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核污染”后,警惕国内海产品次生灾害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3-08-25 12:05:12
热度:

“核污染”后,警惕国内海产品次生灾害“在近年来水产品严控捕捞的措施下,其水产养殖业逐年攀升,但其中的海洋养殖业污染问题亟待重视,一旦核辐射污染海域超值,养殖业商誉将受到

“在近年来水产品严控捕捞的措施下,其水产养殖业逐年攀升,但其中的海洋养殖业污染问题亟待重视,一旦核辐射污染海域超值,养殖业商誉将受到颠覆性影响。”

作者/玄青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两天前,日本政府举行相关阁僚会议后宣布,从本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此消息一出,日本国内民众发起抗议,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不少民众自发组织集会,表达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的不满。

据悉,按照此前惯例,日本会把已经处理好的核污染水积攒起来,把它作为一种蓄水,以便干旱时期解燃眉之急。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这么做。国内专家表示担忧,“可能这些水根本就不能够放心地使用,所以日本要把它排入大海。”

01

污染值域究竟会达到多少?

6月中旬,韩国就发布过日本和排污坚持报告,显示福岛核排污海水中放射性物质锶超标2.165万倍。不仅仅是锶,福岛核电站运行了几十年,污水中除了碳十四、氚、铯、碘、锶等放射性物质以外,还存在着大量腐蚀性物质,如锌、氪、铁等,这些物质流出对土壤、雨水和环境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且随着季风洋流的影响,不仅仅是福岛附近地区,其周围上千公里海域,都将受到无法估量的影响。我国此前曾于2011至2018年间在西太平洋、北冰洋等多个海域长期跟踪监测福岛污染物的扩散与迁移过程。研究发现,源于福岛的污染物已扩散到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甚至北冰洋。

早在2011年,就有媒体爆料,有迹象表明,福岛核电站释放出的辐射物“铯”已飘至1000公里外的北海道。近年来北海道海洋鱼类不时发生大规模死亡事件,日本国内开始也“默认”这是福岛核污染的结果。

对于即将降临的核污染,我们必须搞清楚三个问题:日本进口水产品或其他农牧产品,还可以买吗?我国近海域受到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国海产品将受到多大冲击吗?

今年三月,江苏太仓港传出“引进北海道鲜活水产”的消息,引发民众抵制,对此,进口企业回应北海道海鲜不在中国对日本农林水产品进口管制的10个都县名单中,符合进口程序及相关要求,等于变相否认了北海道海鲜受到核污染。

这意味着核污染升级后,中国必须要相应提高日本水产品检测要求,扩大管制名单或干脆减少、关闭进口名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安全。实际上,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

“日本的水产品及水质标准不仅低于世卫组织标准,更严重低于中国标准。”有专家表示,日本为了出口相关海产品,枉顾实情,蓄意设置符合“核排放”的极低标准,所谓的日方安全食品标准没有参考意义。

而对于我国海产品的影响,其最令人担忧的不是“暂时毒性”和“海域扩围”问题,而是放射性核素会在生态系统里随着食物链进行富集和传递,导致毒素累积下的食物链顶端破坏,这几乎是难以修复的伤害。

“可能吃了鱼不会马上出问题,核辐射的影响大概在10年到20年以后,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生育带来副作用,这些不是立即反映出来的。”国内专家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危害无法在实验室内预演,核污染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最糟糕的后果。

带着众望所归的意味,海关总署8月24日发布公告称,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02

我国海产品首当其冲

近年来,我国海产品进入了“黄金时代”,国内水产行业发展重心逐渐向养殖方向偏移,海水养殖行业快速发展,产量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2211.14万吨,同比增长3.55%。海鲜餐饮消费的上涨势头迅猛,增长率在10%—3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核污染对国产水产品的影响不言而喻。

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是最重要的海鲜出产之地。其中,渤海海参、紫海胆、鲍鱼、皮皮虾、梭子蟹等产量较高;’黄海多产对虾、鲅鱼;东海有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盛产带鱼、黄鱼、土蚶、沙鳗等;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水交换量也大,以生蚝、沙虫闻名。

根据洋流走向,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中国台湾海域及中国东海海域。福建、山东作为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最大的两个省份,在近年来水产品严控捕捞的措施下,其水产养殖业逐年攀升,这其中的海洋养殖业污染问题亟待重视。一旦核辐射污染海域超值,养殖业商誉将受到较大影响。

另外,远洋捕捞也将是重灾区。我国的远洋渔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也是核废水排放后首先受到污染扩散的海域。专家提醒,在选择和食用海鲜时,要注意其产地和种类,并根据相关标签和信息进行判断。

核污染会引发海产品食品安全恐慌危机吗?实际上,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相关数据统计,60%的海产品流向了批发市场,20%流向了餐饮市场,海产品零售额仅占中国海产品市场总额的15%(线下零售10%、线上销售5%)。因此,我们会发现,海产品在C端市场的流淌性尚不强,零售市场品牌集中度较低,民间的品牌宣传及影响力并不如其他农牧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海产品要做到自有品牌海产品与供应商品牌海产品差异化很难,一方面给是操作难度大,把控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市场认可度不高放眼全国市场,“懂海鲜”的消费者教育依然缺位,很多人忽视了“海产品污染”概念,也没有探究欲,不愿花高价购买,大多时候只是图个“嘴馋”。

此次“核排放”也是一次警醒,消费者在购买海产品时,无论进口还是国产,都应将“环保、安全、合标”置于首要考虑因素,并不妨对现有海产品品牌的养殖海域做了解,自己海产品食品安全这一课。

03

如何最大限度弥补伤害?

有专家表示,针对日本强制排污问题,各国食品监管一定会收紧“紧箍咒”。实际上,此前,就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禁止日本海产品进口,如韩国,在日本福岛受到核事故影响后,就立即禁止了日本福岛以及周边水产品进口;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方面也表示,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也将危害日本自身的海洋渔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对日本的海产品严加管制。

同时,重点监测要持续根据。据最新消息,我国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下达了一份文件,点名了浙江、广东、安徽和福建等沿海城市,要求它们采取重点措施来应对日本核污水排放的威胁,我们坚决防止带有核污染的食品流入我国。

在我国多个主要城市的进口水产超市当中,“日本产”已经全部撤下,取而代之的是国产海鲜或者是来自俄罗斯、加拿大的进口水产品。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从日本进口鱼类等水产品总额达2.3亿元,同比减少29%。

而对国内海产品企业来说,其实一直存在污染海洋环境、大量固废垃圾、占用近岸滩涂等问题,长期的经营管理粗放给政府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品牌企业旗下养殖户数量多且以中小型散户为主,缺乏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缺失不同养殖类型的整治技术,海产养殖的环保性问题,无论从政策、标准还是技术层面,都尚未完全成熟。

如果以此应对恶性排污事件,恐难自保,还需国家层面的监管和统一执行。海产品企业也应做好防范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部次生灾害。

业内人士预测,如果大环境预后不好,海产品污染疑云不散,可以推动淡水水产或替代品景气度提升。从A股市场看,水产品的替代链、核污染防治概念也开始上涨;养殖业板块形态上处于周期底部,随着大盘有望触及3050后反弹,在此背景下,海产养殖叠加核污染防治和环保大涨的背景,开始上扬。

但能否支持A股长久预期,弱化核污染利空?我想,在“核污染”给全国食客铺天盖地地做了一次消费者教育后,答案开始摇摆……

       原文标题 : “核污染”后 警惕国内海产品次生灾害

Baidu
map