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擘画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要义、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加快建设美丽中部,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一、深刻领会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要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贯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资源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品质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没有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也难以持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决不能再走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必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同生产生活有机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是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守护母亲河长江、黄河和美丽中国建设中,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把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美丽中国总体布局中,把中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放到全国绿色低碳转型大局中,统筹编制落实中部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及主体功能区战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良好生态环境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是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但仍然面临不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困难及挑战。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擦亮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夯实中部地区崛起的生态根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优势。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嘱托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江西考察,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江西贡献。
二、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首位,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蓝天常驻、碧水常流、青山常在,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污染防治是必须坚决打好打赢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始终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攻坚行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守护美丽蓝天。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健全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体系,深化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落实。始终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才能全面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江西具有典型的大湖流域特征,要统筹山江湖开发、保护与治理,筑牢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建设。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点。要在“美”上下功夫、在“靓”上做文章,描绘好富有赣风鄱韵的城乡人居新图景。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丽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十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加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融合,打造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要坚持“三新一高”战略导向,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统筹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是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统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推进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着力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大宗货物“散改集”。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积极发展装配式、超低能耗和近零碳建筑。逐步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双碳”综合评价等绿色低碳发展制度,培育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样板。
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江西绿色生态优势明显,有条件开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新领域新赛道。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工程,聚焦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等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链群,积极布局元宇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与中部和周边省份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就必须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江西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树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聚焦重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加强节能管理,提高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要求,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实施用地提质增效行动,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培育碳普惠应用场景,引导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
四、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要以产业化利用、市场化交易、价值化补偿为重点,以抚州市国家试点为引领、以省级示范创建为突破,全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努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省份。
加快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江西生态资源富集,生态产品丰富,在生态产业化上大有可为。要加快推进“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生态产业规模能级。完善生态价值评价制度,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定期核算、生态资产价值市场评估,探索评估结果应用。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农场,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体育旅游、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食品等优势生态产业集群。运用先进技术实施精深加工,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发展,积极培育壮大精密仪器、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环境敏感型产业。加强绿色生态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推动建立生态产品质量追溯和认证体系。加强生态产品公共品牌培育和保护,着力打响“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
促进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是整合利用生态资源,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的重要环节。要以入市交易为突破口,加快完善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体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要指示,积极培育生态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推动各级各类交易平台建设运营,做大做强中国南方生态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平台。整合全省资源,打造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生态资源储蓄运营机制。统筹自然资源整体赋能配置,全面推广自然资源、湿地资源、林业要素等储备运营模式,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积极融入碳排放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绿色电力等全国交易市场,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发展碳金融,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要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加大生态保护补偿投入,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加快构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充分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完善跨部门、跨流域、跨地区的生态保护补偿协调机制,推动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
(作者: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