)已向德国地方法院递交了有关爱旭股份的ABC技术涉及对其专利侵权的诉讼文件。爱旭股份在公告中表示“Maxeon声称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Aiko EnergyGermanyGmbH、SolarlabAiko EuropeGmbH 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其在欧洲专利号为 No.EP2297788B1 的专利”。

对上述指控,爱旭股份坚决予以否认经其知识产权团队以及合作的欧洲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多次核验,其ABC产品与Maxeon的No.EP2297788B1专利技术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存在对该专利的侵犯。

Maxeon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知名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以ABC电池及组件为主要产品,拥有1600多项专利,是爱旭股份的主要全球竞争对手。Maxeon背后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分别为法国的道达尔能源(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25位),和中国硅片龙头TCL中环。

针对本次诉讼,Maxeon公开表示其早在20多年前就率先开发了IBC电池,不但率先实现了商业化,多年以来还始终在技术上引领整个行业。而爱旭股份的ABC电池与IBC同属BC类全背接触电池,主要差异仅在于名称,因此要求爱旭股份尊重其专利权,立即停止未经授权使用其专利技术No.EP2297788B1。

实际上,这并非近年来Maxeon首次发起专利侵权诉讼。2023年年6月,Maxeon就曾起诉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侵犯其欧洲专利号EP3522045 B1的专利,地点还是德国地方法院。TCL中环当时还特意发公告,点赞其维权行动。(最终,双方于2024年底达成和解。)

另外,Maxeon还在对另一A股上市公司阿特斯的专利纠纷诉讼中通过和解取得了阶段性胜利,Maxeon要求阿特斯停止侵权并赔偿1000万日元。通过和解,阿特斯被迫在日本停售与专利相关的太阳能组件直至2025年上半年。

由于高科技企业间涉及重大专利的诉讼往往旷日持久且涉及赔偿金额巨大,动辄数年数亿,何况又是在海外被起诉,因此当时外界还在猜测,爱旭股份能否逃过此劫?

结果到了2024年5月,荷兰海牙地方法院主要基于爱旭提供的由欧洲两家顶级专业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判决爱旭相关产品不存在Maxeon声称的专利侵权,驳回Maxeon提出的临时禁令申请。至此,爱旭股份在本次重大跨国专利侵权诉讼中取得了完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专利侵权诉讼的复杂性,以及技术性证据对判决结果起到的关键作用。

当然,Maxeon也不一定指望仅通过两项专利侵权指控,就让爱旭股份付出沉重代价,但至少对后者经营会多少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后者的下游客户可能会疑虑,如果继续采购爱旭股份的组件产品,将来某一天是否也会构成侵权?这种疑虑显然有利于Maxeon抢占市场份额。因为ABC电池也属于BC类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目前全球已真正实现量产的企业以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和Maxeon三家为主。其中按出货量,爱旭股份在2022年排名第二。

所以晶科能源选择在2025新年伊始就对隆基绿能发动“闪电战”,在专利侵权诉讼之外,是否还有打乱对方经营布局,在内卷严重竞争加剧的光伏组件市场中夺取更多份额的意图?

03

产能过剩市场内卷加剧,专利诉讼或成争取市场份额新策略?

虽然光伏组件市场的内卷,早自2023年初就开启了,但最初还不明显。直到当年第四季度,市场价格暴跌并击穿了行业成本线,组件价格当年降幅高达50%,才引起了业界一片惊呼。而市场内卷与价格暴跌的背后元凶则是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供需错配失衡。由于产能从投入到退出的漫长过程,组件市场价格的跌势毫无悬念地跨入了2024年。

2024年上半年,国内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产量同比增长皆超过32%,上游制造产能的快速增长显著超过了下游需求端的市场增速,继续加剧供需失衡,企业竞争愈发内卷,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大量中低端、同质化产品集中推向市场,加剧了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幅度。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价格因此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跌态势,上半年PERC和TOPCon电池片价格跌幅均超过15%。

据业内机构估计,到2024年底,全国硅片产能将超过1000GW、电池产能将超过850GW、组件产能将超过750GW;但同期全球市场新增装机容量却很难超过500GW,供需失衡非常明显。

面对来势汹汹的内卷和低价恶性竞争,光伏协会也积极行动起来,不仅屡次召开光伏行业“反内卷”座谈会,劝导企业达成强化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从而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自律共识,还坚持在每月发布最低成本价来协调企业合理报价。但无奈僧多粥少,面对有限的市场份额,依然有不少企业为了抢单而报出畸低价格。

最近,在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国电电力巴州发电公司的招标项目中,由于招标单位在招标信息中明确设置了0.6313元/W的最高投标限价,低于光伏协会公布的当月最低成本价0.68元/W,受到了光伏协会以严厉的措辞发出的灵魂四问“项目是否严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是否依招投标法相关规定排除最低价投标?是否按国资委、发改委相关要求选择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最优?是否是形式主义?”

而隆基绿能旗下的隆基乐叶也参与了上述投标活动,并以0.7574元/W报出了最高价,完全符合光伏协会对合理成本价的控制要求。结果却遭遇合盛硅业等5家企业以0.6245元/W至0.6313元/W之间的畸低价格来试图捡漏,由此可见组件市场如今的竞争激烈和残酷。

由此观之,本次专利侵权起诉事件,本质上是否内卷环境下,头部企业间试图对市场份额进行再分配的另一种形式呢?

在近期频频召开的光伏行业自律会议上,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基于巨大产能和业务体量,在与会企业中都算是带头大哥,两者本次的专利侵权纷争,是否也会让刚达成的行业自律协议显得尴尬?

04

头部企业陷专利侵权纠纷,自律协议执行显尴尬

2024年12月5日,光伏协会在四川宜宾举行了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专题座谈会,33家参会的光伏企业结合当前光伏总体的供需形势,对如何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进行了充分探讨。在与会企业中,光伏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的重量级巨头几乎悉数在列,比如通威、协鑫、隆基、TCL中环、晶科以及晶澳等。

而类似宜宾这样的光伏自律会议,在过去短短三个月内已经举行了三场。通过沟通交流,绝大多数参会企业达成了强化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从而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共识,并且借助宜宾自律会议之机,还签下了自律公约。有传言称,自律公约可能包含与“管控产能”以及“配额制”有关的内容。

显然,自律公约能否实现预期效果,执行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今两位组件头部企业因专利侵权纠纷而“新年约战”,对上述自律公约的执行是否也会带来影响,目前还不好说。

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面对晶科能源的起诉,隆基绿能也并非一味选择被动防御。除了表示会积极调查应对诉讼,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在面对媒体时,也话里有话地表示,必要时也会针对TOPCon及其它技术系列产品提起反诉,蕴含的警告意味十足。

对于本次专利侵权纠纷,侦碳家也将持续关注,特别是后续对相关企业、行业乃至技术发展的影响,敬请关注。

THE END

侦碳家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原文标题:2025光伏专利侵权第一诉,晶科能源诉隆基绿能已获受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